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模式下提升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成效的教学策略
赵素珍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第五小学 广东 清远 513000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不断革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焦点。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模式的优化至关重要。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探究性学习应运而生,为语文课堂注入新活力。它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的单一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究文本深意、攻克知识难点,在思维碰撞中激发创新火花。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出现合作流于形式、探究成效不佳等状况。因此,深入探寻提升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成效的教学策略,对激活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而言,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设计阶梯式探究任务,点燃小组合作热情
在小组合作模式下,设计阶梯式探究任务对提升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成效意义重大[1]。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任务,能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逐步克服困难,体验探究乐趣,从而有效点燃小组合作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语文知识的动力。
例如,在教授《景阳冈》一课时,教师设计了阶梯式探究任务。首先,基础任务为小组合作梳理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找出起因、经过和结果。小组成员们迅速分工,有的负责快速浏览找关键语句,有的记录,大家很快完成任务,初步感受故事脉络,轻松迈出探究第一步。接着,进阶任务是分析武松的人物形象,从文中找出描写武松言行的句子并讨论其性格特点。各小组热烈讨论,成员们各抒己见,在交流中深入理解武松的勇敢无畏与机智。最后,拓展任务是假设自己是导演,如何拍摄武松打虎片段,从场景布置到演员表演细节都要考虑。这激发了学生极大兴趣,小组间思维碰撞,设计出各种创意方案。从简单梳理情节到深入分析人物,再到创意拓展,一步步点燃小组合作热情,让学生沉浸在语文探究学习中。
二、落实轮岗制角色分工,夯实协作学习基础
小组合作开展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时,落实轮岗制角色分工极为关键。通过定期轮换如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能确保每位小组成员都有机会锻炼不同能力。如此一来,学生能全面参与协作,对自身责任有清晰认知,为高效协作学习夯实基础。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时,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采用轮岗制角色分工。首次合作,小卓担任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流程、把控节奏;小欣为记录员,仔细记录小组讨论的精彩观点与关键内容;明明则是汇报员,整理思路后向全班清晰阐述小组对“完璧归赵”情节的理解与分析。一段时间后角色轮换。这次,小欣成了组长,她借鉴之前经验,积极引导大家探讨“渑池之会”中蔺相如的智慧。小卓作为记录员,把成员们新颖的想法详细记下。明明在汇报时,融入小组新的见解,赢得同学们阵阵掌声。通过这样的轮岗,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不同角色的职责,不仅锻炼了组织、记录、表达等多种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让小组合作更加顺畅高效,为深入探究语文知识筑牢根基。
三、推行多主体评价反馈,深化学习成果应用
在小组合作的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中,推行多主体评价反馈意义重大。教师、小组及成员多方参与,能从不同视角审视学习过程与成果。学生可借此明晰自身优势与不足,调整学习策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促使探究性学习成果更好地应用于语文素养提升[2]。
例如,在学习《松鼠》一课时,各小组围绕“作者怎样把松鼠写得生动形象”这一问题展开探究。小组讨论后,先进行组内自评。成员们积极发言,如小组成员亮亮说:“我觉得在找说明方法这部分,我们组讨论得很透彻,大家找得又快又准。但在总结语言特色时,我思路有点混乱,下次要提前做好准备。”接着,小组间互评。另一小组的组长点评:“你们组对文中比喻句的分析很到位,让我们对松鼠的可爱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不过,要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松鼠的印象,可能会更出彩。”最后,教师评价。老师肯定了各小组积极探究的态度,特别表扬了某小组在梳理写作顺序时条理清晰,同时也指出部分小组在资料收集方面不够全面。通过这种多主体评价反馈,学生们明确了改进方向,在后续学习中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结语
小组合作模式为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带来新契机。在实践中,虽历经挑战,但只要紧扣学生需求与语文教学本质,合理规划学习环节,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便能有效提升探究性学习成效。它不仅助力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能全方位培育学生的思维、协作与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之路上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赵娟娟.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J].考试周刊,2020,(61):63-64.
[2]徐亚华.小学语文教学应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J].学园,2015,(0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