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洛文杰 杨宁
新疆塔城 陕西汉中 身份证号:654221199011114256 身份证号:712322198811181113
引言
在“双碳”目标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燃气工程作为清洁能源传输的重要载体,不仅关系城市能源结构优化,更与居民生活品质和工业生产效能密切相关。由于燃气工程具有投资集中、使用周期长、维护需求高等典型特征,其成本支出并不局限于初期建设阶段,而是覆盖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可行性研究、设计规划、施工安装、运营管理、设备更新直至最终拆除等多个环节。传统燃气工程成本控制模式以单一项目建设期为主,忽视后期运行、维护与更新投入的系统性与可持续性,导致部分工程出现“前期投入合理、后期管理失衡”现象,不利于工程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因此,亟需将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理念引入燃气工程管理实践中,统筹各阶段资源配置,科学分析成本构成与经济价值变化,实现全过程成本最小化与经济效益最优化。
一、燃气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分析与控制重点研究
燃气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可划分为前期成本、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维护成本与退出成本五大类。其中前期成本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地质勘察、设计咨询与报批手续等,是项目投资立项的基础部分,对总体投资规模与后期运营方式具有引导性作用。建设成本涵盖管道材料采购、安装施工、调试验收等直接费用,是成本总额中占比最大、控制空间最广的环节。运营成本涉及日常运行管理、人力资源、能源消耗、安全监测等多个方面,是影响项目长期效益的核心因素。维护成本则主要用于设备维护、故障修复、隐患排查与更新改造,若未合理预算将对系统稳定性构成威胁。退出成本包括管道报废、拆除、土壤恢复与污染治理等后期处理费用,尽管发生时间较晚但若不提前纳入计划,将导致项目后期财务负担加重。
二、燃气工程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分析
燃气工程经济效益不仅体现在初期投资回报上,更需关注长期运行中资源节约、社会贡献与环境友好等多维度成果。构建科学合理的经济评价模型,是实现投资决策科学化与运营管理精细化的关键步骤。基于生命周期成本法,经济效益评价模型应涵盖成本与收益两个维度,成本端应计入所有现金支出与机会成本,包括前述五阶段成本总和,并通过折现率进行时间价值调整;收益端则包括燃气销售收入、服务附加值、资源节约收益与社会环境收益等,在实际评估中应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收益进行权重修正。在动态评价方法中,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投资回收期(PBP)是判断项目投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
三、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技术支撑体系与管理机制研究
实现燃气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目标,需要在管理制度、技术平台与执行机制等方面建立多层次支撑体系。在制度建设方面,应推动项目管理由传统静态预算控制向动态成本管理转型,建立包括目标成本设定、分阶段成本归集、绩效考核挂钩的全流程成本控制机制;引入EPC总承包模式或工程量清单合同机制,强化设计优化、采购控价与施工过程成本反馈,提升对建设成本的控制能力。在技术平台建设方面,应构建以BIM+GIS + SCADA为基础的信息化成本控制平台,通过可视化建模实现设计、施工与运维阶段的协同管理,提升数据传递效率与决策支持能力;在运营管理中,应引入能耗监测系统、管网调度平台与智能巡检技术,实现对燃气使用行为、设备运行状态与安全隐患的实时掌握,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四、典型案例分析与全生命周期经济效益评估实践探讨
在当前燃气工程建设与运营实践中,多地已开展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项目试点与经济效益评估工作。以某大型城市天然气管网改造工程为例,该项目在规划初期即采用全过程成本控制模式,从设计阶段开始引入材料生命周期评价(LCA)与系统能效仿真工具,优选耐久性强、泄漏率低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材,虽然初期采购成本略高,但通过对比分析其后期维修费用与年均泄漏率显著低于传统钢管,整体运营周期成本下降约18% 。在施工阶段,该项目通过应用BIM+GIS建模平台进行施工路径优化与碰撞预警,避免了传统施工过程中的反复调整与返工现象,节约直接成本逾500 万元。在运营阶段,项目集成了SCADA系统与能效监测模块,实现对用户用气行为、管道流量与能源损耗的实时追踪,并将关键运行指标与调度控制系统联动,显著提升了供气效率与设备利用率。
五、燃气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政策建议与发展方向
推动燃气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评价机制全面落地实施,需从政策层面提供制度引导与机制保障。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出台燃气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标准体系,明确项目各阶段成本归集方式、评价指标口径与信息化技术应用规范,推动形成行业统一、数据可比的成本控制体系。在财政支持与投融资机制方面,应通过设立专项补贴、税收优惠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激励企业采纳高成本效益比的新材料、新技术与节能装备,鼓励投资者将长期经济效益纳入决策考量。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应推动智慧燃气系统建设与数据共享机制落地,通过云平台与数据接口标准化建设,实现工程建设、设备运行、用户管理、成本控制等多维数据协同,提升项目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化水平。
结论
燃气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与运营管理必须以经济性与可持续性为核心导向。本文通过对燃气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控制策略与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明确了在不同阶段中成本控制的重点与关键技术路径,提出构建以全过程、全要素、全信息为基础的成本控制体系,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其在提升工程经济效益与运行效率方面的显著优势。研究表明,实施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与科学经济效益评价,是实现燃气工程从投资建设向运营优化与价值创造转型的关键路径。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制度支撑、技术创新与管理协同,推动燃气行业管理模式向智能化、系统化、价值导向型全面演进,助力我国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迈向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程 静 . 论 加 强 国 有 企 业 的 成 本 控 制 [J]. 渭 南 师 范 学 院 学报,2002,(03):24-26.DOI:10.15924/j.cnki.1009-5128.2002.03.008.
[2]韩倩倩.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分析:一个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理论框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05):67-70.
[3] 张亚芹.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方法初探[J]. 甘肃科技,2008,(1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