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课程评价,看见儿童成长
邵敏洁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幼儿园 215611
概要:在当今教育背景下,自然教育作为一种回归本真、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阐述在自然视角下幼儿园、教师推进“4+X”的课程的评价,旨在更好地推进课程的开展和实施。
关键词:自然视角;“4+X”课程;评价和优化
我园开展“4+X”课程,其中“4”指的是“文化节,创意节,围棋节和体育节”,“X”指“班本课程”。下面用评价推进“4+X”课程实施,谈谈一些评价经历和感受,以飨读者。
一、自然视角下“4+X”课程评价依据
自然教育不仅关注儿童天性和兴趣,以及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而且培养幼儿生态意识,更注重培养其对自然的热爱与责任感。如何达成课程教育教学效果,我们根据《指南》《纲要》,以及《评估指南》等文件精神,运用评价机制,推进我园“4+X”课程实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二、自然视角下“4+X”课程评价开展
(一)自然视角下“4”课程评价开展
1.多肉、苔藓“文化节”整体评价
多肉和苔藓的种养是幼儿易于管理的种养活动,我们栽种芦荟、玉露、白牡丹、红宝石等二十几种多肉,以及各种盆景苔藓。孩子们通过与多肉和苔藓的互动,可以促进幼儿五大领域学习,同时受到很多有关生命、情感、品质的教育。在幼儿园“文化节义卖活动”中,我们开展了教师和幼儿两大主体的评价。教师采用提问、观察,拍照和录像等方式进行整体评价,例如“你们喜欢这个文化节吗?这个多肉多少钱啊?我用这盆苔藓和你们交换多肉行不行?你们卖出去最多的多肉、苔藓是哪一种?”孩子们用之前做好的“销售单”记录义卖的多肉、苔藓品种和数量,我们将各班级评价粘贴在大厅里,方便师幼去观看、学习。
2.微景观“创意节”中的观察评价
微景观是一种艺术创作,也是一种环保理念的传播,在“创意节”微景观活动中,我们班在树下水泥平台上进行游戏。孩子们共同商讨和交流和体验微景观带来的乐趣,同时为幼儿园的环境增添一份美丽和生机。最后各组都建成自己的“微景观”——“塘桥花园微景观”“苔藓盆景微景观”“自制服装秀微景观”等等,过程中教师开展了评价,见(下左图)。
3.户外“围棋节”生态环境评价
围棋是塘桥镇地方特色文化。自然围棋成为我园特色游戏活动,我们每年都要举行围棋节。在“围棋节”期间,我们从全园、班级、区域,到一桌,一角,打造围棋环境。经过一段时间游戏,孩子们知道了最基本的围棋游戏规则,自主地进行游戏。在户外“围棋节”那天,我们从自然、人文生态环境进行了如下评价。首先户外围棋节的文化氛围的打造,园内播放温馨而轻柔的歌曲,在走廊、文化墙张贴小朋友绘画的围棋、棋盘,下围棋的情景图,每个班级选定户外围棋游戏场地,有的班级在树下,有的在操场一角,有的在滑滑梯边上,各班级都制作一个特色牌号,有的写“我爱围棋—中2班”,有的写“围棋从这里开始,大1班”等等,活动场面极其热闹。经教师们对场地评价,各班级都是5颗星。从围棋的制作上看,有的用购买的围棋,有的是自制木围棋盘,有的用蓝红色塑料瓶盖当棋子,有的用锯断的木、竹片(块)涂上不同颜色当棋子,有的用树枝在地上画棋盘,用小石子当作棋子。经评价,大多数班级为5颗星,突出生态理念,有的班级获得4颗星、3颗星,表明还需要改进。我们在同一时间,采用观察、随机提问同数量幼儿的方法,评价幼幼之间的合作、交流、兴趣和思维的变化,以及师幼之间构成的人文环境。大多数班级得到5颗星,有的得到4颗星,还有的得到3颗星。经过这样评价,反馈给老师,帮助教师改教学。
4.户外“体育节”评价
适宜、适当和有效的户外运动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认知、感知、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能保障户外运动活动的适宜、适当和有效。我园每年都要举办户外“体育节”。期间,我们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档案评估法,综合评价法5种评价。上左图是“体育节亲子运南瓜”中“问卷调查”评价表,及反馈样表。
(二)自然视角下“X”课程评价开展
班本课程具有班级特色,课程比较灵活和自主,对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增强家园合作,以及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大有裨益。我们围绕“文化节,创意节,围棋节和体育节”开展班本课程,例如,围绕“文化节”我们开展“二十四节气”班本活动课程。我们采用定期考核、观察记录、幼儿作品展示、家长反馈等多种方式,建立幼儿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较为全面的评价,反映幼儿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下面是我们开展“二十四节气”班本活动课程的幼儿作品节选评价,下图1:惊蛰,小一班幼儿绘画小虫子苏醒,起来吃东西了。下图2:立夏,中二2班幼儿绘画麦子成熟了。下图3:立秋,大三(3班)幼儿绘画的枫叶变红了。
总之,教师的水平决定了幼儿游戏活动的质量。经过一定时间对我园“4+X”课程的评价,我们将评价及时反馈给老师,我们老师采取园内大学习、教研组集体教研,以及教师个人反思,再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再评价,再开展学习、教研和反思,这样的深入评价,保障了我们“4+X”课程的持续、有效地深入推进。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于2012年4月颁布.
[2]刘光文,课程建设:课改深化的区域路径[J].教育科学咨询,2018(08):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