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研究
王文清 王炳力 王道永
身份证号码:370682198912132434 身份证号码:370305199512253435 身份证号码:370305196806080038
引言
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绿色节能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类建筑旨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影响,同时保障建筑的质量与安全。然而,要充分实现绿色节能建筑的目标,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随着绿色节能建筑项目的日益增多,对其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迫在眉睫。
1 绿色节能建筑技术特点
绿色节能建筑技术以高效、环保、可持续为核心特点。高效性表现在它能大幅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借助节能材料与先进设计,建筑物热损失和能源浪费得以减少,能耗水平显著下降。环保性则体现在其减少污染排放,守护生态环境的能力。绿色节能建筑技术的运用能减少建筑过程中的碳排放与环境污染,为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保驾护航。可持续性则是指这些技术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为建筑带来持久的节能效益。它们不仅具有即时的节能效果,更能在长期运行中持续发挥效能,确保建筑获得稳定的节能回报。绿色节能建筑技术的高效、环保、可持续性特点,使其成为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能满足当前的节能需求,又能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 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绿色节能建筑质量管理体系存在诸多漏洞。质量责任划分不清是普遍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之间对于绿色节能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责任界定模糊。当出现质量问题时,各方相互推诿责任,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质量检验与监督机制不完善,一些项目缺乏专业的绿色节能技术质量检验人员,检验设备也不齐全,无法对施工过程中的节能、环保等关键指标进行准确检测。部分监理单位对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监督不到位,只注重传统建筑质量的监督,忽视了绿色节能技术应用的质量监督,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2.2 绿色节能材料与设备质量参差不齐
市场上绿色节能材料与设备质量差异巨大。一些保温材料宣称具有高效保温性能,但实际检测发现其保温效果远低于标准要求。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原材料生产绿色节能产品,以次充好。在太阳能热水器市场,部分产品的集热效率低,使用寿命短,无法满足建筑的节能需求。施工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质量鉴别能力,容易采购到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与设备,影响绿色节能建筑的整体质量。
2.3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与质量意识不足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是影响绿色节能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许多施工人员对绿色节能技术的掌握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和熟练操作能力。在安装地源热泵系统时,对地下埋管的施工工艺掌握不熟练,导致埋管间距不符合要求,影响地源热泵的换热效率。部分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追求进度,忽视施工质量。在屋面防水节能施工中,不按照规定的工序进行施工,防水卷材的铺贴层数不足、搭接宽度不够,给建筑后期使用带来渗漏隐患。
3 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策略
3.1 健全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首先,健全与完善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有利于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并有效加强各环节施工技术操作规范,以制度手段提高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效能,实现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精细化。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参建主体,共同制定绿色节能建筑施工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不同专业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等必须严格按照现有规章制度开展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既能及时发现潜在质量隐患,又能规避二次返工。其次,明确划分责任范畴,压紧压实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责任落实,使全体参建人员均能明确意识到加强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全员质量管理责任意识,实现绿色节能理念在建筑施工各环节精准渗透,以减少施工阶段能源消耗和规避环境污染风险,以促进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最后,以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标准为依据,并在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基础上,构建与绿色节能建筑施工相配套的评价机制,通过综合性、全面性评价,了解绿色节能建筑施工质量情况和技术管理效益,并根据评价结果,改进现有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方案,以保证施工技术方案实施具有绿色性、环保性、节能性。
3.2 严格把控绿色节能材料与设备质量
施工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绿色节能材料与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在采购前,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考察其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信誉等情况,选择质量可靠、信誉良好的供应商。采购过程中,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质量检测报告、认证证书等文件,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加强材料与设备的进场检验,采用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方法,对材料的性能、设备的运行参数等进行检测。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与设备,坚决予以退换。建立材料与设备质量追溯机制,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能够迅速追溯到生产厂家和采购环节,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保障绿色节能建筑施工使用的材料与设备质量可靠,为建筑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3.3 人才培养与教育
人才培养与教育对绿色节能技术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政府需增加教育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构建实训基地,并与高校、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紧密合作,共同设计并实施针对性课程,以培养既懂理论又擅实践的绿色节能技术人才。企业作为技术应用的前沿,应组织内部培训和技术研讨会,提升员工对绿色节能技术的理解与掌握,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激发员工学习热情和应用积极性。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也需发挥作用,通过举办论坛、展览等活动,普及绿色节能技术知识,提高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同时加强与政府、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具备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绿色节能技术人才。总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应共同努力,加强绿色节能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与教育,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推动绿色节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创新。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绿色节能逐渐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主流趋势,其中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和普及,有利于更好地解决目前建筑能耗持续上升、环保性能不足等问题,同时满足建筑整体节能降耗需求。实际应用过程中,为充分发挥该项技术优势,需要重点加强施工技术质量管理,避免因技术质量管控不到位而降低整个建筑的绿色节能效益,从而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鹏,赵利彪.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陶瓷,2024,(05):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