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探索
王子萱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珠海 519090
1.引言
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深化发展的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2020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然而,传统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诸多挑战:思政元素挖掘表面化、融入方式机械化、教学效果评价模糊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2025 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提出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纲要》的出台为
I+ 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课程思政作为高等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类专业课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人工智能的出现不仅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课程思政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树立“AI+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创新理念。
《现代物业服务营销》作为物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其教学内容天然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课程涵盖服务理念培育、客户关系管理、服务战略规划等模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伦理道德、创新创业精神等思政要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此,本研究选择该课程作为探索“AI+课程思政”融合创新的典型案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专业课教师需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AI 技术的发展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智能化工具,能有效解决传统思政教学中“融入生硬”“评价模糊”“反馈滞后”等问题。《现代物业服务营销》课程涵盖服务理念、客户管理、战略规划等内容,天然蕴含丰富的责任意识、人文关怀与职业伦理思政资源,是探索“AI+课程思政”的理想场景。
2.AI 赋能课程思政的核心路径
2.1 智能内容匹配与精准融入
构建知识--思政双维图谱: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分析课程大纲、教材、案例,构建包含“物业服务核心概念”“营销战略设计”等知识点与“业主立场观”“开拓创新精神”“环保意识”等思政元素的关联图谱。
AI 辅助教学设计:为教师推荐与当前知识点高度契合的思政案例(如利用“服务失败”章节关联“法律意识与责任担当”的司法案例库),生成融合建议,确保思政元素“如盐入水”。例如,在“项目五:有形展示”中,AI 可推送绿色物业认证标准、节能技术应用等素材,强化“树环保意识”的思政目标。
2.2 沉浸式情境模拟与价值体验
虚拟仿真(VR)与增强现实(AR):创建物业客服冲突、突发事件处理等虚拟场景。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如处理业主投诉),AI 系统实时分析其沟通方式、决策依据,反馈是否符合“有效沟通”“团队合作”“责任担当”等思政要求。
智能对话机器人(都不):模拟不同性格的业主,训练学生运用“业主立场观”进行需求挖掘与情绪安抚。AI 可评估学生回答中体现的同理心、诚信度,即时生成改进建议。
2.3 数据驱动的学情分析与个性化引导
学习行为画像:通过分析在线讨论、作业文本、课堂互动数据,AI 识别学生在“精益求精”“法律意识”“理想信念”等维度的认知倾向与潜在困惑。
自适应反馈与资源推送:针对薄弱环节,AI 系统自动推送定制化学习资源(如工匠精神微视频、行业法规动画解读、优秀物业党员事迹)。例如,对“工匠精神”理解不足的学生,接收服务蓝图优化案例与大国工匠故事。
2.4 智能评价与持续改进
多维度思政评价模型:AI 结合文本情感分析、行为模式识别等技术,从“认知理解”“情感认同”“行为倾向”多维度评估思政育人成效,超越传统单一分数评价。
教学反思智能助手:基于学生反馈与效果数据,AI 生成课程思政融入效果分析报告,提示优势与待优化点(如“项目三中‘开拓创新’案例共鸣度较低”),辅助教师迭代教学设计。
3.AI 技术在《现代物业服务营销》各项目中的思政应用案例
以下是《现代物业服务营销》各项目中AI 技术应用与思政融合案例,结合行业实际和育人目标,注重实用性与价值观引导:


4.挑战与反思
4.1 技术伦理与数据隐私
在 AI 技术赋能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技术伦理与数据隐私问题尤为关键,需构建严格的数据治理框架:建立覆盖数据采集、存储、使用、销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规范,遵循“最小必要”原则采集教学行为数据,采用区块链加密存储确保访问可追溯,强制推行动态脱敏技术使分析过程无法关联个体身份;同时建立算法伦理审查机制,通过多源数据集训练、定期偏见检测(如方言识别公平性测试)及跨学科伦理委员会评审,消除因数据偏差导致的评价歧视;创新实施分级授权与可视化数据流向追踪系统,允许学生按敏感度分层授权(如生物特征数据需单独授权),并提供实时数据使用路径查询功能,确保知情同意权落地,从而在技术应用中筑牢隐私保护防线、维护算法公正性,使 AI 驱动的思政教育兼具智能化与人性化。
4.2“人机协同”的边界
在 AI 赋能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必须严格界定人机协同边界:AI 应定位为辅助工具,承担数据采集分析(如学习行为模式识别)、标准化流程模拟(如VR 纠纷调解训练)及资源智能推送(如法规案例匹配)等技术性工作,而涉及价值引领、情感共鸣与意识形态引导等育人核心环节——例如对"责任担当"理念的深度诠释、服务失败中的伦理抉择讨论、理想信念培育的情感互动——则必须由教师主导实施;实践中需构建“人在回路”机制,要求 AI 的情感识别结果仅作为教学参考(如检测到学生对工匠精神案例的认知偏差时生成预警),教师保留最终解释权与干预权,同时设置技术冷却期确保线下深度师生对话空间,严防技术应用弱化教育的人文温度,始终坚守"技术赋能而非替代"的原则,使AI 真正成为强化而非削弱师生价值共鸣的智慧桥梁。
4.3 教师数字素养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对课程思政的实施至关重要,但当前许多高校教师在这一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AI 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教学。AI 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教师培训。 通过分析教师的学科背景、教学效果以及对思政教育的掌握情况,AI能够为每位教师量身定制培训内容。 比如,对于某些思政教育能力较弱的教师,AI 可以推荐一些系统的思政理论学习材料,以及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帮助他们提高在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能力。此外,AI 还可以通过智能教学助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供支持。 智能助手能够实时分析课堂教学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进度,提供思政教育的优化建议。教师可以通过 AI 助手了解哪些思政元素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 AI 赋能,教师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政教育能力,还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思政教育资源,实现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和有机发展。
5.结语
AI 技术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为《现代物业服务营销》教学开辟了新维度。通过智能匹配、情境模拟、学情分析与动态评估,AI 助力思政教育从“简单嫁接”走向“深层化合”,使“业主立场观”“工匠精神”“责任担当”等抽象价值在专业场景中具象化、可感知、可践行。未来需持续优化技术应用模式,坚守育人本质,方能在人工智能浪潮中锻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新时代物业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N]. 人民日报,2025-01-20(006).
[2] 吴丹.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 [N].人民日报, 2025-01-20(007).
[3] 肖静,张恒杰 . 数字赋能运筹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J]. 现代商贸工业, 2025(02):43-45.
[4] 周艳艳,杨丽均,王甜.数字赋能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时代汽车,2025(01):90-92.
[5]谢竞贤.AI 辅助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外语电化教学,2024,(03):76-81+119.DOI:10.20139/j.issn.1001-5795.20240311.
[6]刘永花.AI技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9(17):33-35.
DOI:10.14004/j.cnki.ckt.2023.0824.基金项目:1. 2024 年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代物业服务营销》项目,项目编号:35。2. 2024 年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一课双线三阶四维”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项目编号:XJJG202404.
作者简介:王子萱,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工商管理,物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