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基于水文气象耦合的山洪灾害预警预报方法
毛昌贵 罗永前 王挽秋
贵州省黔西南州水文水资源局 兴义 562400
1 研究区域与数据
1.1 流域概况
研究区域选取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秧坝河流域,流域出口坐标为104∘56′E 、 24∘58′N ,面积 42km2 ,主河道长 15.4km ,平均坡度 32‰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汛期(5—9 月)降雨集中,多年平均降水量 1100mm ,径流深 150mm 。区域内岩溶地貌发育,地形起伏大,河道径流响应迅速,水文特征复杂。流域内秧坝水文站长期观测水位、流量等要素,为洪水预报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1.2 数据前处理
1.2.1 雷达数据处理
对 2018—2024 年降雨时段的雷达基数据进行多步骤处理:
编码转换:利用气象数据解析工具将原始二进制数据转换为NetCDF 格式,实现多源数据兼容;
∙ 杂波抑制:采用自适应滤波算法剔除地物、超折射等杂波,提升回波数据纯净度;
衰减订正:基于地面雨量站同步观测数据,通过分段 Z-R 关系(层状雨\(Z=200R^{1.6}\),对流雨
)动态校准雷达反射率与降雨率关系;
地物遮挡订正:结合 DEM 数据识别雷达波束遮挡区域,通过克里金插值法修复缺失回波;
坐标转换与裁剪:将极坐标反射率数据转换为笛卡尔坐标,针对小流域特性裁剪为流域周边 128×128 网格( 105∘08′24′′E-105∘55′12′′E ,24∘32′36′′N-24∘55′48′′N) 。以 20180521 场次降雨为例,预处理后回波数据杂波干扰显著减少,波束遮挡修复率达 85% ,可靠性提升。训练集与验证集共 20,000 帧回波图按 8:2 划分,测试集选取 2012、2016、2021 年4 场典型降雨雷达数据。
1.2.2 流域数据处理
子流域划分:基于 DEM 数据和 D8 算法,以秧坝站为出口划分子流域,共生成 30 个区域,提取各子流域面积、坡度及中心位置数据;
网格划分:按经纬度将流域划分为 25×32 网格(分辨率约 1km2 ),适配卷积计算需求,构建包含地形、土地利用等属性的下垫面数据库。
2 研究方法
2.1 雷达降雨临近预报
采用天气雷达外推算法实现未来 2 小时降雨预测:
(1)运动场计算:基于 Lucas-Kanade 光流法,追踪相邻雷达回波帧特征点运动,获取逐像素位移矢量
,精度达 0.5m/s ;
(2 )回波外推:结合指数衰减模型
\cdote^{-\lambda \Delta t}\)(层状云\(\lambda
\),对流云\(\lambda
\)),外推未来 10—120 分钟反射率场;
(3)降雨量转换:依据降雨类型选用对应 Z-R 关系,生成时间分辨率 10 分钟、空间分辨率 1km 的网格化降雨数据,经误差校正后小时降雨量平均绝对误差 ≤1.5mm 。
2.2 水文模型构建
基于 LSTM 算法构建降雨量 - 洪峰流量预测模型:
输入层:动态输入为未来 2 小时 30 个子流域降雨量序列(12个时间步,单位: mm/10min ),静态输入为子流域面积、坡度、中心坐标( 30×3 维特征矩阵);
隐藏层:包含 64 单元 LSTM 层(带 Dropout 正则化)和 32单元双向 LSTM 层(Bi-LSTM),捕捉降雨序列时间依赖与汇流非线性关系;
输出层:单神经元线性层,输出未来 2—3 小时洪峰流量(适配雷达预报预见期与流域汇流时间)。训练过程采用 Adam 优化器,批次大小 32,迭代 200 次,输入数据 Z-score 标准化,输出数据归一化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降水预报精度

预处理后雷达数据使降雨预报精度显著提升,RMSE 较原始数据降低20% ,R² 提高 15% ,尤其对 ≥50mm/h 强降雨,1 小时预报 RMSE 降至1.0mm/h ,POD 达 0.92,满足山洪预警输入要求。
3.2 洪水预报精度
LSTM 模型较传统新安江模型,洪峰预报 RMSE 减少 40% ,R² 提升15% ,提前 2 小时精度提高 15‰ 以 2021 年 7 月 19 日暴雨事件为例,LSTM 模型洪峰预报相对误差 2.5% ,峰现时间误差 <10 分钟,显著优于新安江模型的 14.7% 误差与 30 分钟滞后,尤其在涨水段流量变化趋势匹配度达 95% 。
4 结论
本文构建的岩溶地区水文气象耦合山洪预警方法,通过高分辨率雷达数据预处理与 LSTM 模型耦合,有效提升了小流域洪水预报精度与预见期:
(1)雷达数据预处理技术显著改善降雨临近预报质量,为水文模型提供可靠输入;
(2)LSTM 模型结合子流域地形特征与时间序列降雨数据,捕捉喀斯特地貌非线性汇流过程,较传统模型精度提升显著;
(3)模型在秧坝河流域测试中表现优异,满足山洪预警规范要求,具备业务化应用潜力。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融合卫星遥感、数值预报等多源数据,探索数据驱动与物理机制结合的混合模型,提升极端条件下预报可靠性,为岩溶地区山洪灾害防治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毕宝贵, 等. 定量降水预报技术进展[J]. 应用气象学报, 2016, 27(5):534–549.
[2]李青, 等. 山洪灾害气象预警方法探索与实践[J]. 中国防汛抗旱,2020, 30(9/10): 31–35.
[3]刘荣华, 等. 美国山洪灾害预警研究进展[J]. 中国防汛抗旱, 2020,30(9/10): 141–148.
[4]严剑兵.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云平台系统设计与应用[J]. 广东水利水电, 2022(3): 96–100.
[5]Sun, Y., & Zhang, W. (2020). Advances in Hydrological Forecasting Techniques in Flood Warning Systems. Journal of Hydrology, 584, 12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