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电气技能培养探索
刘建
平度市技师学院 山东青岛 266700
当下随着智能制造以及新型工业化进程持续加速,电气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变得日益增长,行业对于技术技能的精准程度与实操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在传统电气教学模式里,知识和技能大多时候出现脱节情况,有着“重理论、轻实训”的状况,很难有效契合岗位实际需求。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升级,构建更具针对性与实践性的教学体系。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所学习的新知识、新技能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和技能,并找出其中的原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在电气技能培养方面,借助设定贴近实际工作的任务情境,可促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理解技术原理、掌握操作流程、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达成“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气技能培养中的应用现状
(一)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兴起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持续完善,“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渐渐深入人心,任务驱动教学法慢慢成为专业课程教学的关键手段。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任务执行里主动学习、协同合作以及反思提升,在机电、自动化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领域广泛应用。在国家政策推动和教学理念革新的情况下,各类职业院校都尝试把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专业课程和实训项目,探索依靠项目任务引导知识获取与技能训练的路径,达成了从“教知识”到“教能力”的教学转变[1]。
(二)电气类课程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初步实践
在电气技术课程体系当中,任务驱动法的运用主要是在电路安装、故障检测以及电气控制系统搭建等操作性比较强的模块。部分示范性职业院校已经展开了“项目包”“任务模块”的教学改革,依靠真实工程案例或者仿真平台,把教学内容重新构建成贴近岗位需求的典型任务,促使教学从“分散讲授”朝着“综合训练”转变。借助PLC 控制、虚拟仿真、电气 CAD 等技术工具,学生可在任务执行期间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动态应用与迁移,提升了实践能力与技术素养。初步实践显示,该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综合操作水平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
二、任务驱动教学在电气技能培养中的现实困境
(一)任务设置与课程内容衔接度不高
虽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某些电气类课程里已经有了应用,然而目前不少教学任务的设计存在跟专业知识点相脱节的状况。有一些任务内容太过简易或者流于形式,无法全面涉及电气系统构建、调试以及维护等关键技能,造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做却不明白其然”,难以达成对知识的系统把握[2]。部分教学任务没有呈现出行业技术发展的新趋向,像智能电气控制、新能源系统应用等内容被削弱了,影响了教学的前瞻性与实用性,致使课程没办法有效地对接岗位技能需求。
(二)教学组织与评价机制支撑不足
任务驱动教学对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过程管理提出了更高标准,然而在实际操作当中,部分教师缺少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跨学科整合能力,使得任务实施仅仅停留在表面,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另外,由于任务驱动法注重过程性学习,传统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很难准确体现学生的真实能力。一些学校依旧把笔试成绩当作主要评价依据,忽略了对学生任务执行过程里的技术操作、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致使教学评价和实际能力培养出现脱节的状况,限制了教学模式的推进以及全面成效的实现。
三、任务驱动下电气技能培养的路径探索
(一)提升任务设计的专业契合度与实用价值
当前任务设置和课程内容衔接度欠佳,教学设计需以岗位能力标准为指引,充分挖掘电气行业里的典型工作任务,搭建起包含“基础认知—操作训练—综合应用”三层架构的任务体系。比如教学里引入智能照明控制、电机正反转控制、PLC 编程等实际项目,包含基本电路知识,又能拓展到自动化控制与系统集成,让学生在“做中学”里构建知识网络与技能逻辑[3]。并且要积极引入行业标准、企业案例以及技术革新内容,像新能源电气系统、变频控制技术等,提高任务内容的前沿性和实践性,让教学过程切实贴近生产实际和岗位能力要求,促使专业教学和产业需求同步更新。
(二)构建过程性导向的教学组织与多元评价体系
要破解教学组织以及评价机制支撑不足这一难题,需要强化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管理以及资源保障。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变成任务引导者以及学习支持者,制定出清晰的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以此保障任务实施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在教学组织方面,可以采用“任务包+小组协作”这种形式,借助虚拟仿真平台、技能训练工坊等资源,构建出多场景实训环境,提高学生的任务执行效率以及合作意识[4]。要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将过程评价、成果评价与能力评价融合起来,针对学生的任务参与度、技术操作规范性、创新性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综合评估。依靠教师评定、同伴互评和自我反思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评价的全面性以及激励性,切实达成从“结果导向”朝着“能力导向”的转变,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四、结语
在职业教育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的当下背景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给电气技能培养开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全新路径。借助科学地设计任务内容、对教学组织给予优化以及对评价机制加以完善,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操作能力,还可达成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有效衔接。未来应当持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强化校企合作以及技术更新,促使电气类专业教学从“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生成”,全方位提升职业教育的育人效能。
参考文献:
[1]李晓兰,徐彦伟,朱新恬,等.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以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为例[J].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5, 54 (05): 201-203.
[2]夏春风,吴凡,赵亚平,等.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农机电气控制与 PLC”课程改革与实践 [J]. 南方农机, 2025, 56 (07): 180-183+187.
[3]周广宏,赵翱东,陶琼,等. 服务高职电气专业教学的职业仓构建研究——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25, (03): 45-48.
[4]陈刚,陈小艳,於红梅,等. 高职院校“电气系统安装”课程的教学创新实践——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 [J].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5, 45 (01): 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