缩略图

ESG信息披露对物流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作者

王雪 殷晓红

辽宁工业大学 121001

一、引言

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风向标,2023 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办法》中明确重点关注。我国物流业是基础性、民生性、社会性、战略性产业,但进入“双碳”新时代,一方面面临绿色发展要求与低碳高质量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传统粗放型、高排放的增长空间已经不足,面对竞争对手的技术迭代与升级,面对行业巨头、寡占企业与小微企业的现实差异,企业如何通过ESG 信息披露促进提升科技发展力具有研究意义。

本文研究初步建立了一个企业社会责任与科技创新理论关系分析框架,应用到物流业,其结果或许能够为我国企业寻求社会责任压力释放的创新路径提供参考,为我国物流业2026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标,为相关部门实施差异化的对策建议寻求我国物流业科技创新和实现我国物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ESG 信息披露,即企业对于自身环境、社会及治理表现成绩的公开,其中环境主要涉及运输过程的碳排放、仓储过程的能源损耗、绿包装使用率,社会包含员工的培训程度、配送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供应链伙伴的社会遵守水平,公司治理主要含董事会成员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和对环境问题的决策过程。本项目主要对信息完整性、量化数据准确性、业务的关联性、第三方认证等方面进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

物流企业技术创新,体现为“绿色化”和“智能化”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发展模式,绿色化科技研发,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性能提升,新能源的储存应用研究;智能化科技:自动分拣系统、实时路径优化等效率提升技术。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研发投入强度、研发专利产出数量并对其实施效应进行检验。

(二)理论支撑

委托代理理论指出,在股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形下,物流企业技术创新容易被短期行为所左右,如压缩绿色研发预算,保住企业短期业绩,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将企业研发资金投向、创新项目实施进度等置于公众视野之中,有利于降低股东监督成本,缓解代理冲突,确保企业科创资源更多地用于具有长远意义的绿色智慧项目,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物流企业技术创新需要政府的环 管制和员工的技能提升、顾客的绿色需求以及供应商的科技合作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将企业外部 内部技术创新行为的驱动力,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以通过向外界披露企业 成果和员工培训成果来推动企业形成内生技术创新的动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信号理论认为,由于物流企业自身的周期性、风险性等特征,其创新项目更易产生融资风险。高质量社会责任披露有助于展示绿色技术商业化进程、智能化系统技术回报率水平等特质,向资本市场展现创新项目的可靠性、公司风险防范能力等优势,获得稳定的长期融资支持,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ESG 信息披露对物流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一)环境信息披露的技术创新驱动机制

我国环境信息的披露,对我国的物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碳排放、能耗等信息对外公开,能够实现对企业外部监督,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同时公开企业环保业绩,有利于企业获得绿色融资,为企业技术创新获得资金支持。“外部压力”和“资金激励”,促使企业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智能仓储等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和应用推广,促进绿色创新成果转化。

(二)社会信息披露的创新促进作用

企业社会信息披露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动力,促进企业的人才发展与供应链的协作。在企业内部,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着大量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在企业内部开展了大量的培训活动。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物流管理方法,即通过对供应链中的信息进行公开,从而实现了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技术协作,从而促进了循环包装和共同配送等创新模式的发展。同时,将用户服务信息公之于众,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并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三)治理信息披露的创新保障功能

公司治理信息层面的披露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有力保障。对公司而言,上市公司公开董事会组成、研发决策程序,有助于抑制高管的短视行为,使企业持续获得创新资源。而风险控制信息披露有助于改善公司创新管理流程,提高公司创新研发效率。此外,公司公布人才激励政策,有利于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加入公司的创新队伍。

四、物流企业 ESG 信息披露与技术创新的现状及问题(一)ESG 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物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着显著的层次差异。领先的上市公司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信息披露体系,并定期发表包括环境业绩、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等多个方面的专门报告。但现有研究多局限于宏观层面,缺乏针对特定商业场景的针对性分析,尤其缺少能真实反应公司经营状态的关键指标。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仓储能源消耗管理等一些重要的环保数据往往被工业上的一般表述所代替。

我国企业 ESG 披露水平相对较低,绝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ESG 披露制度。目前大多文献仅考虑公司公益行为等社会行为,未考虑核心经营环境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这种选择性披露会导致利益相关方难以了解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产业技术创新不平衡。在绿色科技技术方面,虽然已经应用一些新的绿色新能源设备和绿色无公害材料,但是在核心技术上,依旧是以国外的设备和原材料配比。在智能技术方面,各个企业之间差距较大,大企业基本配齐,但是由于中小型企业自身资源问题,创新主要集中在绿色和智能化系统方面,在创新方面,大企业注重绿色和智能方面创新,小企业注重现有系统的正常运转。这种不平衡,体现在产业结构分配不均问题,致使产业技术创新整体发展较慢。

(三)ESG 与技术创新协同障碍

二者联动发展存在障碍。首先,实施中存在“两张皮”情况,企业承诺的社会责任并不能完全转化到社会责任投资及资源分配中。其次,我国资本市场对ESG 的发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联动效应还有不足,也没有标准化的评价模式,已有文献中对企业创新行为的评价方式还不成熟。这些制度障碍的存在导致ESG 信息披露和科技创新难以有效联动,阻碍产业可持续发展。

五、推动二者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一)企业层面的整合机制建设

企业需要构建以环、社、治为核心目标的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在制定研发计划时,要考虑环境影响和社会贡献,并纳入到项目评价体系,使企业技术研发和对环境发展的目标一致。在实施过程中,要建立社会责任与环境的贡献的定量指标,将这一指标作为研发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中,突出科技创新对公司产生的变化,包括节能减排情况、员工技术技能的提升等。对此,本项目考虑聘请第三方,采用专业的方法对科技创新结果的社会责任贡献进行实证检验,使研发—披露的整个项目都得到保障。

(二)行业规范与政策引导

政府应针对物流业的行业特性,结合行业组织联合建立环境与社会责任披露规范,规范中应具有运输、储存、配送等经营内容,主要业绩评估指标,并制定与之相应的鼓励与限制措施,与企业可享受的政策优惠相联结。此外,可通过建立行业信息交流平台、向先进企业学习经验、鼓励大中小企业间相互交流经验、技术共享等。

(三)市场监督体系建设

资本市场参与者应当将 ESG 信息披露质量作为评估企业长期价值的重要依据。通过对ESG 绩效较好的公司进行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为其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因此,社会监管机构应该重视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并通过各种途径推动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义务,增强公司的透明度。提出了构建行业内企业社会责任创新的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定期公布,以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方媛,吴云龙.“双碳”目标下数字化转型与企业ESG 责任表现: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4,41(05):40-49.

[2]刘宇航.ESG 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J].市场周刊,2025,38(18):114-117.

[3]游天姿,才凌惠.ESG 信息披露赋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与机制[J].邢台学院学报,2025,40(04):1-15.

[4]陈琪玉.上市公司 ESG 信息强制披露制度研究[J].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2025,(05):122-124.

[5]洪圆圆,陶峘.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制度问题与完善建议[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5,(01):142-147.

[6]郑洁,刘志军,黄萍.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的绿色创新效应[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4,(06):7-13+29.

[7]李新英,吴文杰.ESG 评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基于沪深A 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3(05):410-420.

[8]孙佳琦,韩永斌,缪申培.我国上市公司ESG 信息披露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倍加洁公司为例[J].商业会计,2024,(15):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