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情境教学法的中职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策略

作者

许侠

安徽省宿州工业学校

摘要:中职院校是输出一线生产型人才的源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立足实际情境将语言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并为其提供开放性的学习成长空间。基于此,本文立足情境教学视角,针对中职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实施策略展开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促进教学活动质量的全方位提升。

关键词:情境教学;中职语文;阅读理解;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为此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主动为学生打造具有体验性、实践性的阅读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有效关联既有认知经验,并对阅读材料生成深刻的理解感悟。针对这一要求,中职语文教师需要正确认知情境教学的重要价值,并将其以合理形式引入到课程活动当中,以便于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为学生打造理想的学习成长环境。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活认知基础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不只是停留于文字表面进行思考,而是要主动结合自身过往的生活历程、学习经验与情感认知,去感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内容。从而在获取更加丰富知识养分的同时,也能够与文章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有效提高语文阅读质量。为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不妨联系学生实际情况,来创设符合其认知水平的生活化阅读情境。以此有效唤醒学生的现实记忆,确保能够为语文阅读活动创造良好的教学基础,并助力学生全面发展[1]。

例如在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合欢树》一课中,作品按时间线可以整体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讲述了“母亲”在世时,“我”与母亲的各种相处经历;其次是母亲离世后,“我”通过一棵只留在印象中的合欢树,展开了关于母亲的回忆、追思。其中的“合欢树”看似与前文没有关联,实际上却是作者“童年”“青年”以及“中年”经历的缩影,恰如母亲当初误以为是“含羞草”的无意之举,在经历了艰辛与磨难之后,如今终于也繁花似锦。为了帮助学生感悟这一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展开生活回忆:“童年中有哪些与父母相处的小事至今仍旧存在记忆当中?那时的物品与场景如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此借助学生的生活阅历来衔接文本中心思想,使学生能够顺利代入文本当中,感悟其中的情感主线。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领逻辑思维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散落在全文各处的信息点进行整合,并对其展开进一步的加工、处理、推导,从而获得更深层的信息内容,以此有效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促进学生思维全面发展。为此在情境教学视角下,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领的方式,来为学生提供学习提示与线路,使学生能够精准把握文章关键信息,同时按照教师提供的方向指引来思考问题。进而从中获得丰富学习感悟,并体现语文教学对学生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的培养作用[2]。

例如在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飞向太空的航程》一课中,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来为学生布置问题,使学生逐步对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展开深入思考:

问题1——初读文章,随后对标题中的“旅程”展开思考,谈谈你认为这篇文章说的是谁的旅程。

问题2——梳理全文信息,我国航天事业一共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按照时间线顺序将其中关键信息衔接起来,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问题3——重新回顾标题,此时再来谈谈你对“旅程”的理解,思考其在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作者又是通过哪些方式,将“旅程”的发展轨迹体现出来的?

三、创设探究情境,促进职业发展

在中职教学活动中,语文阅读不仅仅是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感与文化素养,更要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工具性特点,使学生能够通过文章阅读来吸收丰富的知识运用经验,并将其应用到对话交流、职业成长以及自主学习当中。如此才能够进一步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并精准匹配中职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探究式情境的方式,结合职业要素为学生开展语言训练活动,并引导学生对文章展开更多层次的交流探索,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例如在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红楼梦》一书不仅讲述了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史,更是在字里行间当中向读者展示了我国传统建筑、饮食、服饰、医药等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为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来课文当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展开探索。如“传统服饰设计”“中药膳食调养”“社会经济结构探索”等等。使学生能够从专业角度出发,通过“贾府”的衣食住行来探索当时的社会文化特点。以此有效增强学生对作品的阅读理解水平,并在这一过程中同步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针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思考,强调语文教师需要灵活借助不同类型的课堂情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引导支持,确保能够以此体现课堂的多样性与启发性,并有效满足学生差异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攀.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语文应用文教学中的运用示例[J].考试周刊,2017,(38):8.

[2]佟晓晶.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42+45.

[3]陈珲.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以《林黛玉进贾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