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演进逻辑
向红
湖南省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张家界427000
引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面临着复杂的革命环境和人民的期望,党风建设始终贯穿其发展的全过程。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党能否成功执政的内在保障,也是党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根本所在。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演进,尤其是从革命战争时期的三大优良作风到新时代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变迁。通过对这两大历史节点的分析,揭示党风建设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与意义,进一步明确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三大优良作风的提出与影响
1.三大优良作风的历史背景
三大优良作风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面临着严峻的外部敌情与内部组织建设的挑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党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培育并形成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使我们党依靠其优良的作风迅速壮大。1945 年4 月毛泽东同志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把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从此,三大作风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精神标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是让党员从实际出发解决党内外的各种问题。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党都不断强调和落实这一要求。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使得党在敌人面前牢牢站稳了阵脚,特别是在农村革命基地,党通过深入基层,倾听百姓的心声,迅速赢得了人民的支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党组织的重要文化之一。它不仅帮助党员克服思想上的错误,还帮助党内保持了健康的政治生态。
2.三大优良作风的核心内容
三大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它们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些作风不仅是党在艰难时期实现革命目标的重要保障,也为党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党从一开始就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党内的决策必须立足于实际情况。在革命战争时期,党需要面对复杂的敌我关系与严峻的生存环境,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党作出更具针对性的决策。与此同时,党还特别注重与群众的联系,强调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和党内外的群众结合在一起,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正确处理和有效地解决党内矛盾,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科学方法。
3.三大优良作风的影响与作用
三大优良作风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帮助党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保持了较强的战斗力,尤其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这些作风,党能够有效地凝聚人心,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开展一系列有效的抗争与斗争。理论联系实际让党避免了空洞的口号主义,确保每项决策都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密切联系群众使得党能够及时了解人民的需求和愿望,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支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党内的良性机制,帮助党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纠正内部存在的问题,防止了组织腐化和堕落。这些作风为中国共产党日后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党在新时代的建设中继续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从三大优良作风到中央八项规定的演进
新中国成立后,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从建国头17 年进行的四次全党整风运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党的优良作风,再到20 世纪90年代以来将作风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在作风建设方面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为破题,党的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1.中央八项规定的提出背景
中央八项规定的提出源于党内外对腐败现象的严重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党内腐败问题日益显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蔓延,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群众的信任。在这一背景下,党中央决定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解决党内的“四风”问题。2012 年12 月 4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下简称“中央八项规定”),该规定以政治局为表率,以期达到以上率下的效果。中央八项规定涵盖了干部作风、办公风格、用车管理、接待标准等方面,目的是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手段进行作风整治。这些规定从源头上约束了党员干部的行为,有效规范了党内生活,重塑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导向作用,各级党组织向中央树立的标杆看齐。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各地各部门也制订了自己的具体规定,这些规定均属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细则,对全体党员干部具有约束作用。
2. 中央八项规定的核心内容与实施情况
中央八项规定提出的核心内容包括简化办公手续、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严格控制公款吃喝、公车使用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规定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要求党员干部从简朴、务实的工作作风入手,改变过去些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奢靡与浪费现象。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内腐败现象得到了显著遏制,党风发生了积极变化。举例来说,在办公场所的简化方面,各级机关减少了不必要的豪华装修,注重高效实用,避免了形式主义的出现。在公款吃喝上,中央明确规定了接待标准和程序,严格限制公款支出,这些措施有效压缩了不必要的政府开支。通过这些具体措施,党内的作风得到了显著的改变,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得到了提高。
3.中央八项规定的深远影响
中央八项规定不仅仅是党风建设的一项制度性规定,更是对党内政治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随着八项规定的不断落实,党内的政治生态发生了积极的转变。党员干部开始注重实际工作,而非形式主义。以往那种过度注重官僚气派、追求个人享乐的风气逐渐被摒弃,务实的工作态度逐步形成。通过中央八项规定,党内形成了更加健康、清明的政治环境,为党内高层决策提供了更好的支持。通过不断的监督与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不仅对党内干部起到了警示作用,还树立了党为人民服务、务实高效的形象。
结论
从三大优良作风到中央八项规定,党的作风建设经历了深刻的历史演进。三大优良作风为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撑,帮助党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中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党内外环境的变化,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深化作风建设,中央八项规定应运而生,成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它不仅仅是对党员干部行为的规范,更是对党内政治文化的深刻变革,进一步巩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提升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建华. 《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与现实》.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
[2]王东. 《从三大优良作风到中央八项规定:党风建设的历史演变》. 《中国党政研究》, 2017, 第5 期.
[3]张晓明.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效果与党风廉政建设》. 《当代中国政治》, 2018, 第3 期.
[4]刘莉. 《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与群众路线的创新发展》.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