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导向下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实践策略
覃天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筲箕湾镇中心小学 419614
在时代快速进步的发展形势之下,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对人才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教育领域而言,要顺应时代发展形势,新课标在这一形势下应运而生。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刻不容缓。其中,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既符合新课标理念和时代发展要求,又能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在传授学生丰富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一、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一)促进主动学习
由于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一直以来的影响,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强调的是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思考方向,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根据教师所提出问题,对数学知识背后原理进行探索,由以往的“要我学”转变为现如今的“我要学”,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注入了持久的动力[1]。
(二)培育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入其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学生思考的严密性和条理性,使其在面对多种问题情境时,能够从不同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并探寻多种问题解决方式,这样可以助力学生突破思维定式束缚,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灵活与开阔,使其能够应对生活与学习中各种挑战。
(三)助力长远发展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习惯和培养的重要时期,将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索与自我总结,并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当下数学学习效果,更可以助力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通常来说,对于具备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而言,在面对复杂多变社会环境和知识体系时,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并持续自我提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二、新课标导向下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实践策略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基于新课标的导向,在开展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加强对趣味情境的创设。比如,在学习“长度单位”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如下一个情境,在课堂开始之前,为学生展示趣味化动画视频。视频中很多小动物正在比身高,由于缺乏统一的长度标准,闹出了很多的笑话。这一生动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统一长度单位的热情。通过这种趣味情境的创设,化抽象学知识为生动与具体,将学生求知欲激发出来,调动学生探索长度单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与此同时,这种趣味情境契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2]。
(二)设计问题链,引导深度思考
在开展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当根据学习内容精心地设计一些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比如,在学习“100 以内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内容先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诸如“”同学们,小明要去商店购买一些文具,其中铅笔是 2 元一支,笔记本 15 元一本,他需要购买一支铅笔和一个笔记本,总共需要花费多少钱?”学生很快便可以得出正确答案。紧接着,教师又可以进一步提问,“假设小明总共带了 10 元钱,在买完以上各种东西之后,总共还会剩下多少钱?”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假设商店正在做活动,满 10 元则减 3 元,那么小明实际需要支付多少钱?”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链,引发学生对运算关系的思考,在这个过程当中既可以强化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知识的掌握,又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使其能够从不同角度出发深入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三)组织小组合作,启发交流促进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互动交流中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为各个小组分发一个玩具小熊,而后引导各小组成员站在不同方向对小熊进行观察,并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样子。小组各个成员积极交流,其中一名学生说,从正面可以看到小熊的脸,一名学生则说从侧面则可以看到小熊胳膊。在互动与交流中,学生可以发现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不同。通过这种小组合作方式,在互动交流中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帮助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使其更加懂得倾听他人观点并反思自己的想法,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认识与理解,并实现对学生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3]。
(四)运用直观教具,辅助知识理解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为的薄弱,通过直观教具的应用,可以深化学生对抽象化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准备活动角以及三角板等多种直观教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活动角,以直观方式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角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深化学生对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程度关系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三角板的应用,比一比不同角的大小,让学生对角的特征有更直观的感受。通过直观化教学的应用,化抽象角的概念为具体化与形象化,使其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角的组成与特点等重要知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大大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还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五)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知识应用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教师还有必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表内乘法”这部分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生活化任务,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去超市购物,并对商品价格进行观察与计算,比如苹果3 元 1 个,购买 5 个苹果总共需要花费多少钱?通过实际购物情境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蕴藏在生活之中,而且可以深化学生对乘法运算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价值。
结语:总而言之,在时代浪潮强有力的推动之下,新课标的提出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重要方向。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然而,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时代快速进步与发展形势之下,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加强对启发式教学策略的创新与优化,使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焕发更多的活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沈毅冰.新课标理论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4,(03):129-131.
[2]周勇.基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J].家 长,2023,(20):97-99.
[3]孙启宝.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与创新[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3,(06):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