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提升小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中的应用
左经娟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朝阳街小学12250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它不仅涉及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情况,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沟通能力。小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是其语言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与交流。情境教学法通过构建生动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参与表达,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研究情境教学法在提升小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中的应用,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情境教学法在提升小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中的应用价值
1.1 激发表达欲望让学生从 “不愿说” 到 “想说”
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从 “不愿说” 转变为 “想说”。小学生天性活泼,但在传统的语言课堂上,面对抽象的话题和严肃的氛围,往往会失去表达的兴趣。而情境教学法创设的生动场景,能触动学生的情感,引发他们的表达冲动。例如,在学习描写 “春天” 的课文后,教师在教室布置春天的图片、播放鸟鸣的音频,营造出春天的氛围,问学生 “看到这些,你想到了春天的什么景象”。
1.2 提供表达素材让学生从 “不会说” 到 “会说”
情境教学法能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达素材,帮助他们从 “不会说” 转变为 “会说”。很多小学生不是不想表达,而是不知道该说什么,缺乏表达的内容。情境通过呈现具体的事物、场景和情节,为学生提供了可描述的对象,让他们有话可说。比如,在训练 “看图说话” 时,教师不再只展示单一的图片,而是创设 “公园游玩” 的情境,展示公园里的花草、游乐设施、正在玩耍的小朋友等元素。
1.3 营造表达氛围让学生从 “不敢说” 到 “敢说”
情境教学法能营造轻松的表达氛围,让小学生从 “不敢说” 转变为 “敢说”。小学生自尊心强,害怕自己说错话被嘲笑,在公开场合往往不敢表达。而情境教学法创设的平等、包容的氛围,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例如,在小组讨论 “最喜欢的动物” 时,教师创设 “动物乐园” 的情境,让学生戴上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交流。在有趣的情境中,学生觉得表达更像是在玩游戏,即使说错了也不会有压力,敢于大胆说出 “我喜欢小狗,因为它很可爱”“我喜欢小猫,它会捉老鼠” 等想法,逐渐克服表达的畏惧心理。
二、情境教学法在提升小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中的应
2.1 贴合小学生生活经验确保情境的可感性
情境教学法在应用中,需贴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确保情境的可感性。小学生的认知大多来源于生活,只有创设他们熟悉的情境,才能让他们真正理解并参与其中。例如,在训练 “购物” 相关的表达时,创设 “学校小卖部” 的情境,设置零食、文具等商品,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这样的情境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他们能轻松理解购物的流程,自然地说出 “我想买一块橡皮”“这个多少钱” 等话语。
2.2 融入语文教材内容保证表达的针对性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应融入语文教材内容,保证表达训练的针对性。教材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情境的创设需围绕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表达要求展开,才能有效巩固课堂所学。例如,在学习 “通知” 这一文体后,创设 “班级要开班会” 的情境,让学生练习写通知并口头传达。这样的情境紧扣教材中 “通知的格式和要素”,学生在表达过程中能熟练运用 “时间、地点、事件” 等关键信息,确保表达训练不偏离教学目标。
2.3 兼顾个体表达差异注重情境的包容性
情境教学法在应用中,需兼顾小学生的个体表达差异,注重情境的包容性。不同学生的表达能力存在差异,有的善于言辞,有的表达迟缓,情境应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表达机会。例如,在 “介绍自己的家人” 情境中,允许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详细描述家人的职业、爱好;鼓励表达能力弱的学生用简单的句子说出 “这是我的爸爸”“爸爸喜欢打球”。教师不急于评价好坏,而是给予肯定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情境中找到自己的表达节奏,避免因差异而产生自卑心理。
三、情境教学法在提升小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中的具体应用
3.1 创设生活再现情境引导学生描述日常
创设生活再现情境,能引导小学生描述日常,提升他们的生活表达能力。生活中的场景是学生最熟悉的,再现这些场景能让他们有话可说。例如,创设 “早餐时间” 的情境,摆放面包、牛奶、鸡蛋等道具,让学生描述自己早上吃了什么、和谁一起吃、吃的时候发生了什么。通过描述日常,学生能学会用语文表达生活中的点滴,提升语言的实用性。
3.2 搭建角色体验情境鼓励学生代入表达
搭建角色体验情境,能鼓励小学生代入角色进行表达,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角色体验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表达,丰富表达的情感和方式。例如,创设 “小动物开会” 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小兔、小熊、小鸟等角色,讨论 “如何保护森林”。学生在代入角色的过程中,会模仿角色的语气,说出 “我们不能乱砍树”“要爱护小草” 等话语,表达中充满了角色的情感。这种代入式表达能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学会更生动、有感情地表达。
3.3 设计问题探究情境推动学生逻辑表达
设计问题探究情境,能推动小学生进行逻辑表达,提升他们的思维表达能力。问题探究情境包含一系列有逻辑关联的问题,能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例如,创设 “教室的窗户破了” 的情境,提出 “窗户是谁打破的”“怎么打破的”“该怎么办” 等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理清问题的因果关系,说出 “可能是刮风打破的”“我们应该告诉老师” 等有逻辑的话语。
四、结论
情境教学法在提升小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中具有显著价值,能激发表达欲望、提供表达素材、营造表达氛围。遵循贴合生活、融入教材、兼顾差异的原则,通过创设生活再现、角色体验、问题探究等情境,可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表达水平。这种教学方法让语文表达训练变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从 “不愿说、不会说、不敢说” 转变为 “想说、会说、敢说”,为他们的语言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羽飞.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作用[J].好家长,2024,(92):24-26.
[2]张沛清.“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口语交际中的运用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11):10.
[3]拉毛草.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J].作家天地,2025,(18):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