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金矿井下导线测量误差传递规律与贯通精度优化控制策略

作者

左海鹏

内蒙古包头鑫达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引言

在金矿开采过程中,井下巷道的准确贯通是保障开采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井下导线测量作为确定巷道位置、方向和坡度的重要手段,其测量精度直接影响巷道贯通的准确性 。然而,由于井下环境复杂,存在光照条件差、空气潮湿、巷道狭窄、人员与设备活动频繁等诸多不利因素,使得井下导线测量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误差,这些误差在测量过程中不断累积和传递,最终影响巷道贯通精度,若贯通误差过大,可能导致巷道无法准确对接,造成资源浪费、工期延误,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深入研究金矿井下导线测量误差传递规律,探索有效的贯通精度优化控制策略,对提高金矿开采效率、保障开采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金矿井下导线测量误差来源分析

(一)仪器误差

仪器本身的制造误差: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工艺水平和材料性能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制造误差。例如,仪器的度盘刻划误差、望远镜视准轴误差、水准管轴误差等,这些误差会直接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仪器的安装与调校误差:在井下测量前,若仪器的对中、整平操作不规范,会导致仪器的实际位置和姿态与理论要求存在偏差,从而产生测量误差。此外,仪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部件可能出现磨损、松动等情况,若未及时进行校准和维护,也会使测量精度下降。

(二)观测误差

瞄准误差:井下光照条件差,目标成像不清晰,测量人员在使用仪器瞄准目标时,难以准确对准测量标志中心,从而产生瞄准误差。同时,测量人员的视力、操作熟练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瞄准的准确性。

读数误差:测量仪器的读数需要测量人员手动读取,由于人眼的分辨能力有限,在读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读数误差。此外,仪器的读数装置精度也会对读数误差产生影响,如游标卡尺的精度低于电子读数装置,使用游标卡尺读数时误差相对较大。

(三)环境误差

温度与湿度的影响:井下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对测量仪器和测量标志产生影响。例如,温度变化会导致钢尺的长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距离测量的准确性;湿度较大时,会使仪器的光学部件产生雾气,影响瞄准和读数,同时也可能导致测量标志生锈、变形,影响测量结果。

通风与气流的影响:井下通风系统运行产生的气流,以及人员和设备活动引起的空气扰动,会使悬挂的垂球发生摆动,影响仪器的对中精度;同时,气流还可能导致仪器的稳定性下降,产生测量误差。

巷道震动的影响:金矿开采过程中的爆破作业、运输设备运行等活动会引起巷道震动,使测量仪器产生晃动,导致测量数据不稳定,增加测量误差。

(四)其他误差

测量标志误差:井下测量标志(如导线点、水准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因受到碰撞、挤压等原因发生位移或损坏,若未及时发现和修复,会使后续测量数据产生误差。

计算误差:在导线测量数据处理过程中,若计算方法不正确、数据输入错误或使用的计算公式存在误差,都会导致最终的测量结果不准确。

三、井下导线测量误差传递规律研

(一)误差传递基本原理

在井下导线测量里,每一个测量环节产生的误差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观测值出现的误差会顺着测量过程和计算关系,逐步影响到后续的测量结果,最终对整个导线测量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也就是说,前期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环节产生的误差,会在计算导线点坐标、确定巷道位置等后续步骤中不断累积和扩散,从而改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井下导线测量误差传递过程

角度测量误差传递:在井下导线测量中,导线角度闭合差是判断角度测量是否准确的重要指标。每次测量的转折角如果存在误差,这些误差会全部叠加起来形成角度闭合差。而角度闭合差又会影响到导线边方位角的计算。方位角不准确,后续计算导线点的坐标时就会出现偏差,进而对巷道贯通精度产生影响。例如,一个角度测量出现小偏差,经过多个导线点传递后,可能会使巷道的方向偏离原本设计方向,导致贯通时出现横向误差。

距离测量误差传递:导线各边的观测距离若不准确,在计算导线点坐标时,会影响到坐标增量。坐标增量一旦出现误差,导线点的实际位置就会和理论位置不符。距离测量误差与角度测量误差相互关联,共同作用于导线点坐标计算。距离测短了或测长了,都会使巷道长度计算出现偏差,最终影响巷道贯通时的纵向精度。

(三)误差对巷道贯通精度的影响分析

巷道贯通精度主要通过横向贯通误差和纵向贯通误差来衡量。导线测量产生的误差会使计算出的导线点坐标不准确,这就导致原本设计好的巷道中线位置发生偏移。角度测量误差较大时,导线边方位角会出现偏差,巷道在贯通面垂直方向上就容易偏离,造成横向贯通误差增大;而距离测量误差主要影响巷道的长度计算,使得巷道在贯通面平行方向上的长度出现偏差,从而影响纵向贯通精度。通过了解误差是如何传递并影响贯通精度的,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优化控制策略。

四、金矿井下导线测量贯通精度优化控制策略

(一)优化测量方案设计

合理布设导线点:在井下导线测量前,应根据金矿开采设计方案和巷道布局,合理规划导线点的位置和数量。导线点应布设在稳固、通视良好且便于观测的地方,避免布设在巷道交叉口、设备附近等容易受到干扰的区域。同时,应尽量使导线点分布均匀,减少导线的转折角数量,以降低角度测量误差的累积。

选择合适的测量等级:根据巷道贯通的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井下导线测量等级。对于重要的巷道贯通工程,应采用较高等级的导线测量,如 7′′ 级或 5′′ 级导线;对于一般的辅助巷道,可采用较低等级的导线测量,但需确保测量精度满足工程要求。在测量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应等级的测量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测量质量。

(二)加强仪器设备管理

选用高精度测量仪器:购置性能优良、精度符合要求的测量仪器,如高精度全站仪、电子经纬仪等。在选择仪器时,应综合考虑仪器的精度指标、稳定性、可靠性以及适应井下环境的能力。例如,选择具有防水、防尘、防震动功能的仪器,以减少环境因素对仪器的影响。

定期校准与维护仪器: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定期送专业计量机构进行检定,确保仪器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标准。在井下测量前后,对仪器进行常规检查和调校,如检查仪器的对中、整平情况,校准度盘、水准管等部件,及时发现和排除仪器故障,保证仪器的测量精度。

(三)严格控制测量过程

规范测量操作:加强对测量人员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井下导线测量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在测量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仪器的对中、整平、瞄准、读数等环节准确无误。例如,在使用全站仪进行角度测量时,应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仪器的视准轴误差和横轴误差;在进行距离测量时,应准确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避免因量测不准确产生误差。

减少环境因素影响:尽量选择在井下环境相对稳定的时间段进行测量,如避开爆破作业、设备运行高峰期等。在测量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环境因素对测量的影响。例如,在通风良好的巷道中测量时,可使用防风罩保护垂球,减少气流对垂球摆动的影响;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使用干燥剂保持仪器干燥,防止光学部件起雾。

(四)优化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软件:利用专业的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如南方平差易、COSA平差系统等,对井下导线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这些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计算、误差分析和成果输出功能,能够自动进行导线平差计算,准确评定测量精度,减少人工计算误差。

进行误差分析与修正: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测量数据进行详细的误差分析,识别出误差较大的观测值。对于超限的观测值,应查找原因并进行重测;对于无法重测的数据,可采用合理的误差修正方法进行处理,如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导线测量数据进行平差,消除误差累积,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五、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金矿井下导线测量误差传递规律的研究,深入分析了误差来源及其对巷道贯通精度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控制策略。研究表明,仪器误差、观测误差、环境误差等多种因素会在井下导线测量过程中产生并传递,影响巷道贯通精度。通过优化测量方案设计、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严格控制测量过程和优化数据处理方法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减少测量误差,提高导线测量精度和巷道贯通精度。在实际金矿开采工程中,应充分重视井下导线测量工作,运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和策略,保障巷道贯通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促进金矿开采工作的高效、顺利进行。未来,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还需进一步探索更先进的误差控制方法和测量技术,以满足金矿开采对高精度测量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叶尔兰别克·热合曼都拉.喀拉通克铜镍矿井下复测支导线检测方法[J].新疆有色金属,2017,40(02):75-76.

[2]廖晖.康家湾矿井下导线测量精度分析[J].四川有色金属,2015,(01):35-36+41.

[3] 刘 照 海 . 矿 井 下 经 纬 仪 导 线 的 角 度 和 边 长 测 量 [J]. 山 东 煤 炭 科技,2013,(03):116-117.

[4]常国锋,柴均刚,黄俊.河东金矿井下导线测角误差与精度分析[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9,61(0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