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青少年抗生素滥用危害认知与合理用药习惯培养路径研究

作者

林同泽

徐州医科大学 江苏徐州 221004

一、引言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问世后在防治感染性疾病方面作用不可替代。但近年来,我国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是世界上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青少年身体发育未成熟、免疫弱,易受疾病侵袭,用药问题[1]多,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辨别、药品保质期关注、网络购药信息筛选上存在误区。且社会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宣传教育不足,尤其在学校和社区层面,公众普遍欠缺“抗生素不是感冒药或消炎药”的认知。因此,研究青少年抗生素滥用危害认知与合理用药习惯培养路径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青少年不合理用药现状

青少年不合理用药问题普遍,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抗生素滥用,超半数青少年生病用过抗生素,有无指征用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等情况,部分青少年和家长视其为“万能药”,基层医疗机构不合理开处方加剧问题[2],自行购买非处方抗生素时未遵循用药原则,随意停药、减量或超量使用,家长凭经验指导用药也加剧不合理用药[3];二是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认知不足,多数青少年分不清二者,自行购买处方药,药店未严格凭处方销售,增加误用风险;三是忽视药品保质期,常服用过期药品,认为外观无变化就可使用,未考虑影响药效或产生毒副作用[4];四是网络购药时识别信息能力欠缺,易被虚假宣传误导,买到假冒伪劣或不适合自身的药品,给健康带来隐患[5]。

三、青少年不合理用药的危害

(一)抗生素滥用的双重危害

抗生素滥用严重威胁青少年自身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对青少年来说,其肠道菌群未稳定,抗生素在杀灭有害菌时会破坏菌群平衡,引发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营养吸收与生长发育;肝肾功能未成熟,抗生素代谢会加重肝肾负担,可能导致损害甚至疾病;滥用还会抑制免疫功能,形成“越用越易生病、生病后更多使用”的恶性循环[6]。同时,青少年滥用抗生素会加速细菌耐药性产生与传播,耐药细菌繁殖扩散,使未来感染患者可能无药可治,“超级细菌”已给临床治疗带来挑战,威胁公共卫生安全[7]。我国曾因抗生素滥用,使数以万计儿童出现牙齿黄染甚至失聪等后果,这警醒我们,抗生素滥用对个体健康损害深远且不可逆。

(二)其他不合理用药的健康隐患

其他不合理用药行为会对青少年健康造成显著危害。误用处方药可能因剂量、方式不当损害身体,部分处方药有成瘾性,青少年误用易产生药物依赖。服用过期药品无法保证药效,还可能分解出有害物质引发中毒,而青少年常因药品外观无变化忽视保质期风险[4]。随着网络购药普及,青少年因识别信息能力不足,易被虚假宣传误导,买到假冒伪劣或不适合自身的药品,这不仅浪费金钱,还会延误甚至加重病情,[5]威胁健康。

四、青少年合理用药习惯培养路径

(一)多元宣传教育,筑牢认知防线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强化合理用药认知。学校将抗生素使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区别等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竞赛等形式普及,让青少年明确用药规范[8]。 特别强调,健康教育中要明确指出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非“感冒药”或“消炎药”,并普及“最佳剂量、最短疗程”用药原则。基层教师应担此重任,结合理论与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用药。家庭通过社区宣传、家长会等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观念,避免盲目用药,教育孩子关注药品保质期与网络购药风险[9]。 家长是孩子用药第一责任人,其用药观念和行为有示范作用。建议通过家长课堂、亲子活动等提升家长识别虚假药品信息、正确储药及避免孩子生病盲目用抗生素的能力[3]。国家应加大合理用药知识普及投入,定期发布权威用药指导报告或建议,提升公众对合理用药重要性的认识,可参考世卫组织或国家卫健委用药指南,提升研究权威性和指导性[7][10]。

(二)凝聚协同力量,强化习惯养成

发挥家庭与社会协同作用促进合理用药习惯养成。家长需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用药行为,培养孩子卫生习惯以增强免疫力。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成为孩子健康用药的指导者,教授孩子如何阅读药品说明书,识别药品保质期,并明确告知孩子在没有医生指导下不得擅自用药[3]。社区组织健康咨询、义诊等公益活动提供用药指导,加强与医疗机构、学校及网络平台的合作,共同推进青少年合理用药培养[11]。建立公众监督机制,鼓励举报不合理用药及违规行为,对属实举报给予奖励,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局面。学校应与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定期邀请专业医护人员到校开展健康讲座,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用药咨询服务。

五、结论与展望

青少年不合理用药是复杂社会问题,涉及抗生素滥用、药误用、服过期药及网购药风险等,需学校、家庭、医疗机构、网络平台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规范医疗购药行为、发挥协同作用,可提高青少年及家长认知,培养青少年用药习惯,减少不合理用药。本研究强调基层教师和家长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他们行动起来才能让科学用药理念扎根青少年心中。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合理用药重视提高、相关政策完善,青少年合理用药状况有望改善。但这是长期艰巨任务,需持续努力,探索创新培养路径,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欣. 不得不知道的秘密:抗生素的耐药性[J]. 科技视界, 2025, 15(12): 25-26.

[2]张丽, 刘强. 基层医疗机构抗生素合理使用现状及干预措施研究[J]. 卫生经济研究, 2024, 41(3): 65-68.

[3]王芳, 李明. 儿童合理用药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及干预研究[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2, 28(S1): 123-126.

[4]陈晓燕, 王建华.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管理[J]. 中国药学杂志, 2022, 57(10):818-821.

[5]孙宇. 网络购药平台药品质量监管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24,21(11): 162-165.

[6]俞思宇. 抗生素滥用的生态风险及政府治理[J]. 西部学刊, 2023, (24): 30-3

[7]世界卫生组织. WHO 全球抗菌素耐药性监测系统报告[R]. 2022.

[8]李红梅, 孙伟. 青少年健康素养与合理用药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23, 44(5): 756-759.

[9]曾颖超, 石林, 李伟彬, 等. 减少抗生素滥用行为社会规范反馈干预方法系统文献综述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23, 39(02): 267-272.

[10]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Z]. 2023.

[11]李芳, 赵静. 药学服务在促进儿童合理用药中的作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3, 43(1): 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