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应用分析
高玲
石河子市人民医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输尿管下段结石是指结石嵌顿或停留于输尿管解剖部分段的下段区域内的泌尿系统疾病。对于该病的治疗策略需兼顾排石效率、安全性及医疗成本。盐酸坦洛新作为高选择性 αa1 受体阻滞剂,其辅助排石作用已获多项研究支持,但与其他疗效的对比仍需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1]。为此,本文拟定《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应用分析》为题,针对 7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展开分析探讨,具体研究成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要求以 70 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时段起始于2023 年 6 月至 2024 年 6 月,采用数字编号法进行组间划分,以 35 例/组标准均分两组,期间对样本资料的分类与归纳均引用相关软件予以处理,未见差异性( P>0.05) 。参照组:男女占比 20:15 ;年龄均值处于( 42.17±2.33 )岁。研究组: 男女占比 21:14 ;年龄均值处于( 41.98±2.49 )岁。
1.2 方法
1.2.1 参照组开展排石颗粒单一治疗方案,方式方法如下:口服给药,每日 2 次,每次 1 包( 20g ),同时饮水量保持在每日 2L 左右。
1.2.2 研究组开展联合治疗方案,即排石颗粒 + 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方式方法如下:⑴口服给药,饮水量保持在 2L 左右(1 日)。⑵排石颗粒使用剂量等同参照组。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每日 1 片。
1.2.3 治疗期间通过复查 B 超评估结石,经 CT 确诊是否排出。并以电话随访形式持续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直至结石排出(亦或 4 周)[2]。对于在治疗期间出现肾绞痛临床症状的患者,可提供吲哚美辛栓(或盐酸哌替啶 75mg 肌注镇痛)。
1.3 观察指标
分析观察两组在结石排出时间、结石排出率、肾绞痛发作次数、镇痛药物使用次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6.0 系统实行专业分析,当中计量数据计均数 Σ 标准差,两组差别比照运用 t、 x2 检测,计数数据运用百分率( % )代替, P<0.05 ,则说明实验价值显现。
2 结果
借助图表数据呈现,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采纳,均可收获一定疗效,相比来看,研究组采纳方案更具可实施性,患者在各项指标数值的体现上,均显优参照组, 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总体治疗效果比对(
)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约 70% 的结石停留于输尿管下段。对于直径较小(通常 <10mm )的结石,临床常采用保守治疗促进自然排石,而 a 受体阻滞剂在其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3]。盐酸坦洛新缓释片作为一种高选择性 α₁A/D 受体阻滞剂,通过松弛输尿管平滑肌、降低输尿管内压力,可能加速结石排出[4]。为了将更好的治疗方案推广于临床,本文设计了此项对比研究,收集 70 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为研究依据,采用数字编号法将其均分两组,分别对其实施差异性治疗方案,结果呈现,研究组以 77.14%:54.26% 的排石率显优参照组。分析原因:盐酸坦洛新缓释片通过松弛输尿管下段平滑肌,可提高直径 ≤10mm 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排石率、缩短排石时间,尤其适用于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临床应用时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关注药物副作用及联合用药风险,并动态监测疗效,避免延误手术时机[5]。未来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明确最佳用药疗程及人群细分策略。
概而言之,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在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更高,不仅能有效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除率,缩短排石时间、减少排石过程中肾绞痛发生率和镇痛药物的使用,望采纳。
参考文献
[1]何耀,郑立民,马志明.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研究[J]. 养生保健指南,2020(13):33.
[2]魏建新. 观察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效果[J].饮食保健,2019,6(1):92.
[3]刘宪军. 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效果[J]. 中 华养生保健,2020,38(6):194-195,封 3.
[4]谭古月. 盐酸坦洛新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肾绞痛的疗效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22,20(9):118-120.
[5]马继远,王鹏基. 盐酸坦洛新联合盐酸罂粟碱在输尿管下段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辅助排石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2024,17(14):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