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与性发育相关代谢激素的探索研究
冯阳
长寿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 重庆长寿 401220
1. 引言
近年来,中国学龄儿童肥胖率持续上升,已达 34%[1 、2],肥胖女童性早熟发生率较正常体重儿童高 3.2 倍。肥胖相关性早熟可导致终身高受损、心理行为异常等远期危害。然而,脂肪组织通过代谢激素干扰 HPG 轴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且不同 BMI 程度对性激素的影响是否存在阈值效应仍需探索。本研究通过前瞻性纵向设计,旨在揭示肥胖儿童性发育异常的代谢激素机制[3],为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2024.05-2025.05),纳入 110 例肥胖儿童(BMI≥P95)和 55 例健康体重儿童(BMI P15-P85)。肥胖组按 BMI 百分位数分层:超肥胖组(BMI≥P99, n=35 )和中度肥胖组(P95≤BMI 2.2 研究流程 基线评估(T0)包括人体参数(BMI、体脂率、Tanner 分期)和激素检测(LH、FSH、E2、T、瘦素、脂联素、IGF-1)。干预措施为生活方式指导,1 年后随访(T1)重复测量,分析 ΔBMI 与 Δ 激素的关联。 2.3 检测方法 性发育评估:由 2 名儿科内分泌专家盲法评估 Tanner 分期(Kappa=0.92)。 骨龄评估:采用 TW3 法( CV<0.5% )。 激素检测:性激素(化学发光法)、瘦素/脂联素(ELISA)。 2.4 统计分析 采用 Mann-Whitney U 检验、Spearman 秩相关、线性混合模型(LMM)分析数据。创新性分析包括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RCS)和 Bootstrap 中介效应检验。 3. 结果 3.1 基线特征 超肥胖组 BMI( 23.1±2.8kg/m2 )显著高于中度肥胖组 ⋅19.4±1.6kg/m2 )和对照组( 15.2±1.1kg/m2 )( P<0.001) )。超肥胖组骨龄超前比例( 68.60% )显著高于其他组( P<0.001 )。 3.2 激素水平差异 瘦素水平[4]:超肥胖组( 28.4±6.2ng/mL )>中度肥胖组( 18.3±5.1ng/mL ) >对照组( 5.2±2.1ng/mL )( P<0.001 )。女童 LH 水平在超肥胖组较中度肥胖组高 1.8 倍(4.7 vs 2.6IU/L , P=0.008 ),男童睾酮水平降低(1.2 vs 1.8ng/mL , P=0.03 )。 3.3 纵向分析 ΔBMI 每增加 1 单位,女童 ΔLH 上升 0.35IU/L ( 95%CI : 0.12-0.58,P=0.003 )。瘦素变化中介了 BMI 对 LH 影响的 32% ( P=0.02) 。BMI≥P99时,性早熟风险显著增加( OR=4.7,95%CI;2.1-10.5)⨀ 。 4. 讨论 本研究证实,超肥胖(BMI≥P99)是女童 HPG 轴激活的临界点,可能与脂肪组织芳香化酶活性突变性升高有关。男童重度肥胖时睾酮降低,提示肥胖相关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5]可能早期存在。临床意义在于提出了“112”干预窗口”,即对 BMI≥P99 的 5-8 岁女童优先启动性发育监测,并编制了《肥胖儿童性早熟风险评分表》。 局限性包括随访时间较短(1 年)和未检测脂肪组织特异性标志物(如芳香化酶 mRNA)。未来研究需延长随访时间并深入探讨分子机制。 5. 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肥胖儿童性发育异常的代谢激素机制,证实 BMI≥P99 是女童 HPG 轴激活的临界点。瘦素在 BMI 与性早熟关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临床筛查和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程 莉 . 肥 胖 与 儿 童 性 早 熟 的 相 关 性 研 究 [J]. 中 外 医 学 研究,2025,23(11):140-143.DOI:10.14033/j.cnki.cfmr.2025.11.037. [2]顾泳,黄杨子.儿童肥胖发病率达 34% 因肥胖就诊者不足 10%[J] .科学大观园,2025,(09):18-25. [3]梁翠丽,刘国昌,程静,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激发试验在性发育异常儿童中的诊断作用评估[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4,26(02):158-163. [4]胡慧中,刘宇阳,郭改玲.维生素 D 在儿童肥胖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瘦素、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4,41(10):1540-1542+1546. [5]熊冬琴.探讨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男性儿童的早期 诊 断 和 HCG 的 最 佳 剂 量 [D]. 江 汉 大学,2024.DOI:10.27800/d.cnki.gjhdx.2024.000147. 课题项目:重庆市长寿区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CSKJ202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