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康复护理方案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探析
沙峰美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江苏南京 211500
脑梗死属于临床神经内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于老年群体,主要是脑缺血、缺氧和严重的低血糖等因素引起的部分脑组织坏死,并造成持续性的病灶性神经功能障碍[1]。该病的致残致死极高,即便患者生命得到挽救,其也会造成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障碍等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所以,临床多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进而提升生活质量,但是,由于脑梗死病情复杂、病情进展各异,导致常规的康复护理方案效果不甚理想[2]。基于此,本次研究选择 2023 年 1 月-202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 120 例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就分别施行常规康复护理方案与分期康复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一对比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23 年 1 月-2024 年 12 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20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2 组。对照组男 38 例,女 22 例;年龄 46\~78( 62.17±5.83 )岁。研究组男 39 例,女 21 例;年龄 45\~78( 62.64±5.97. )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60 例患者施行常规康复护理方案,患者病情体征监测,依据患者病情对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同时做好健康宣教及出院的指导工作。
研究组 60 例患者则施行分期康复护理方案,内容有下:(1)急性期康复护理干预,该时期由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因此,首先可以对患者病情、体征等进行综合评估,并将康复护理的必要性、护理方法、护理目的以及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详细讲解于患者及家属,让其先充分了解康复护理,以增加后续的依从性及配合度;其次可制定床上的被动康复训练,比如定时辅助患者翻身,以防压疮;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肢体关节的活动工作,动作轻柔,切忌用力过猛,造成患者二次伤害,或对患者肢体进行穴位按摩,以防深静脉血栓等;最后患者由于疾病折磨,加之言语丧失、活动受限等原因,容易出现恐惧、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并做好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消除此类负面情绪,保持心态良好。(2)稳定期康复护理干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根据患者身体机能的具体情况,康复训练也由之前被动训练逐渐转变为主动康复训练,比如进行体位转变、重心转移、床上翻身、床边运动、下肢负重、平衡训练、步态训练以及上下楼梯等训练方式,并指导患者进行言语康复、吞咽训练、记忆功能康复等训练,训练强度由简至繁,由易至难,训练时间由短至长,循序渐进,切忌训练过度。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指导工作,比如日常穿衣脱衣、吃饭喝水、刷牙洗脸、独立大小便等,以稳步提升患者日程自主生活能力。
1.3 观察指标
(1)肢体功能对比,采用Lovett肌力分级法评估。(2)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对比,分别采用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处理数据,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肢体功能对比
护理前两组肌力分级差异无意义( P>0.05 ),护理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肢体功能比较 (x±s,级)

2.2 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差异无意义 (P>0.05 ),护理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2。
表 2 两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比较 (x±s,分)

综上,对脑梗死患者施行分期康复护理方案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并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康复护理医学的不断进步,多种新型的康复护理方案涌现而出,其中分期康复护理就属于一种新型的康复护理模式,该种康复模式是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时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干预,相较于传统的康复护理,更具有针对性,进而效果更为明显[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上肢和下肢肌力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则高于对照组( P<0.05 )。表明该模式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可改善患者肢体、神经功能,进而提高生活质量。究其原因在于,急性期通过康复护理的宣教,能够让患者充分了解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同时加以被动训练,可防止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进行[4]。此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则可让患者保持心态良好,以增加后续康复护理训练的配合度。而稳定期通过被动主动训练的转换,可尽早的帮助患者神经、言语、吞咽、肢体等功能的恢复,同时通过日常能力的训练,可加强患者自主生活能力,进一步促进其康复进程,提升生活质量[5]。
参考文献:
[1]贾越晴. 阶段性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锻炼依从性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伤残医学,2024,32(2):90-93.
[2]关晖.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1):137-139.
[3]代方浪,樊少妮.分析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2(8):243-246.
[4]岳春慧,李爽,魏京京.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5,54(1):76-79.
[5]杨瑞瑞,王洋洋.基于目标导向的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 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5,49(3):483-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