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高中班主任管理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引导策略
任国峰
康巴什区高级中学(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东校区) 017010
引言: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系统性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内心世界,理解和管理情绪,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以及培养学生适应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校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预防和减轻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形态以及抗压能力,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可间,心理教育引导的重要性,班主任要发挥自身教育的导向性[1]。
一、构建沟通桥梁,畅通心灵渠道
良好沟通机制的建立是高中班主任管理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告发阶段,内心敏感、脆弱且独立,传统说教式的沟通方式不能精准触及学生心灵,因此需要班主任建立更多沟通渠道,比如设立匿名提问箱、线上交流群等,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在沟通过程中应遵循“共情优先”的原则,先找准学生情绪,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
例如:某班学生 A 因为期中考试实力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在匿名信箱中写下“觉得自己很没用”的字眼。班主任发现之后,并且直接找他谈话,而是在回信中分享自己学生时代的挫折精力,表示对他失落感的理解。紧接着,以“如何面对失败”为主题发起线上讨论,引导学生 A 在匿名参与的过程中逐渐敞开心扉。但同学A 主动约见班主任时,班主任已经掌握了他的心结,这是就可以通过针对性的疏导对策,帮助学生重新建立起学习自信心。
二、深化心理教育,筑牢健康防线
体系化和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心理压力比较沉重,很容易引发交流、抑郁、自卑等的情绪,班主任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管理中,通过多元课程的渗透、心理讲座等的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调节情绪、压力管理等多项实用技巧,帮助学生建立心里防御机制。另外,心理辅导的过程还需贴近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使用他们最熟悉的案例来解析抽象的概念。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发现班级学生普遍存在考前焦虑的情况,于是便设计了“考前焦虑应对”系列课程。先让学生绘制“压力温度计”标注焦虑的来源,然后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对的方法。其中,学生B 主动分享自己因为过渡关注成绩排名而失眠、焦虑的经历,引发了其他学生的共鸣。于是班主任便顺势讲解“合理期望”的理论,并发起“我的成功标准”的征文活动。学生 B 在此次活动中重新定义了“什么是成功”,不再纠结分数,放轻松,这样考试的状态会有明显改善,班级的整体焦虑水平也会显著下降[2]。
三、及时精准干预,化解心理危机
高中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这要求班主任应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度,在问题的萌芽阶段就介入。另外,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发展的差异性,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所以干预时应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通常来讲,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可以直接点出问题。同时建立危机干预流程,与学校心理老师、家长形成联动。
例如:学生 C 因为被自己的好友疏远情绪变的非常极端,在周记中流露出比较消极、低沉的想法。班主任发现后,当天便与其在心理咨询室进行一对一谈话,采用“情绪宣泄 - 认知重构 - 行动指导”三步法:先让学生 C 倾诉委屈,再引导他从多角度看待友情,最后建议他尝试主动沟通。同时联系心理老师进行专业评估,告知家长密切关注。一周后学生 C 与好友和解,班主任持续跟踪一个月,确认其心理状态稳定。
四、营造积极氛围,滋养健康心灵
良好的班级氛围具有烘托和渲染的作用,能够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向上的环境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班主任可以采用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组,引导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开展团队活动等的方式,营造包容、支持的班级文化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被接纳、被需要的感觉,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保驾护航。
例如:转校生学生D 因方言问题不敢发言,总是独来独往。班主任便设计“班级闪光点” 活动,每天让学生分享同学优点,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当有同学提到“学生D 解题思路很独特”时,班主任顺势鼓励他在课堂上展示,适时引导、鼓励和关爱能够增强表达力量。同时组建学习互助小组,安排学生 D 担任数学组长。在小组合作中,学生 D 逐渐融入集体,不仅敢于发言,还主动帮助同学,班级也形成了 “互助共进” 的良好氛围,类似的孤僻现象再也没有出现。
结束语:综上所述,新时代对高中班主任的心理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班主任亟需转变管理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班级管理中,通过专业培训和实践反思提升班主任心理辅导水平。未来,还应积极构建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支持网络,为学生营造积极线上的成长环境。本文的论述可以为班主任开展心理引导工作提供新的实践思路,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 钧 升 . 高 中 生 心 理 健 康 存 在 的 问 题 及 解 决 策 略 [J]. 新 课 程 研究,2025,(18):117-119.
[2] 李江. 基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解决策略[J]. 科学咨询,2025,(06):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