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分析

作者

田军影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第一实验学校 251907

引言

在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焦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的灌输,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提问作为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其设计与运用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科学的提问技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在思考与探究中构建知识体系,提升数学素养。深入分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提问技巧,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价值

1.1 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手段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提问,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传统课堂中,提问多以记忆性问题为主,学生只需机械复述答案,思维难以得到锻炼。而基于核心素养的提问,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例如,在学习图形相关知识时,通过 “这个图形和之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等问题,促使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储备,进行比较和思考,从而激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让数学思维在提问的引导下处于活跃状态。

1.2 促进知识深度理解与应用的有效途径

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对知识深度理解与应用的有效途径。核心素养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而非死记硬背。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能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应用场景。比如,在学习运算知识时,不只是问 “结果是多少”,而是追问 “为什么用这种运算方法?在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该如何运用?” 这样的提问能推动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会在不同场景中灵活应用知识,实现从 “知” 到 “用” 的转化。

1.3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键方式

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键方式。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主动探究和创新的能力,而提问能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方向和动力。当学生面对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时,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问 “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其他解决办法吗?哪种方法更简便?” 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大胆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让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在提问的引导下逐步形成。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

2.1 紧扣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

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时,教师需紧密围绕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每个问题都应精准指向教学重点,助力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培养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例如,若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提问应聚焦于分数的构成、表示方法及其实际应用,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进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2.2 兼顾学生认知水平与思维发展规律

课堂提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发展规律,确保问题难度适中。对于低年级学生,问题应贴近生活,直观易懂,如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对于高年级学生,可适当增加问题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如探讨几何图形的性质。同时,问题设计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发展顺序,先通过直观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再逐步引导其深入思考,培养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

2.3 注重问题的启发性与开放性

启发性与开放性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关键。启发性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如在讲解“乘法分配律”时,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个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探索多种解题思路,从而发现规律。开放性问题则为学生提供广阔思维空间,如“你认为生活中哪些场景可以用分数来描述?”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这类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度,还能促进其自主学习与深度思考,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与创造力。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

3.1 基于不同教学环节设计分层提问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根据教学环节设计分层提问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设计基础性问题,如“你对这个数学概念有什么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在探究环节,提出探究性问题,如“这个数学规律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在巩固环节,设计应用性问题,如“你能用这个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3.2 运用追问与引导提升思维深度

追问与引导是提升学生思维深度的重要手段。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追问“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还有其他方法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揭示思维过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通过引导性问题“你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一下”帮助其突破思维瓶颈。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时,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教师追问“你能解释一下这个结果的实际意义吗?”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3 结合生活情境增强提问的实践性

将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能增强提问的实践性与趣味性。教师可设计生活化问题,如“去超市购物时,如何计算商品的总价?”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这种实践性提问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同时,生活情境中的问题往往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四、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其价值体现在激活思维、促进知识应用和培养核心素养等方面。遵循紧扣教学目标、兼顾学生认知、注重启发性等设计原则,运用分层提问、追问引导和结合生活情境等策略,能有效提升课堂提问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提问技巧,让课堂提问真正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瑞珍.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J].家长,2025,(18):13-15.

[2] 王曼玉.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N]. 山西科技报,2025-05-15(A03).

[3]倪守贞.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原则及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5,(0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