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朱子文化融人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索

作者

滕欣欣

武夷山市崇安小学,354300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积极创造条件,将朱子文化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一方面能够丰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内涵,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学生将诗、书、画、历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在此背景下才能凸显学科的育人价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明确思路,建构教学框架

朱子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涉及到的人物朱熹是南宋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诗人,其一生成就颇丰,清朝乾隆皇帝曾称赞朱熹:“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由于朱熹在书法、诗歌等方面成就颇丰,所以我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以书法为切入点来创设跨学科教学主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构建出充满趣味性的跨学科融合课堂。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以人教版五年级上《诗情画意》一课为例,从诗画传情的角度融入书法、历史以及语文学科的知识来设定跨学科主题。

二、循序推进,开展自主探究

(一)课前导入:了解“朱子其人其事”

在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从引领学生认识朱子这个人入手来做好教学引领[1]。由此才能帮助学生逐渐走进朱子,认识其伟大成就,在此基础上能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朱子指的是谁,学生们对这个人物有何了解?借助这一问题,引领学生融入到对“朱子其人其事”的探究之中。

【案例片段】

任务 1:程朱理学的“朱”具体指的是谁?

在探究本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提问:“大家知道‘理学’是什么吗?你们听过哪个古代名人跟它有关?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朱熹”的个人简介、画像,使学生对这个历史人物产生初步认识。同时激发出学生探究历史人物的积极性。

教学评价:完成本环节教学任务之后,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能够简单介绍一下朱熹?”问题提出之后,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的认知,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对学生作出评价。

任务 2:历史上的朱熹有何成就,被尊称为朱子?

在本环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理解和认知事物的规律,立足于学生已经建构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播放一段介绍朱熹历史成就的短视频。重点引领学生从短视频中筛选关键信息,由于小学阶段没有开设历史课,所以学生对如何认识历史人物并没有经验,在开展过程中重点从人物出生的年代、个人的成就、代表作、思想主张等角度,引领学生在观看短视频的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认识历史人物,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了朱熹。

教学评价:在完成了本任务的探究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小组绘制出的思维导图,结合思维导图来分析这个历史人物,根据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解读,对学生作出科学评价。

(二)讲授新知,立足美术认识“朱子艺术成就”

之所以要将朱子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进行融合,是因为朱熹这个历史人物在诗歌和书法方面颇有成就,而我国古代,历来将诗、书、画融为一体,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充分融入朱子文化,就需要从艺术成就的角度来引领学生认识朱子。结合历史人物来渗透传统文化,才能使相关教育活动取得理想效果[2]。在本环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重点探究三项任务:

【案例片段】

任务 3:欣赏朱子的书法作品

向学生展示朱子的书法作品,从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视角对学生进行指导,重点引

领学生分析朱熹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学生们鉴赏了朱熹的几幅代表作,在课堂上组织开展互动活动。

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重点从鉴赏技巧和方法的视角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同学展开互动。

【案例片段】

任务 4:朱子的书法有何特点任务

让学生们充当“鉴宝专家”,对希沃白板中展示的书法作品进行鉴赏,教师则重点从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视角,根据学生对朱熹作品的鉴赏以及对其书法作品艺术风格的总结情况,对学生作出全面评价。通过这种方法激发出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们在“鉴宝”的过程中,也总结出了朱熹书法作品的以下特点:运笔从容平和、富有变化。

任务 5:如何实现诗画传情

在学生对朱熹书法作品的特点有了充分了解之后,笔引入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何实现诗画传情?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充分结合教材《诗情画意》这一课的内容,通过美术作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中国画“诗书画”合一以及“诗画传情”的特点。在观看相关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们提出:“传统中国画在绘制过程中都会结合画的意境配上诗句,通过诗与画的结合带给人们完美的学习体验。”在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之后,笔者提出以朱熹的作品和思想为背景开展艺术创作的建议,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

教学评价:本环节教学评价在开展过程中,主要结合学生在鉴宝过程中的精彩表现,对学生作出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三)艺术创作,借助知行合一开展“朱子文化艺术创作”

在完成了之前的学习和探究之后,学生们对艺术创作产生了积极性,在这一环节重点引领学生从朱熹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和提出的政治主张中寻找创作的素材来开展艺术创作,在具体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可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借助书法、绘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朱子文化的理解[3]。

由此学生们开启了对本次跨学课教学活动的探索之中。

【案例片段】

任务 6:朱子文化艺术创作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结合之前学习过程中收集到的与诸子相关的资源寻找创作素材。在创作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结合朱子教导学生、写出的古诗以及提出的观点,创作出了很多充满趣味性的作品。尤其是学生们结合《观书有感》这首古诗创作出的绘画作品意境深远,充分说明学生对诗情画意有了深刻认识。在完成作品创作之后,组织开展了作品展示与评价,选出最佳的作品并让学生们解读自己的创意,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朱子文化,激发出学生课后续探究的积极性。

结束语: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将朱子文化充分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一方面能够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另一方面也能带给学生更加完美的创作体验,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诗画传情的真谛,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对艺术创作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能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使教学活动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菲. 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 教师,2024(10):81-83.

[2]崔亚敏,卢小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美术教学融合措施——以渡河公为例[J]. 2022(36):226-228.

[3] 李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路径分析[J]. 华夏教师,2023(3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