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高中化学有效衔接的教学策略研究
焦彩平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中学 719000
引言
新课标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愈发凸显。初中化学知识被定义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初步认知,注重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兴趣和基本认知,教学内容较为基础简单。高中化学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所学内容更丰富,层次也更深。因此,它不仅决定学生成长发展是否顺利进行,而且对提高整个化学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化学专业人才具有长远意义。
、构建知识阶梯:搭建初高中化学认知桥梁
初中阶段学生会接触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原理和简单的实验技能,尽管如此,但是这种知识是支离破碎的、基础性的。而高中化学知识深度和广度大幅提升,概念更抽象、理论性更强。教师要深入研究初高中教材,梳理知识脉络,找出衔接点与增长点。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入高中知识,并让学生在掌握初中基础知识后,再慢慢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构建起从初中到高中这种认识上的阶梯,这样才能将面临新挑战时实现顺利的过渡。
例如,教师在进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回忆之前在学校所学的与原子结构相关的基础理论开始,如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然后再层层递进地把高中学习的深入下去,如将原子核内部的结构讲清楚,包括质子、中子的特性,元素之间的关系,包括同位素等;将核外电子内部情况讲全面,不仅仅是分在各个级上的电子,还要将每一级上的电子的能级、排列规则等。同时,巧妙结合元素周期表,让学生明白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及性质的紧密联系。通过这种从初中知识自然过渡到高中知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熟悉的初中知识框架下,逐步理解和接受高中更复杂、更深入的内容,实现初高中化学知识的无缝衔接。
二、强化思维进阶:培育化学学科思维品质
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着重学习一些具体的化学事件及其简单的解释;然而在高中化学课程中需要学生依靠多种思维方式,如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等来掌握并解决许多复杂的化学问题。因此,对思维水平进行提升就是从初高中化学之间构建有效的衔接的基础与核心,教师要引导初中学生从接触化学现象到接触化学的本质、原理层面。经过长期的培养思维,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才能契合高中生的化学课堂教学要求。
例如,教师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过程中,初中阶段学过有关氧气获得或损失的比较简单的氧化还原概念,因此教师可在此处为基础,先从学生熟知的钢铁生锈、氢气燃点等直接观察的现象入手,通过“先有输”促进学生视觉性思考的发展。接着,以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为例,引入电子转移这一抽象概念,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看见得失电子的展示,从而具象化,辅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之后,以学生的小组讨论形式,分析不同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联,鼓励其质疑问难,发表个性化见解,有利于逻辑性思维及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最后,设计一定数量的综合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多样思维方式来鉴别各种复杂的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三、培育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初高中化学教学都应将培育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目标,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初中阶段,可以通过参加化学实验和观察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化学引领社会的向前发展及其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从而指导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到了高中则除了化学知识的专业学习之外,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全局综合认识能力与局部综合分析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金属材料》教学过程中,初中阶段可以以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如铁锅、铝易拉罐)等为切入点,引起学生关注,并观察出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然后通过简单实验探究其化学性质,如探究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以此引发学生的化学兴趣,并向学生展示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曾发挥的巨大作用,也使学生认识到过度开采金属将产生不良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高中阶段,已经具备金属的知识背景,应该在学生原有基础上,对金属晶体构造与性能的关系深入探究,从金属晶体微观结构模型解读金属的共性和特点,用化学平衡思想分析金属的腐蚀和保护,结合实验数据和结果的逻辑推导,建立起金属的概念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授课方式研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内容。本文所述的一些解决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初高中化学衔接的难题,帮助学生顺利进入高中知识学习环境中,为以后的化学知识学习、化学知识应用等打好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还会对授课状况做进一步的考察,并及时对授课方式作调整与优化,借新兴科技和技术、新型教育理念对初高中化学学习起到好的促进作用,培育创新型、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 志 安 . 初 高 中 化 学 教 学 衔 接 存 在 的 问 题 与 策 略 [J]. 甘 肃 教育,2024,(07):52-54+128.
[2]孙丽.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策略——以“金属的性质”为例[J].中学科技,2024,(03):52-5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