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化工特殊作业风险研判与现场管控联动机制的构建路径探索

作者

周发慧

鄂尔多斯市君正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016062

一、引言

在化工生产里面,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以及高处作业等这些特殊的作业环节,由于牵扯到能量有可能意外释放出来、存在有毒有害的介质,还有作业环境颇为复杂等诸多因素,向来就是事故容易高发的一些领域。传统的那种管理模式,常常会出现风险的研判和现场的管控相互脱节的情况,责任在传递的时候也容易出现断层的问题,而且在执行监督方面往往显得很乏力。那么去构建一种能够对风险进行精准研判,并且可以实现现场高效管控的实时联动机制,就变成了突破特殊作业安全管理瓶颈的一条极为关键的路径了。本文结合大型化工企业的实际实践经验,较为系统地对该机制的构建框架以及实施策略展开探索。

二、化工特殊作业风险特性与管控挑战

(一)高风险复杂环境

化工特殊作业往往处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作业环境之下,同时,还存在着交叉作业的情况,作业空间也受到限制,设备方面又比较复杂等一系列问题,这就使得风险辨识以及管控的难度明显加大了。

(二)管理执行脱节

在风险研判以及现场措施落实方面,存在着一种类似“两张皮”的现象,也就是信息在传递过程当中出现了失真的问题,进而使得实际的防控措施没办法很好地执行到位,对作业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承包商管理短板

承包商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安全方面的投入也较为有限,而且常常对相关管理要求的执行大打折扣,如此一来,便使其成为了化工特殊作业当中极易发生事故的薄弱环节。

(四)动态监控缺失

作业条件以及人员状态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由此带来的风险往往难以及时被识别出来,并且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响应。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那种能够实时且精准地对动态风险进行监控的机制。

三、风险研判与现场管控联动机制的核心构成

(一)筑牢基础:承包商管理的规范化与一体化

把承包商充分纳入到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当中,借助资质审核、方案管理、现场监督以及工器具标准这几个方面达成“四统一”,进而实现一体化的管控。严格把控好入厂审核这一关,构建起针对承包商以及作业人员的资质、业绩、安全记录展开动态审查的机制,坚决杜绝出现“带病入场”的情况,务必保证他们的能力能够符合极为严格的安全标准。着重强化对施工方案在源头处的管控,大力推行针对高风险特殊作业方案的联合审查制度,以此来确保方案在技术层面具备可行性,对风险的分析足够深入透彻,而且应急措施也十分完备。严格执行“嵌入式”的全程监管举措,落实属地单位与专业部门人员所遵循的“施工不完工,管理不撤离”的旁站监督原则,从而保证作业的整个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

(二)精准研判:风险识别的前置化与动态化

构建起具有多层次特点、高频次开展且呈闭环式的风险研判模式。其中的核心办法是推行“风险研判早会制度”,也就是每日由安全管理部门牵头来召开线上的会议,把各属地的厂长以及装置长都召集过来参加。会议的具体流程涵盖了从 EAM 系统当中导出当日计划性检修作业的清单,各装置长要一项一项地汇报作业的风险点以及相应的管控措施,公司的领导会针对重点作业再次进行风险方面的提示,而安全管理部门会安排专人一项一项地去落实相关措施并且反馈形成闭环。到目前为止,该模式已经累计召开了 59 次会议,对 8220 项作业进行了研判,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风险预控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同步建立起风险信息动态数据库,把历史上的事故、隐患相关数据以及作业票的信息都整合到一起,从而为风险趋势的预警给予数据方面的有力支撑。

(三)无缝联动:现场管控的标准化与实时化

将目光聚焦于风险研判成果朝着作业末端的精准传导方面,进而形成“研判-管控”这样的一个闭环。就作业许可与交底这个环节来讲:要严格把控住“安全交出”这一关,需要管理人员亲自前往现场,依照票证的各项内容逐一去核查能量隔离、气体检测等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务必坚决杜绝出现票证和现场情况不相符合的“两张皮”现象,对于那些安全措施存在缺位的行为要秉持“零容忍”的态度;与此同时,运用图文、视频等能够实现可视化的手段来强化交底工作,以此保证作业人员(尤其是承包商方面的人员)可以非常清晰地理解其中所存在的风险。在过程监控这个环节之中:要对智能视频监控、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以及人员定位等相关的技防手段加以推广,从而达成对关键作业步骤进行实时预警的目的;要清晰明确监护人员在诸如气体超标、出现违章操作等异常状况下的“叫停-报告-处置”具体流程。

四、联动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保障

(一)构建权责清晰的全链条责任体系与刚性考核机制

联动机制要想真正有效,那就得依靠清晰明确的权责划分以及严格的闭环问责才行。要从决策层开始,一路明确到一线操作人员,把全员的安全职责都给确定好,这样才能构建起一个纵向能贯通、横向可协同的责任网络。得把安全绩效充分融合进考核体系当中,大力推行一票否决制,同时还要实行差异化奖惩。对于那些成功管控住风险的人员,要给予双重激励;而要是有人失职了,那绝不能轻饶,必须严惩,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使全员都能主动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二)强化全域覆盖的信息化技术支撑能力

数字技术堪称破除管理出现断层这一状况、达成实时联动效果的关键所在。有必要去建设集成化的安全管理平台,要让其能够涉及作业的整个流程,将设备管理、控制系统以及移动终端之间的壁垒打通,从而促使流程能够被直观看到、风险预警变得智能化以及数据具备可追溯性。借助物联网来对智能终端设备加以整合,针对有限空间、动火作业等有着较高风险的环节展开实时的监测工作,并且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警报,以此构建起人防与技防相互结合的立体监控体系。

(三)培育全员参与的主动安全文化生态

技术以及管理手段若要真正落地施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得依靠人的意识发生转变。要去构建那种分层级的能力建设相关机制,着重强化管理人员针对风险做出决策的能力,同时也要强化操作人员实际操作方面的技能;要去推行每周的安全警示方面的制度,借助案例通报以及虚拟现实体验的方式来把事故场景予以还原;要建立起关于行为安全观察的激励机制,以此来鼓励员工积极上报所发现的隐患,并且对违章行为加以干预;要把承包商也归入到安全文化体系当中,通过像资质认证、绩效评比等一系列活动,促使其责任意识得以增强,进而塑造出那种人人都讲安全的文化层面的自觉状态。

五、结论

本文对化工特殊作业风险研判和现场管控联动机制的构建途径展开了一番探索。着重指出可凭借对承包商加以规范化管理、对风险展开精准的研判以及实施全流程的动态监管等举措,来达成风险预控同现场执行二者间的无缝对接式联动,进而切实提升安全管理方面的水准,对事故的发生起到有力的遏制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超,郭敏.化工特殊作业,动火安全规范分析[J].价值工程, 2012, 31(4):35-35.DOI:10.3969/j.issn. 1006-4311.2012.04.024.

[2] 付希燕.八大规程化工特殊作业安全的初步约束——访原化工部技术监督司副司长万世波[J].化工安全与环境, 2015(27):2.

[3] 刘晓威.浅谈化工特殊作业环节安全管理对策[J].化工安全与环境, 2015, 000(032):P.6-7.

[4] 陶冶.石油化工工程特殊作业安全管理提升[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3(7):163-165.DOI:10.123 16/j.issn.1674-0831.2023.07.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