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基础+拓展"双模块课程开发实践

作者

郑永贤

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

引言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汽车技术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行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中职院校在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技术人才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智能网联汽车这一新兴领域。当前中职院校的相关课程设置,往往存在理论过多、实践不足的问题,无法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基于行业需求与技术发展的“双模块”课程设计成为一种创新性解决方案。本研究基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的最新需求,提出“基础+拓展”双模块课程体系,旨在通过基础模块的知识传授和拓展模块的前沿技术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基础模块课程设计

1.基础模块的目标与课程内容

基础模块旨在为学生提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核心知识,包括电机控制原理、电池管理系统及汽车动力学模型等基础内容。课程内容覆盖了智能网联汽车运行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技能。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学生能够为后续的技术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学生将在“新能源汽车实训台”上进行电机控制原理的实操,模拟实际环境中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此外,CarSim 仿真软件被用于汽车动力学的模拟实验,通过该软件,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汽车的动态行为及其背后的理论模型。

2.知识结构与实践载体的结合

基础模块的教学通过合理的知识结构设计进行,分为硬件、软件和通信系统三大部分。硬件部分包括电机控制和电池管理,软件部分涵盖汽车动力学仿真与控制算法, 通信系统则聚焦CAN 总线协议的分析与实践。通过系统化的内容安排,学生能够逐步理解每 用场景 。在实践环节,学生将使用新能源汽车实训台进行电池管理系统的实际操作, 学习 过实时 池状态来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另方面,通过Vector CANoe 工具,学生还将进行 CAN 总线协议的分析与诊断,从而掌握车辆电子系统的诊断技巧。

3.教学方法与创新实践

基础模块采用项目驱动与案例教学的结合, 推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与掌握理论知识。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以“汽车电子故障诊断” 为核心的实验 模拟智能网联汽车的传感器故障,并要求学生独立进行故障定位和分析。这一实践项目增强 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基础模块还引入了在线学习平台与仿真软件,使学生能够 “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测试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平台对学生的 习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与反馈。课程结束后,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通过具体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估,以确保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应用。

二、拓展模块课程设计. 拓展模块的课程目标与核心内容

拓展模块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前沿技术,重点涵盖自动驾驶、车联网及 5G-V2X 通信协议等内容。通过对典型自动驾驶应用场景的研究,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运用现代车辆的智能系统技术。课程重点讲解自动驾驶技术的决策算法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帮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基于激光雷达与视觉传感器的车辆定位与行为决策模型。课程中的“自动驾驶仿真平台”提供了真实场景的模拟,学生将在此平台上实现自动变道、自动泊车等自动驾驶功能,进一步理解算法如何影响车辆行为。

2.前沿技术的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拓展模块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技术场景中,特别是自动驾驶技术与车联网应用。通过实验室中的“多传感器融合定位技术”实验,学生将利用激 合数 创建精 的车辆定位模型。学生还将在“自动驾驶仿真平台”中完成基于Q 路情境下的自动驾驶决策过程。此外,课程还将重点介绍车联网技 于 5G 网络的车路协同系统,通过对“车路协同边缘计算”模型的模拟 数据交换技术。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对智能网联汽车前沿技术的理解,还能增强其在行业中应用这些技术的能力。

3.企业项目与真实场景的结合

拓展模块与企业合作紧密,特别是在交通流量优化项目中,学生将根据实际城市数据进行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通过引入“实时交通流量数据”,学生将使用 Python 编程语言,结合LSTM 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交通流量的预测与优化。企业专家参与课程项目评审,提供实时反馈,帮助学生将课堂学习与实际项目需求紧密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其技术能力,还加深了对智能网联汽车应用领域的理解。项目成果将通过实际数据和技术方案的展示进行评估,确保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有效解决技术难题。

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基础+拓展”双模块课程设计为中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路径。基础模块通过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与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技术,为拓展模块的深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拓展模块则专注于前沿技术的应用,结合自动驾驶技术与车联网应用,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提升其创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行业需求与项目实践,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行业技术的理解,也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课程实施后,学生在核心技能上的成绩显著提升,尤其是在自动驾驶仿真与传感器调试方面,实际操作能力有了较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强. (2023).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教育需求分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2(3), 45-50.

[2]周杰. (2022). 《中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现代职业教育》, 19(6), 34-38.

[3]张雷. (2024). 《车联网技术与智能汽车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智能交通技术》, 14(2), 102-107.

[4]刘丽. (2023). 《基于项目驱动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35(1), 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