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节奏声势在粤语童谣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罗翼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强调通过身体动作来深刻感受和理解音乐节奏。在粤语童谣的教 学实践中,这一理念得以生动体现。教师可以巧妙运用节奏声势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 拍手、跺脚、拍腿等多种身体动作,亲身体验和表达粤语童谣中的丰富节奏。这种方法不仅 增强了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还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效提升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反复练习和创造,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掌握和运用各种节奏声势, 为深入学习粤语童谣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奥尔夫声势教学中处理粤语入声字的节奏,需结合其短促顿挫的发音特性设计专属声 势动作,具体可通过以下分层策略实现:

1.入声字声势符号化设计

1)阻塞音效具象化

针对-p/-t/-k 韵尾特性(如"十" [sap5]、"白" [bak6]):

弹舌声模拟-t 尾(如《氹氹转》"织" [zik5]字)

突然握拳模拟-k 尾阻塞感

双掌骤合模拟-p 尾闭合(如《月光光》"鸭" [ap³]字)

2)时值控制技法

采用"点顿式"声势:拍腿动作改"长拍"为"短击",时值压缩至普通音节的 1/2 配合休止符设计:入声字结束时附加捻指动作,强化收音停顿感

一、入声字的发音教学设计:

2.多维度声势组合策略

3.教学实施要点

1)方言韵律可视化

绘制"入声字节奏图谱":▲代表平声字, ●代表入声字(如"客"标记为红色●) 配合空间走位:入声字时向前踏步,强化节奏突进感

2)乐器协同强化选用木质响板演奏入声字节奏型与身体声势形成"入声字应答轮奏":

比如:

童谣: 鸡公仔 尾弯弯(入声:弯[wan¹])

声势: 拍手 拍手 ●跺脚乐器: — 一 ▲响板

该方法通过具身化体验将语言特性转化为可感节奏,既保留粤语音韵特质,又契合奥尔 夫"元素性音乐"理念。实施时建议优先选择含重复性入声句的童谣(如《点虫虫》"瞓" [fan ³]字反复),逐步过渡到复杂作品

二、如何处理粤语入声字的节奏

在处理粤语童谣中入声字的节奏时,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理念,通过一系列

细致且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粤语入声字的独特节奏。以下是一些具 体策略:

1. 节奏声势强化训练

1)方法描述:采用拍手、跺脚、拍腿等身体动作来强化学生对粤语入声字节奏的感知。对 于入声字,可以设计特定的声势动作,使其与其他声调的字在节奏上形成鲜明对比。

2)实施步骤:

. 基础声势分配:首先为不同声调的字分配基础声势动作,如平声字用拍手,上声字 用拍腿,去声字用跺脚等。

. 入声字特殊声势:为入声字设计独特的声势动作,如快速拍手两次或双手同时拍击 身体两侧,以突出其短促有力的特点。

. 组合练习:将包含入声字的童谣句子进行声势组合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入声 字节奏的独特魅力。

2.多声部声势卡农

1)方法描述:利用多声部声势卡农的练习方式,让学生在合唱中分别承担不同声部的节奏任 务,从而更加精确地掌握入声字的节奏。

2)实施步骤:

声部划分:将学生分为两个或多个声部,每个声部负责不同的节奏部分。

. 入声字声部强化:特别安排一个声部专门负责入声字的节奏表达,

通过重复或变奏 的方式强化其节奏感。

. 卡农练习:各声部依次进入,形成卡农效果,让学生在合唱中相互倾听、相互协调, 共同完成对入声字节奏的精确把握。

3. 语言与身体律动的融合

1)方法描述:将粤语童谣的歌词与身体律动相结合,通过身体动作来模拟和强化歌词中入声字 的节奏。

2)实施步骤:

. 歌词分析:首先分析童谣歌词中入声字的位置和节奏特点。

. 身体动作设计:根据入声字的节奏特点设计相应的身体动作,如快速跳跃、突然停 顿等。

. 综合练习:在演唱童谣的同时进行身体律动练习,使语言和身体动作在节奏上保持 高度一致。

4. 听觉与视觉的双重刺激

1)方法描述:通过播放粤语童谣的录音或视频,同时结合视觉辅助材料(如节奏图谱、动 画等),为学生提供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入声字的节奏。

2)实施步骤:

听觉感知:播放粤语童谣录音,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入声字的节奏特点。视觉辅助:展示节奏图谱或动画,用视觉形式呈现入声字的节奏模式。

. 综合训练:结合听觉和视觉辅助材料进行综合训练,使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更 加牢固地掌握入声字的节奏。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处理粤语童谣中入声字的节奏问题,提高他们的音乐感 知能力和节奏感。

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节奏声势在粤语童谣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强调通过身体动作来深刻感受和理解音乐节奏,特别适用于粤语童谣的教学,其中入 声字的节奏处理是关键。其核心是通过具身化体验将音乐节奏转化为可感知的身体动作,这 种方法在粤语童谣教学中得到了生动体现。通过拍手、跺脚、拍腿等多种身体动作,学生能 够亲身体验和表达粤语童谣中的丰富节奏,从而增强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提升学习兴趣 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节奏声势在粤语童谣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 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巧妙运用节奏声势的教学策略和实施要点,教师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 粤语童谣中的入声字节奏,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