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说题能力的方法
朱帅帅
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七小学
引言:小学高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竞争意识、好奇心及求知欲较强。鉴于此,对于他们学习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培养小学高段学生说题能力方法的一点浅解。
一、何为学生说题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说题就是解决数学问题时把审题与分析、思路与方法、解题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解题过程,按一定的规律、一定的顺序说出来,条理清晰的展示出面对题目的思维过程,即“说数学思维”。二、为何培养小学高段学生的说题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有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这样被动的接受模式,更多的应该是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所需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小学生说题注重的是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即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求解问题、分析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解答过程及与学过的哪一类问题相似等等。学生说题不仅使学生理解的更透彻,还使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学生说题”对教与学都有促进作用。
三、怎样培养小学高段学生的说题
1.培养小学高段学生的审题能力
小学高段的数学问题中审题是分析和解问题的前提,是对现有已知条件和所需解决问题的全面认知,审题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着后续的题目求解。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题意,发现题目的本质问题,将问题进行必要的转化。
例1.今有鸡兔同笼,上有9 头,下有30 足,问:鸡兔各几只?
这个问题无论是“假设法”还是列方程解决,在审题的过程中都要求学生有发现隐含条件的能力。因此在学生解决这类问题时,引导学生将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求解问题都表述出来,同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现隐藏条件:“鸡有2 条腿,兔有 4 条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能发现问题的学生,表扬能完整叙述的学生,让他们理解审题的重要性,建立能学好的信心。
2.培养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中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敲门砖,一个数学问题是否能完美解决要看你是否会条理清晰的分析问题。在小学数学中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分析方法,下面就教学实践总结一二。
(1)数形结合,更直观
例2.绿化工人在长20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 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教学中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图形还原题目。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活动,还可以使看似困难的问题经过图形的展示(也可抽象为线段图)变得简单化 ,通过观察图形,联想一一对应的思想可以发现,两端都栽时,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多1,根据题意:总长度÷间隔长度=间隔数,而棵树=间隔数+1,这样就轻松的得到了棵树,解决了问题。由此可见作图是协助分析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在解决分数应用题以及具备数量关系的题目中,作图法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学会归纳,更高效
以植树问题为例,分为三种情况,分别是两端都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以及两端都不栽(其中封闭图形归类于一端栽、一端不栽),在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手边的学具进行题目再现,同时抽象出线段图,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环节自己归纳出不同要求下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总结其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数学思维更有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如在解决拓展练习:广场上的大钟 5 时敲响 5 下,8 秒钟敲完。12时敲响 12 下,敲完需要多长时间?学生会自己将此类问题归纳为植树问题,继而轻松解决。善于归纳的学生,数学思维更强。
(3)理清数量,更简洁
数和量是我们数学学习永恒的主旋律,理清问题中的数与量,根据数量关系来推理和解决数学问题是我们备的技能,那么该如何教会高段学生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呢?
例 3.聪聪和亮亮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聪聪每分钟走 50 米,亮亮每分钟走40 米,经过 3 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解决此类问题,学生罗列出已知条件和求解问题,小组讨论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并完成解答,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精简学生的语言措辞,引导学生发现解决这道题的根源就在于“速度X 时间=路程”,再加以追问学生发现:这里的速度指的是聪聪和亮亮的速度和。此时这道题的分析就很到位了,剩下的只需将数据代入计算。
(4)结合生活,更出彩
数学的学习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于生活,当我们学会结合生活经验解决问题时,会发现很多问题思路更加清晰了,下面是我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个案例,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下。
例 4.聪聪家有一间房子要铺地砖,如果铺边长为 3 分米的方砖刚好需要96 块,如果换成边长是2 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这题看似简单,却是易错题,它对学生思维上的要求较高,因此,我并未急于让学生求解,而是问了学生这样两个问题,问题一:聪聪家房子地面的大小会因为方砖变化而变化吗;问题二:铺地砖时是铺周长还是铺面积,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回答这两个问题,且在回答过程中不断辩证,从而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丰富说题活动,增加说题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说题的兴趣,分别进行了课上即时说题小组比赛、课后师徒说题双人赛以及回家后的视频说题单人赛等说题活动,这使学生的说题积极性高涨,现在的数学课堂我只是简单的引导者,学生成了课堂高效的参与者和主导者。
小结:小学高段学生的数学课堂更多的是表达、倾听和辨析,当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时,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学生说题而言,我会惊叹于学生的表达力,惊叹于学生活跃的思维,惊叹于学生的合作能力,他们每天在说题、质疑和辨析中建立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整个过程我能做的是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活动,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