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运动监管在小儿肥胖管理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

顾雷雷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小儿肥胖的发生主要与遗传、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睡眠不足及心理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对肥胖的易感性;不合理饮食,如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导致能量摄入过剩;运动量不足,身体消耗能量减少;睡眠不足影响激素分泌,增加肥胖风险;心理因素如情绪波动、压力过大也可能导致暴饮暴食。肥胖不仅影响儿童身心健康,还可能引发多种慢性疾病。近年来,小儿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其流行病学特点不容忽视[1]。数据显示,肥胖儿童比例逐年攀升,城市地区尤为明显。肥胖儿童普遍存在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等问题。此外,肥胖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自卑、抑郁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小儿肥胖的管理,帮助肥胖儿童及时改善体质量,是减少肥胖对儿童健康危害性的关键[2]。为此,我院对肥胖儿童加强了运动监管干预,并将最终获得的管理干预效果在文中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3 年5 月至2024 年 5 月这一时段内,本医院共接纳单纯性肥胖儿童 80 名。通过计算机随机抽样技术,将这 80 名儿童均等分配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0US 。具体来看,观察组中男性有23 名,女性有17 名,平均年龄为(6.50±1.00)岁;对照组中男性有 22 名,女性有18 名,平均年龄为(7.00±1.10)岁。两组儿童在性别比例和年龄分布上均未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 值大于0.05)。

1.2 方法

对照组儿童给予临床常规管理,管理内容包括饮食调整,如限制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比例;运动干预,如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生活习惯纠正,如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看视频时间。此外,监测体重和体脂变化,以及定期评估治疗效果,也是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察组开展运动监管干预,1)个性化运动方案制定:在制定运动方案时,充分考虑儿童的个体差异,结合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和肥胖管理指南,设计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练习和平衡训练在内的综合运动方案。方案将根据儿童的体重、身高、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等生理指标,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和兴趣偏好等心理指标,进行细致的调整和优化。2)运动行为评估与监测:运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如国际儿童活动量表(ICL)、儿童运动行为问卷(CABQ)等,对儿童的日常活动量、运动频率、运动持续时间以及运动类型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同时,采用便携式活动监测设备,如加速度计,实时追踪儿童的日常活动水平,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3)运动技能与体能训练:通过专业教练的指导,对儿童进行系统的运动技能训练,包括跑步技巧、跳跃训练、游泳技能和自行车骑行等,以提高其运动表现和体能水平。同时,结合儿童的身体发育特点,设计渐进式的力量训练计划,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4)家庭运动支持系统构建:与家长共同制定家庭运动计划,提供个性化的家庭运动方案,包括家庭运动时间安排、运动活动选择和运动环境布置。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运动,形成积极的家庭运动文化,同时提供必要的运动器材和资源支持。5)多学科合作模式:建立一个跨学科团队,包括儿科医生、运动医学专家、营养师、心理治疗师和物理治疗师等,共同参与儿童肥胖的运动管理。团队成员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患者的进展和挑战,制定和调整综合治疗方案。6)运动心理干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等心理干预技术,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运动态度,增强自我效能感,并解决与运动相关的心理障碍。通过动机访谈,激发儿童的内在动力,使其主动参与运动。7)运动环境优化:在社区、学校或医疗机构内,创建安全、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这可能包括建设户外运动公园、改造室内运动空间、提供专业运动器材和安排专业运动课程。8)运动干预效果评估:通过综合评估体系,包括体重、体脂比例、最大摄氧量、肌肉力量、运动技能和心理健康指标等,全面评估运动干预的效果。评估结果将用于指导后续的干预策略调整。9)运动安全教育与监测:开展定期的运动安全教育课程,教育儿童和家长关于运动安全的知识,包括热身、运动中的正确姿势、避免运动伤害的技巧等。同时,建立运动安全监测系统,对运动过程中的生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儿童的安全。10)运动干预持续性保障:通过制定长期的运动干预计划,包括定期的运动活动、家庭作业和跟进评估,确保儿童在治疗管理过程中能够持续参与运动。此外,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和激励措施,帮助儿童克服运动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1.3 观察标准

1.3.1 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两组儿童的遵医行为和家属的照顾能力进行评估,每项评估的最高分为10 分,分数越高代表改善程度越显著。

1.3.2 记录并对比两组儿童在护理前及护理后一年随访期间的血脂水平(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体重变化情况。

1.3.3 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医院内部编制的调查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问卷内容涵盖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等选项。在计算总满意度时,将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样本数量相加,然后除以总样本数量,最终乘以 100% 转换为百分比形式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5.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 ±s)的形式表示。对于计量指标的对比分析,采用t 检验。当两组数据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时,以 P<0.05 作为统计学显著性的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评分指标对比详情

护理前,两组各项指标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护理后同对照组结果相比,观察组儿童遵医行为以及家属照顾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如表 1

注:*表示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P<0.05, 。

两组干预前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儿童的遵医行为显著提升,血脂水平和体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 ρP<0.05 ),见表2。

2.2 两组儿童血脂水平以及体质量对比详情

表 2 两组指标对比( ̄x±s)

注:*表示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P<0.05,

2.3 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详情

记录结果显示,观察组儿童及家属对此次护理管理满意度达到 97.50% ,已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的 85.00%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如表 3AA

表 1 组间评分指标改善情况[n( ̄x±s)]

3 讨论

小儿肥胖问题日益严重,由于家庭饮食失衡、户外活动减少和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等因素加剧,尤其在城市儿童中更为突出。肥胖不仅影响儿童体型,还可能引发高血压、高血脂、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健康问题,同时损害心理健康,导致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家庭支持不足、缺乏正确的饮食和运动指导,以及社会环境中的不健康食品普及,都成为肥胖管理的难点。常规管理往往缺乏个体化、综合性干预和有效监测,治疗周期长,儿童依从性低,影响了治疗效果[3]。

为提高临床对小儿肥胖的管理质量,我院开展了运动监管干预,最终结果显示,开展运动监管干预后的观察组儿童遵医行为以及家属照顾能力同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结果表明,运动监管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的遵医行为和家属的照顾能力,主要基于以下机制:通过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儿童能够体验到运动带来的直接益处,如体重减轻和体能提升,从而增强其对治疗的依从性。运动过程中的积极反馈和成就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更愿意遵循医嘱。再者,家属参与运动计划和照顾能力的培训,能够增强他们对儿童健康问题的认知,提高照顾技巧,进而提升整体的照顾质量[4]。此外,运动干预中的持续监测和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增强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和参与度。综上所述,运动监管干预通过综合提升儿童的自我效能和家属的护理技能,有效促进了遵医行为和照顾能力的提高[5]。同时管理干预以后,观察组儿童的血脂水平同对照组相比降低幅度更加明显,且儿童的体质量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其结果表明,运动监管干预通过促进脂肪代谢、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以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直接作用于降低血脂水平和改善体质量。有氧运动增强脂质氧化,减少血脂积累;力量训练提升肌肉量,增加能量消耗;运动结合饮食指导减少高脂高糖摄入,共同作用于体重管理。这些综合效应有效降低了儿童的血脂水平,并促进了体质量的改善[6-7]。最后观察组儿童及家属对此次护理管理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其结果表明,运动监管干预在儿童肥胖治疗中,不仅通过规律运动改善生理指标,降低并发症风险,加速健康恢复,满足治疗期望,还通过提升心理状态和自信,以及个性化护理支持,显著提高儿童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与信任[8]。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运动监管能够有效提升临床对小儿肥胖的管理质量,提高儿童的依从性以及家属的配合度,从而尽早帮助儿童改善肥胖体质,提高临床护理管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碧波.儿童保健干预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预防效果[J].药店周刊,2021,30(16):194.

[2]范丽莎,宋建伟,史壮丽.医学饮食营养联合运动疗法对小儿肥胖患儿的干预效果[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5):19-22.

[3]彭智,朱美爱,白文静.健康膳食模式干预对肥胖患儿糖脂代谢状况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5):867-870.

[4]董桂霞, 田玉霞, 徐晓楠. 生活方式干预在小儿肥胖症中的应用价值[J].自我保健,2023(15):32-33.

[5]师伟佳,万乃君,张骞, 等. 单纯性肥胖儿童实施延续护理的研究分析[J].中国医刊,2021,56(12):1380-1383.

[6] 陈家裕, 黄锦航, 吴玲玲, 等. 儿童肥胖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 循证护理,2023,9(3):402-406.

[7]张施.小儿肥胖症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J].妇幼护理,2024,4(15):3605-3607.

[8]张晓琼,蔡信鑫,何淑卿.探究健康教育对小儿肥胖症的护理干预效果[J].妇幼护理,2022,2(7):1641-1643,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