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血透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

万春雨 周嬿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 上海 202150

引言

血液透析可以用来救治终末期肾病病人,它主要是采用经中心静脉导管通路方式维持患者的生命,但是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可以引起病人出现血流感染,使得病人住院的几率加大,医药费增多和死亡率上升。为了减少病人在血液透析期间感染的机会,护士要强化护理干预意识,做好预防感染工作,控制感染的发生。优质的护理工作能够起到减少感染发生率,提高病人生命质量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护理干预对血透患者导管感染防控的实施效果。

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机制与风险因素

1.1 管道生理结构和病原入侵途径

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靠近皮肤,是外界细菌进入血流的途径之一;皮肤表面的细菌可以通过导管皮肤通道进入体内,若护理不到位,则有可能会直接把细菌带入到血流中。

1.2 患者基础状况影响

血透患者的免疫功能相对低下、营养不良、伴发慢性病等容易引起感染,慢性炎症状态可导致局部防御力降低,利于细菌定植和繁殖。

1.3 护理操作中潜在污染源

如果护理人员导管维护时没有做到严格的无菌操作,则容易出现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的现象;如果导管封管液配制、冲洗技术、更换敷料等不规范也会产生感染的机会。

二、护理干预措施的内容与实施路径

2.1 护理流程标准化管理

统一规范的导管护理流程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严控医院内感染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此导管护理流程中需明确规定导管穿刺部位消毒步骤、消毒液种类、作用时间、敷料更换频次和更换方法、封管液配制浓度、冲洗规范等。一旦在护理中制定了制度化的护理流程,护理人员就按照固定的标准去做,避免了一些随意性操作,也避免了因为经验丰富与否而造成的差错。规范了之后每个环节互相联系,责任明确,护士的记录也更加细致规范,发现的问题也可以及时有效的追查出来并作出正确的修改。

2.2 强化导管使用期间的无菌技术

无菌操作非常重要,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完成导管的护理。我们强化无菌操作技术操作规程的学习,在操作过程中重点要熟悉洗手、物品是否灭菌、导管连接端保护;做到整个操作过程正确规范的使用无菌手套、消毒器械等物品,不能有任何接触非无菌区的情况发生;严禁双手接触未消毒的物品;所有物品一人一用;操作区域必须隔离或者半隔离,禁空气中致病因子的传播污染。

2.3 导管局部护理与观察

导管穿刺点是体内潜在的感染入口,需要重点防护,重点监测。日常防护时,要时刻注意穿刺部位有没有红肿热痛,有没有破溃渗液,有没有硬结,有没有出现其他不适症状等,并且根据患者自身叙述判断是否有发生感染。采用医用消毒剂做好局部皮肤消毒,拆敷料、换敷料均要认真做好消毒处理工作,敷料选择要选用透气好、合适、贴合的医用材料,并保证敷料及时更换,不要长时间停留在皮肤上,如果观察到局部皮肤存在过敏情况,要及时暂停对该导管使用,启动备选通路计划。开展高频率的动态观察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尽早进行干预,以免形成局部感染变成全身性感染。

三、护理干预效果的综合评估

3.1 感染发生率变化对比

通过对护理干预措施后的血透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进行随访,发现血透患者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呈逐渐下降趋势。通过规范操作程序,加强无菌观念,统一导管维护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微生物进入血流的机会,使得患者出现导管穿刺部位感染,发热,菌血症等临床表现的几率有所减小,并发症感染得到较好地控制,统计结果显示,在此期间,CRBSI 的发生率从最初的较高水平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证实了护理干预有预防感染的作用,同时将感染的风险降至最低,以达到规避或减少可能引发的风险的目的,从而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性,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3.2 导管使用寿命延长

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稳定可靠、维持时间长,直接影响到治疗的连续性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做好常规的消毒灭菌工作之后对导管进行有效的封管、冲管及固定。通过实施导管维护护理干预,提高了导管封管、冲管、固定等操作的质量,减少了导管堵管、脱管、渗血等情况的发生率;加强导管局部护理并落实维护计划可以使导管得到更好的保护,延长效期,降低并发情况下的导管更换次数;维护质量提高能减少操作风险,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反复置管给患者带来的身体痛苦和心理负担。综上所述,导管更加稳定,说明护理干预起了作用,可见对于设备依赖型治疗方法来说,技术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

3.3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护理干预期间,加强医患沟通和健康宣教,使患者认识到导管感染的风险及与配合护理有关的因素,护理人员积极向患者解释、示范,教会患者掌握一些简单的导管保护知识和自我观察技巧,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在患者认知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注重让患者做到自行发现导管外露、自己取下或自行更换敷料以及避免手触碰导管等,与此同时,护理团队也更加重视对患者问题的倾听,积极予以回应和回答,并充分考虑到了不同患者存在的需求差异,在增加护理工作量的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从而提高了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另外,提高了患者自身依从性有助于护理方案的顺利落实,降低了护理工作中非计划性干预的发生频率,有利于保持治疗环境的稳定。

3.4 医护团队协作效率提高

健全了护理干预标准工作机制之后,团队分工更加合理,人员的重复工作少了,各环节责任明晰,医护沟通效率提高,临床响应快、临床风险事件处置更及时有效;利用常规开展的各种培训、回顾会议等学习机会,团队整体的导管相关操作技术能力及操作的统一规范性得到了大幅提升;出现问题能够快速定位问题,并且针对同类问题的不同环节进行不断完善,在出现相同或近似问题时,可以将问题案例总结归纳,为不同岗位之间的联动提供经验支持,在多岗之间协作顺畅配合,实现导管感染预警和干预形成闭环管理,工作质量提高,护理干预措施推进效果好,整体护理服务改善程度大,形成工作质量高、执行有力的良好良性循环过程。

结束语

血透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透析患者护理的一大难点,要从多个方面去干预,标准化护理流程,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局部护理管理,做好患者的教育,这几个方面都是为了防止感染的发生。护理干预不应该只局限于简单的护理行为,更要建立规范化的预防评估体系,将护理实践推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为透析患者营造一个更安全、优质的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 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影响因素[J]. 沈华娟;许秀君;董 永泽;胡霄;贾艳清;周美玲;蒋家翔.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20)

[2] 集束化护理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评价[J].胡云华.河北医药,2020(09)

[3] 集束化策略降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J]. 张帆;王勤;李宇.四川医学,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