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作者

赖进龙

南安市水头中心小学滨海校区,福建 泉州 362300

引言

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过渡阶段,不仅涉及知识的传递,更关乎儿童的学习习惯、行为规范、身心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平稳过渡。而体育教学作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1]。教师应当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情况和学习需求,探索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儿童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以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与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有效衔接,从而帮助儿童顺利适应小学体育学习生活。

、创设有趣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幼小衔接阶段的体育活动中,情境创设仿佛一道桥梁,能够让学生被动参与转为主动投入,进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2]。此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并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来搭建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自己的运动热情,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锻炼时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以此促进幼小衔接的有效过渡。如此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生活本领,对之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教师设计“森林探险”活动时,需要让学生在模拟的探险过程中,提升自身走、跑、跳、攀爬等基本运动能力,培养观察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体来说,教师先将操场的某一角落布置为“森林场景”,用彩色的塑料板和纸筒制作树木,设置一些小型的障碍物代表灌木丛,用蓝色的绸带模拟河流。同时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卡片,藏在场景中的各个角落中,卡片上标注着不同的小奖品或小任务。之后每个学生需要背上“探险背包”,根据“地图”和“指南针”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设计不同的关卡:遇到“灌木丛”时,学生需要练习侧身绕过障碍物,锻炼身体的协调性;来到“河流”边,鼓励学生尝试双脚跳跃通过绸带模拟的河流,提升跳跃能力。学生找到卡片后就需要回到起始点根据卡片提示完成对应任务,以提升幼小衔接的成效。

二、引入游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涉及身心发展、社会适应及学习能力的转变。体育教育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对其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有着积极影响。而从幼小衔接视角来看,学生需要从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方式过渡到更为系统和规范的学习模式。基于此,教师便需要提前了解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入合适的游戏教学元素,规划相匹配的体育活动,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使得体育课堂充分发挥其在幼小衔接中的积极作用,进而推动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例如,教师设计“勇敢小兵过河”游戏活动时,旨在引导学生游戏活动中锻炼自身的跳跃能力和反应能力,同时培养勇气和自信心。因此教师就可以应用彩色的胶带在操场地面贴出“河流”,中间放置若干个“石头”,如泡沫垫、彩色的圆形标志物。将班级学生组建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学生需要充当“勇敢的小兵”跨过“河流”到达对岸。过河时需要踩到“石头”上,如果踩到“河水”需要回到起点重新开始。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按照顺序依次到达对岸,看看哪个小组用时最短即为获胜。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安全提醒学生跳跃时注意脚下,避免摔倒。针对跳跃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指导,助力学生顺利完成游戏活动。通过此游戏活动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合作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像“勇敢的小兵”一样,勇于面对挑战。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模式

虽然“幼小衔接”时段的小学生身心发展都在加快,但是不同学生的身体有所不同,在体育运动时也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差异性。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每位学生的身体状况,实施差异化教学模式,提供不同难度的训练任务,让每位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任务进行实施,以此保持长久的训练热情,增强每个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既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又能满足能力较强学生的发展需求,使每个学生有所收获,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为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高低姿爬行教学时,创设了“森林大冒险”活动,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基础层、发展层、提高层三个层次。具体教学指导时,针对基础层次学生,目标是能独立、平稳地完成短距离的高低姿爬行,掌握基本的爬行姿势。教师要帮助学生调整手脚摆放位置,用口令“一、二、爬”引导他们协调发力,确保爬行平稳;而发展层的学生,目标是能连贯地完成较长距离的高低姿爬行,提高爬行速度和姿势转换能力。教师要着重指导姿势转换的技巧,示范如何快速从高姿转为低姿,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针对性帮助;提高层学生,目标是能灵活运用高低姿爬行躲避“森林障碍”。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障碍分布,思考不同爬行姿势的应用场景,并积极创新躲避的方法。如此便能够让每位学生身体得到锻炼,助力小学生体育运动基础的增强,切实增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真正实现幼小衔接阶段体育教育的育人价值。

结束语

总的来说,教师将小学体育教学和幼儿园体育活动实现有效衔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小学体育学习生活,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也得到了切实增强。未来教师则应当探索丰富的衔接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此推动幼小衔接阶段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成长,从而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小辉.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策略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5,6(01):98-101.

[2]黄鹏程,王敏.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J].青少年体育,2024,(01):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