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

陈雪荣

兰州市城关区盐场堡小学 730000

前言:

数学作业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传统作业模式往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与实际应用需求。在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作业设计需从零散走向系统,从单一走向多元。分层作业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生活化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强化知识迁移能力;多元评价则能全面反馈学习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一、分层设计单元作业,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

每位小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难以适应“一刀切”式的作业布置。底层作业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通常是记忆概念类、理解记忆类等习题;中层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一些原理、概念、规则去分析、解释一些常见且简单的现实问题,解决一些常见的具体问题;顶层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一些自己实际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等[1]。

以“圆”教学为例,针对不同水平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基础性作业主要是面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简单计算。如设置填空题:“圆的半径是10 厘米,它的直径是,圆的直径是 10 厘米,它的半径是厘米”此类题目直接考查学生对半径、直径、周长关系的认知程度,知识简单、清晰、浅显易懂;提升性作业主要是面对学习能力中等偏上学生,需要该部分学生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如设置生活情景:“学校计划建一个圆形喷泉,已知围栏长 31.4 米,则该喷泉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如每平方米地面铺设瓷砖要80 元,则总费用是多少?”这一题目首先考查了学生运用圆面积计算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然后再加入了铺砖成本计算的问题;挑战性作业主要是针对学习能力强的一部分学生,他们具备很强的发散思维,作业内容可以设置为:“用一根长 62.8 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则三种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此类题目需要进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最终的结论,这样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

二、融入生活实际问题,强化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实际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数学的学习最终也将回归生活。生活化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用处,并且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2]。在“扇形统计图”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素材中收集一些数据信息,并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分析情况制作统计图。

学习完“扇形统计图”这一单元知识后,教师可安排一个贯穿整个单元的项目作业,主题为学生利用这一个单元知识完成一个生活化大作业。第一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校园生活中的调查课题,比如,“我喜欢的课程”“睡觉时间情况”“学生平时在学校怎样正确处理分类”等等,然后完成一份调查问卷并汇总原始数据。第二阶段,学生把收集的数据整理成分数,算出百分率并手工绘制扇形统计图,例如,调查到“班里40 名同学课外读书时间情况为:0-30 分钟内 25% , 30~60 分钟 40% ,60 分钟以上 ,学生要用圆规、直尺、量角器等工具分别准确画出对应区间的扇形,并用不同色彩区分开来。第三阶段,学生根据扇形统计图写出报告,不仅要写成数据分析结果,而且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谈谈看法,例如,“本班 35% 的同学每天读书都超过 60 分钟,说明阅读风气不错;还有 25% 的同学读书太少,每天不到一小时,还是建议在班级设立读书角,让同学多读课外书”。

三、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反馈作业实施改进效果

多元化评价是一种主体和方式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学生评价、小组互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构成了多元评价方式。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则构成了多元评价结果。

通过运用比的有关知识,如学习完“比的化简”之后,教师可布置这样的作业:“我是最佳配比饮品师”,对学生学习“比”相关知识进行更为综合性的检测。“我是最佳配比饮品师”作业是让学生以“健康饮品师”为主题,自己调配出一种饮品,以“橙汁、蜂蜜、水的比是 3:1:6”写出各部分的具体数量关系。这样学生可以利用周末自行配比饮料,拍下配比过程并写上味觉感受,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用“三轮评价表”:第一轮为自评,填写一张自评表,从“化比”“操作”“设计”方面给自己打分,说说自己做得优、做得差的原因;第二轮为小组互评,各小组依次互尝另一组所配饮料,从“味道”“营养指数”“创造性”方面为其打分,提出建议;第三轮为教师综合评价,综合学生实践报告、饮料图片资料及课堂汇报等进行评价。

总结:

本文从分层设计、生活化应用与多元评价三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单元作业优化策略。其中分层作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生活化作业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多元评价提升作业反馈效果。三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单元整体教学下的作业设计框架,并通过科学的作业设计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内化与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祝佑. 基于课程视域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研究[J]. 基础教育论坛,2025,(11):6-8.

[2]冯梦琪.有度·有味·有新——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助推器[J].理科爱好者,2025,(04):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