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为学习而教: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创新运用与效果提升

作者

徐婷

合肥世外学校 230001

引言

在当前语文教育强调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将语言运用能力与审美感知进行有机整合。基于"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情境教学因其生活化特征、趣味激发功能及思维引导作用,正日益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情境设计往往存在形式化、浅表化的现象。本研究选取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肥皂泡》一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实践案例分析,系统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创新实施策略及其效能提升途径,旨在为语文教学实践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操作模式。

一、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脉络

情境教学法起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在真实情境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表达欲望,契合其认知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特点。该方法强调“以境促学”,通过感知、体验、探究等方式推动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随着“核心素养”与“为学习而教”理念的提出,情境教学从单一的情感激发逐步向任务驱动与能力培养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日益融入多媒体、绘本、项目化学习等形式,提升课堂互动与语文综合素养,成为推动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策略。

二、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创新实践运用路径探析

(一)情境引导下的读写融合教学设计提升表达与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方法。运用情境化教学策略,通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生活化场景,能够有效促进文本理解与书面表达的相互转化。以三年级《肥皂泡》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组织"泡泡创意大赛"或"泡泡观察日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丰富词汇储备,在互动讨论中拓展思维维度。在文本解读环节,借助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把握作者对泡泡色泽、形态的生动刻画;在写作指导环节,鼓励学生将阅读习得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灵活运用于个人创作,开展模仿写作、情节拓展或创意描写。

(二)运用数字化资源构建沉浸式语文学习情境空间

现代教育科技的应用为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创造了更为生动的体验空间。以三年级《肥皂泡》课程为例,教师可运用数字投影、动态演示等技术手段,展示五彩斑斓的泡泡飘舞场景,帮助学生建立对文本内容的具象认知。借助混合现实(MR)或全息投影技术,学生不仅能够观察泡泡的形态变化,更能"沉浸"在语言情境里,体会文字传递的审美意蕴。同时,采用智能触控屏、电子绘画软件等数字化工具指导学生完成泡泡形态的描绘与仿写练习,实现视觉感受向文字表达的转化。这种融合数字技术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知维度,更有力地提升了语文学习热情与语言运用能力,使情境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实践价值。

(三)教师角色重塑与情境任务设计能力的系统提升路径

"以学定教"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情境化教学中完成角色的动态调整。从单向知识灌输者转型为学习引导者,教育者需要提升情境构建与活动策划的专业素养。在《肥皂泡》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把握文本内涵,更要围绕教材内容设计观察气泡、分享体验、记录变化等实践性活动,推动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中形成认知建构。为达成这一转型目标,应当借助校本培训、专题研讨、教学观察等多元途径,强化教师的情境设计能力、素材整合水平及活动开发技巧。

三、情境教学法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提升与综合价值体现

(一)情境教学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实证效果分析

情境教学法以真实、具体、生动的情境为载体,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在三年级下册《肥皂泡》教学案例中,通过创设“泡泡乐园”这一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观察泡泡、描写泡泡、表达感受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审美感知和思维发展。课后通过问卷调查和学习成果评估发现, 80% 以上学生在阅读理解、词句运用、习作表达等方面有明显进步。特别是在描写类语段的写作中,学生能灵活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文字更生动形象。同时,情境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了课堂参与度与合作探究能力。

(二)情境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机制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兴趣驱动为主,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生动、富有吸引力的语文学习环境,有效激活学生的内在动机。《肥皂泡》一课中,教师通过还原吹泡泡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泡泡的颜色、形状与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表达欲。在情境任务中,学生被赋予“泡泡小诗人”“泡泡观察员”等身份,促使其主动探究语言现象、参与表达交流。该过程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形成对语言的自主感知与使用习惯。同时,任务的开放性与探索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与决策能力,推动其自我调节与持续投入。情境教学借助具身体验、情感共鸣与认知挑战,构建了由“想表达”到“会表达”的成长路径,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了其独立思考与语文实践的整体能力。

(三)情境教学在新时代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推广价值与实践启示

在“双减”政策与核心素养导向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亟需回归育人本质,关注学生真实学习体验与能力发展。情境教学以其贴近生活、激发思维、促进表达的优势,契合新时代语文教育“以学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以《肥皂泡》为例,通过创设观察、体验、描写相融合的语文学习情境,有效实现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审美感知力和思维表达力的协同提升。情境教学的推广,不仅有助于优化课堂生态、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更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实践路径。启示在于:一要注重情境的真实性与教育性相统一,提升情境的教学价值;二要强化教师情境设计能力,增强任务导向与目标导向的融合;三要结合技术手段提升情境的沉浸感与参与度。

结语:“为学习而教”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的革新,更是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学方式优化的重要导向。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作为落实这一理念的有效路径,通过创设贴近生活、激发情感、引导思维的真实语境,推动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表达中成长。《肥皂泡》一课的教学实践表明,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也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具生动性与操作性的思路。未来,应进一步强化教师情境构建能力,整合数字资源,丰富课堂呈现方式,推动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广泛应用与深度发展,从而真正实现高质量、富有生命力的语文教育。

参考文献:

[1]罗玲玲.基于情境教学法的小学语文课堂互动研究[J]. 2024(8):150-152.

[2]江婷婷.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法创新与应用[J]. 2024(12):175-177.

[3]王团结.情境教学方法助力小学语文高效朗读课堂的构建[J].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43):64-

[4]朱一林.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方法的实证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4(6):117-1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