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延续性护理模式的 COPD 慢病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张虹华
江阴市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可预防治疗的疾病,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常与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致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有关。患者需长期治疗护理以控制病情、减少急性发作、提高生活质量。但传统护理模式多侧重住院期间护理,对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关注不足,致患者出院后病情控制差、生活质量降低。 延续性护理模式是新兴理念,强调患者在不同健康照护场所及同一场所不同部门转移时,护理的连续、协调与整体性。该模式通过多学科团队,提供全面、连续、个性化护理服务,以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健康结局。近年来,其在慢性病管理中应用广泛且效果良好。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该模式的COPD慢病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护理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 3 月—2025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108 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2)年龄 ≥40 岁;(3)意识清楚,能够配合完成相关检查和护理;(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的心肺疾病;(2)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3)恶性肿瘤;(4)近期有手术史或外伤史。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4 例。对照组中,男性30 例,女性24 例;年龄 42~78 岁,平均( 60.5±8.2 )岁;病程 3~15 年,平均(7.8±3.5)年。观察组中,男性28 例,女性26 例;年龄 40~76 岁,平均(59.8±7.9)岁;病程2~16 年,平均(7.5±3.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入院宣教、病情观察、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康复训练等。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告知其定期复诊、按时服药、注意保暖等注意事项。
观察组:采用基于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慢病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建立多学科团队:由呼吸科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营养师等组成多学科团队,共同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饮食、运动、用药、康复训练等方面。
出院前评估与教育: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肺功能、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等,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出院后随访: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用药情况、康复训练情况等,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随访频率为出院后第 1 个月每周 1 次,第2~3 个月每 2 周1 次,之后每月 1 次。
组织健康讲座与康复活动: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向患者传授COPD的相关知识、自我管理技巧等;同时,组织康复活动,如呼吸操训练、有氧运动等,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肺功能。
1.3 观察指标
肺功能指标:采用肺功能仪检测患者护理前后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1/FVC值。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该量表包括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三个方面,总分 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值以及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值均较护理前有所提高( P<0.05 ),SGRQ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降低( P<0.05 ),且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SGR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COPD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传统的护理模式往往侧重于住院期间的护理,对于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关注不足,导致患者出院后病情控制不佳,生活质量下降。
延续性护理模式强调患者在不同健康照护场所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内不同部门之间转移时,护理的连续性、协调性和整体性。该模式通过建立多学科团队,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旨在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健康结局。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慢病管理能够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这可能是因为延续性护理模式通过定期随访、健康讲座、康复活动等方式,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从而促进了肺功能的恢复。
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基于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慢病管理能够显著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可能是因为延续性护理模式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关注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定期随访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其应对疾病的能力;通过组织康复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其生活质量。
此外,延续性护理模式还具有以下优势:(1)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出院后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避免了病情的恶化;(2)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急性发作次数,降低医疗费用;(3)能够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4 结论
基于延续性护理模式的COPD慢病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该模式通过建立多学科团队,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了其健康结局的改善。因此,基于延续性护理模式的COPD慢病管理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芳艳.授权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COPD患者肺功能和自护能力的影响[J].智慧健康, 2024, 10(25):151-154.
[2] 包双亮,斯钦图亚."互联网 +′ "远程模式结合风险管理在COPD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养生保健, 2025, 43(2):123-126.
[3] 农彩梅,陆柳雪,邓惠英,等.基于"互联网+"全病程管理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COPD患者肺康复训练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5(12).
[4] 叶慧琴,程苗,武娟,等.呼吸肌训练联合延续性护理对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9).
[5] 曹治露,王青霞.微信式延续性护理对COPD老年患者预后及知信行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 2020, 37(3):4.DOI:10.3969/j.issn.1671-7171.2020.03.031.
作者简介:张虹华(1995.12- ),女,汉族本科,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