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基于预见性理念的风险护理应用价值

作者

王文娟

成安县人民医院 河北邯郸 056700

中图分类号:R473

危重症患者由于身体状较差,自身免疫力遭到削弱,很容易被各种病原菌侵扰[1]。再加上部分患者需要接受如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治疗,进一步增加了感染风险。因此如何做好相关患者的护理工作以减少院感发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2]。风险护理是一种强调预见性意识和前瞻性处理的护理模式,在该模式中,护理人员要将患者作为医疗中心,将自身工作经验与患者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前性预判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加强针对性护理以消除风险因素,从而达到减少不良情况发生的目的。就算出现了不可控的不良事件,也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应对处理,从而将之危害性降至最低,保障医疗安全性。本次研究就其实际应用情况展开探究,汇报展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0 例危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 例,时间为2023 年2 月-2024年 2 月。对照组男、女各 20 例,年龄 20-79( 45.13±5.67 )岁;研究组男、女分别为 21 例、19 例,年龄 22-78( 45.06±5.75 )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 P>0.05 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各项体征情况,及时处理各种异常。研究组采取风险护理,包括:(1)风险培训。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定制教育模块,基础层开展侵入性操作工作坊,模拟中心静脉置管皮肤消毒流程、导尿管无菌插入手法等技术。评估手卫生质量,减少医源性感染情况。专科层(医师团队)组织多重耐药菌管理研讨会,分析近年医院感染病原谱变迁趋势,制定抗生素分级使用策略。演练感染暴发应急预案,包括病区封锁动线设计、接触隔离装备穿脱流程。在 ICU 病房设置多重耐药菌污染热点,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环境采样、风险区域标记及消毒方案制定。记录操作过程,回放分析手卫生依从性、防护装备穿戴规范性等关键节点。(2)环境护理。实时监测空气中 0.5μm 微粒浓度,做好空气质量。每日定时启用过氧化氢雾化消毒系统,配合紫外线强度检测仪验证消毒效果。对免疫抑制患者实施正压层流通风,空气交换率维持12-15次/小时。针对呼吸机操作面板、输液泵按键等特殊部位,采用抗菌涂层贴膜并每班次酒精擦拭。建立色码分区管理制度,利用不同颜色区分风险性。患者床单位每日进行紫外线反射扫描,检测隐形体液污染并及时更换。(3)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家属展开相应宣教,制作三维动画宣教片,展示病原体传播路径。通过互动游戏,让家属演练正确佩戴口罩时机及探视后手消毒流程等内容。对相应技能展开培训,包括鼻饲喂养无菌操作、造口护理技巧,从而与护理人员协同,做好患者管理。构建强化机制,发放家庭感控日志,记录每日手卫生执行次数、探视时间控制。建立积分奖励制度,对依从性达标的家属开放远程探视权限。(4)呼吸道护理。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带声门下吸引功能的气管导管,每4 小时脉冲式冲洗声门下间隙。呼吸机管路配置冷凝水自动收集器,倾斜度维持 15-30 。每日进行气囊压力监测,确保压力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对于可进行自主呼吸的患者,指导控制性咳嗽训练,双手按压季肋部,腹式呼吸配合爆发性呼气。使用振荡正压呼气装置进行气道廓清,若患者痰液黏稠,进行雾化吸入以促进咳痰。患者咳痰后即时启用床旁负压吸引装置。

1.3 观察指标

(1)院感发生率。(2)认知水平,包括防护意识、危险规避、自我管理等。(3)护理满意度,从服务态度、责任意识、风险处理及文书书写几方面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用 SPSS21.0 处理数据,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院感发生率

研究组院感发生率更低, P<0.05, 。见表 1。

表1 院感发生率 [n(%)]
 

2.2 认知水平

护理前后研究组认知评分提升幅度更大, P<0.05 。见表 2

表2 认知水平( ,分)

2.3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 P<0.05, 。见表 3。

表3 护理满意度( ,分)

3 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各护理指标更优( P<0.05 )。通过系统化的全方位培训,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情况,从而保障高质量护理服务的顺利开展。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特别关注病房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尽可能降低环境中的细菌含量,以减少由此引发的感染风险。对于需要呼吸支持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实施针对性的呼吸道管理措施,包括加强排痰护理和口腔护理,以防止病原体侵入呼吸道,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随着患者身体状况的改善,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康复。此外,健康宣教在风险护理中也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向患者普及医疗风险知识,可以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患者在了解潜在风险因素后,能够主动减少不良行为,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自我管理,从而提升风险护理的效果。

综上,基于预见性理念的风险护理在危重症患者医院感染控制中有着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白银双.中老年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98 例临床分析[J].中国处方药,2022,20(06):121-123.

[2]吴红兰,湛薇.急诊危重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15):96-99.

作者简介:王文娟(1986—),女,汉族,人,本科,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