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班幼儿卫生行为习惯培养中教师引导策略的探索

作者

常娟娟

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幼儿园

引言

幼儿时期是养成卫生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不仅对幼儿身体健康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也能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自身认知能力及自身生活自理能力都相对较弱,其对于卫生行为行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引导者,需要实施有效的引导策略以帮助幼儿完成卫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营造卫生环境,潜移默化引导

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卫生环境。教师应努力为幼儿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空间,为幼儿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1]。第一,保持班级教室和活动室内整洁有序卫生,教师日常活动时要经常做好消毒措施,保证日常卫生环境的良好性,例如,班级内的图书角要保证摆放的整齐划一、种类分明等,这样不仅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还便于幼儿在此处养成爱干净的习惯,不随手乱扔物品。第二,在平时的卫生环境中还能融入教育的色彩,便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卫生的重要性。可以在教室墙壁上用图画图片和一些生动、活泼、可爱的儿歌来构建班级的卫生教育宣传,可以在洗手处旁贴上正确的洗手儿歌和洗手步骤,这便于幼儿的实时体验与锻炼,加深幼儿的印象,养成科学洗手的习惯,通过这样的环境影响,能便于幼儿在生活中更轻松地接受良好的卫生理念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强化卫生认知

实施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是增强小班幼儿卫生认知的有效办法[2]。幼儿在体验中容易产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内容贴近卫生习惯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好感,使幼儿在故事中加深对卫生习惯的认识,对卫生习惯有初步了解,并认可自身的卫生意识。还可以采用游戏法,利用游戏形式将卫生教育渗透于游戏中,这样使得幼儿对学习的热情更高,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性、动手性和实践性。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游戏“小小餐厅”,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饭前洗手,使用公筷、公勺等卫生习惯。另外,可以应用儿歌法对幼儿进行学习教育,儿歌节奏明快,便于幼儿朗朗上口,在哼唱儿歌的过程中幼儿的记忆力、理解力将会得到提升。像《洗手歌》《刷牙歌》这类儿歌,不仅有助于强化幼儿对正确操作流程的记忆,而且能够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相关活动的热情。

三、树立榜样,激励幼儿模仿

榜样是引导小班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主要引导方式。幼儿存在非常强的模仿能力,不仅会模仿周围事物,而且也容易受到教师及同伴行为的影响,因此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时刻注意自身言语与动作的行为表现,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为幼儿做出榜样。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在幼儿面前表现出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此在幼儿的心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例如,保持手干净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并且当教师与幼儿一同洗手时,也需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认真洗手,让幼儿观察与模仿,最终学会正确的卫生行为习惯。此外,在进行榜样引导时,除了教师的引领,班级中优秀幼儿的表现也可作为幼儿的榜样,例如在表现好的小同伴面前表扬,并且用“卫生小明星”等评比的方式,每周评选出现象优秀的幼儿,并予以奖励小红花、贴纸等,对那些被表扬的幼儿会产生积极行为的变化,并且其他幼儿也会为了模仿优秀的幼儿而去积极表现,从而形成良好氛围,人人皆为榜样。

四、关注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引导

在针对小班幼儿开展卫生行为习惯培养工作时,教师要充分留意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并据此实施个性化的引导举措[3]。幼儿平时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因此,每个幼儿表现出对卫生行为习惯的要求有差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加强和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在洗手、刷牙环节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引导,突出和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卫生学习习惯。针对幼儿不愿洗手的情况,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幼儿所喜欢的、玩过的玩具、游戏形式等应用在洗手环节中,让幼儿感到洗手是多么愉快、好玩的事情,逐渐淡化、减弱他们的不愿意和抵触情绪等。针对不愿意刷牙的幼儿,教师帮助他们选择造型可爱、颜色鲜艳、口味多样、口感较好的牙刷和牙膏等,从而激发他们对刷牙这一行为习惯兴趣的培养。

五、及时反馈与评价,巩固卫生习惯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需要教师及时不断地引导和激励才能得到巩固。这就需要教师留心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卫生行为,如果看到幼儿有良好的卫生行为,及时给予具体明确的表扬,利用鼓励性、积极性的话语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如看到幼儿主动洗手后,老师及时肯定并表扬幼儿:“你真棒,能够自己主动洗手,这样就不会有细菌跑到肚子里。”肯定话语的同时也帮助幼儿建立因果关系的认知;反之,对出现不卫生的行为要采用正面引导的方式加以提醒和干预,及时遏制不良行为的出现。如看见幼儿不洗手,老师可以直接问:“你想不想喝水,为什么还不洗手”,既指出不良行为,又防止幼儿的产生不良行为习惯。最后,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卫生习惯评价,这种评价可以让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是帮助幼儿巩固行为习惯的一个过程,教师可以把每周、每月甚至每个学期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方面的小结组织起来,并通过自评、幼儿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开展简单的评比、分享活动,增强幼儿自我反思意识的同时,也能让教师更全面地认识到教育成果,发现在引导过程中盲区不足的问题,以便调整进行再教育。

结语

小班幼儿卫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长期而艰难的过程,是教师开展卫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通过营造卫生教育活动的良好环境氛围,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等一系列引导手段,助力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文梅.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J]. 幸福家庭,2021,(19):67-68.

[2] 魏居霞. 浅析小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策略[J]. 考试周 刊,2021,(37):167-168.

[3] 贾 梅 . 浅 谈 如 何 培 养 幼 儿 良 好 的 卫 生 习 惯 [J]. 家 教 世界,2020,(3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