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药创工坊建设提升中职学生中药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
李宗川
杭州市富阳区职业教育中心 311400
摘要:中药文化素养是医药专业学生的重要素养之一,而大部分中职生中药素养底子薄弱,为此,以学校“药创工坊”建设为载体,探索一条中药文化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本文基于STEAM教育理念,将中药文化的仁、和、精、诚核心价值渗透于工坊活动中,围绕药创工坊制度建设、场地建设、产品建设、活动建设,创建一个可操作、可借鉴、能推广的药创工坊,培养精专业、强技能且具有良好中药文化素养的新型综合性药工。
关键词: STEAM教育理念 药创工坊 中药文化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1】。提升中职生的中药文化素养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一)是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个人持续发展的需要——“药能教化”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2】。通过药创工坊,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实操能力,更有助于增强跨学科知识运用的能力,在创建和活动开展过程中,学习中药文化,提升文化素养。
(二)是STEAM教育理念下专业特色育人的需要——“药可育人”
STEAM教育理念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不被单一的学科所束缚,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和跨界思维能力。采用STEAM教学理念,以中药学为基础,在中药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建设一个跨专业的综合药创团队,培育一批具有良好综合中药文化素养的,能在中药及相关领域实现自我价值的新型综合药工。
(三)是中职学生适应新业态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对症下药”
当前,就业形式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很是严峻。现如今,中职学生如果想寻求更多出路,就需要提升就业竞争力。
经调查,19、20、21届医药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分别只有24.4%、16.3%和19.2%(图1),而这些同学从事传统医药工作的占33.4%,非医药行业的高达50.1%,医药辐射类行业的占14.3%,而自主创业的只占1.2%(图2)。可见,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很低。走访时发现医药辐射企业日益增多,他们急需此类人才。药创工坊将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培养一批能适应新形式下企业需求的具有良好中药文化素养的新型人才。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阐释
1.中药文化素养:中药在中国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文化具备仁、和、精、诚核心价值,利用好核心价值,可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使学生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3】。
2.药创工坊:是指“培养中药文化素养的工作坊”,中职学生在已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下,以传统中药学知识为基础,将中药传统文化因素融入其中,进行中药相关产品的开发、制作、美化、推广等,为中职学生培养中药文化素养的提升提供平台。
(二)研究框架
三、实践操作
药创工坊筹建于2022年,工坊的建设依托中华中药文化,集教学、研发、实训、技能竞赛等于一体,致力于学生中药文化素养的提升。我们根据中医药“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进行再概括,再提炼,将其融入到工坊的建设和实施之中,使工坊的文化内涵提升。
(一)立“仁”——药创工坊制度建设呈现“仁”之特色
仁,是中药从业者内心的信仰,只有拥有一颗仁爱之心,方能正确的传承中药文化。药创工坊在组建之初,就以立“仁”为基。
1.准入制度:联各部,多专业,互补有无,见仁见智。
见仁见智,是一种包容,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专业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而我们工坊的建立就是要这种思想的碰撞,和而不同。所以在工坊的筹建之初,我们就跳出医药专业藩篱,向全校同学发出邀请,只要符合导师要求的学生,不分专业,都可以成为工坊的一份子。
2.保障体系:校引领,成机制,多师共导,仁言利博。
工坊的运行机制由学校校长室引领,牵动各部,包括校教务处、办公室、财务室及各专业的负责人进行协同合作。工坊实施多师共导育人模式,组建“多位一体”的团队。“多位”指组建由多位不同专业教师组成的团队,每位教师都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一体”指确立一位坊主的核心地位,由丰富经验的教师担任坊主,负责整体的教学规划、组织和管理。“多位一体”团队打破传统的教学领域的界线,鼓励不同领域、不同专业教师相互交流和合作,充分发挥各自所长,促进工坊的融合力和创新力。
3.行动机制:众思维,求碰撞,和谐共生,求仁得仁。
健全工坊行动机制,打通坊内对话路径,引导成员思考、处理问题,要考虑到共同体成员的感受与诉求,一方面充分表达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另一方面也充分倾听、理解对方的立场与观点,这样各种思维才能碰撞出闪耀的火花,才能出现更加出彩的作品、运营和营销策略,才能求仁得仁,解决各种问题。
4.评价方式:重创新,分多维,多元共评,仁者见仁
依据STEAM理念,打造的产品要有特色,有创新,坚持“一项目一特色”。采取多维度评价药创工坊,动态优化工坊运营策略。依托工坊创业伙伴、工坊导师团队、校外工坊、社会服务对象等多元评价主体,对药创工坊进行综合评价,并在运营中不断调整策略。
工坊以关注学生的中药文化素养提升为基点,落实双创协同育人。展开多元评价主体,开展学知识-拓技能-培素养-测结果四个维度的评价,形成“诊断性-过程性-总结性”的全面评价。
(二)感“和”——药创工坊场地建设凸显中药“和”之特色
和,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是其的灵魂所在。工坊是学员学习技能、吸收中药文化、升华个人能力、提升技能及展示工坊的成果的物理空间,是个人与团队不断进步的关键。
1.生态场地:多场馆并举,和合与共
与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合作,药物制剂仿真实训室和香囊室升级改造完成;中草药种植园全自动温控智能大棚及中药标本馆已投入使用;中药陈列室的扩建工作有序进行,中药材在原有药品200余种的基础上,新增了100多种;成功创建中药炮制杭州市示范性教学实训车间。刚刚建成的养生堂,香茗馆,使工坊的生态场地更为丰富,和合共存,多馆并举。
2.文化场地:多文化碰撞,和谐共生
中药文化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天人合一”为核心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药创工坊以中药文化为依托,兼容养生、服装、旅游、信息等不同专业,不同的文化,兼容并包,和谐发展。工坊的各场馆主要以古朴国风为基调,整体突出淡雅儒静之感,兼具学习与实训功能,辅助教学的信息化智能设备与字画、屏风、书籍等清雅古朴的风格自然契合,学生可在这个具备多元化氛围的环景内进行课程学习、技能训练,以此感受、品鉴、领悟中药文化,培养文化气质。
3.演练场地:技能大比武,求和存异
工坊专列出中药调剂室作为中药技能竞赛的演练场地,香囊工作室为香囊制作才艺比武场地,香茗馆为香薰制作比武场地,校企合作单位楚济堂为产品营销比武场地。在不同的演练场地,学员们训练不同的技能,提升个人的中药操作素养,并通过不断地比赛,在赛中发现问题,交流经验,求和存异,不断进步。
4.展示场地:晒成果,展自我,和而不同
工坊各场地,专门布置展示空间,强调相对独立,这些场地,能很好的展示我们工坊设计的各类产品,在产品展现设计者的个性与自我。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三)求“精”——药创工坊产品建设凸显中药“精”之特色
产品建设,将中医药文化的“精”提炼,改造,再升华,这里的精指的是精致细密,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工坊精析项目需求,推进“定岗精技融合”的产品开发流程,构建“调→研→设→验→做”项目流程,诠释了融合创新过程中的“劳动意识、双创精神、工匠精神、文化传承”的职业特质促成“德、技”双进,充分挖掘产品精制的特点【4】。
1.精筑基,重调研:纵向探究,由点到线
依据工坊特点,充分融合学校医药、电商、服装、计算机等各专业特色,积极有效的展开社会调研,充分了解影响产品开发推广的各个因素。
【实践活动】市场调研:通过社会问卷,校内学生问卷星等市场调研:产品受众广,其中中青年占比最大,占51%,正好符合中职学生的年龄。另,青少年占33%,老年人占16%。从市场需求来看,购买人群中,48%的购买力对中药香囊、中药蛋雕、陈皮元宵灯、中药材毛线织品等中药材与工艺相结合的产品感兴趣,32%的购买力对松树果铁皮盆景、松树桩铁皮盆景等中药材与园林相结合的产品有意向,20%的购买力对扎染布艺、扎染服饰等中药材与扎染相结合的产品有兴趣。通过以上调研,做好产品的总体定位,找对方向。
2.精架梁,重拓展:横向延展,由线到面
中药文化注重传承,我们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并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师徒结对。组织专家研讨分析,以中药文件为基,采用头脑风暴法,拓展思路,拆解问题,形成对产品发展方向的共识,为产品研发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导。而形成“市场调研→专家研讨→绘制产品原型的草图→完成产品”的横向延展。
3.精盖顶,重融合:众渠汇海,由面到体
经过前期各项准备,融合了专家组、导师组及学员组等整个团队智慧的产品水到渠成。但是为了进一步体现“精”的中药文化内涵,我们还有进行产品的优化,我们将从性能与品质、外观与设计、用户初体验和性价比等多方面对试生产的产品进行评价,融合评价结果,众渠汇海,对产品进行再升降改造,力求做最好的产品。培养学员精致细密,精雕细琢的工作态度。
4.精修饰,重创新:同频联动,体现价值
药创工坊是一种将中药文化与现代服务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其主要功能是提供药创产品制作、文化交流、手工体验等服务。工坊作为中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实践创新中,还能展现工坊文化和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为了更好地提炼中药文化要素,提高顾客对我们产品的认可度,我们设计了品牌商标。
同时结合现在自媒体的特点,制定适合当下的宣传推广策略。
【实践活动】应用推广策略:
①线上新媒体推广营销策略:利用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药创工坊的活动动态、产品介绍和文化传承等内容,吸引关注。实现从传播力到购买力的转化。
②线下沉浸式互动体验营销策略:在校园内举办产品制作、展示和销售活动,邀请师生参与,提高药创工坊的知名度。
③合作推广:与其他社团、学校、文化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举办活动,扩大药创工坊社团的影响力。
④校园文化墙:利用校园文化墙展示药创工坊的活动照片、荣誉成果和品牌logo,增强品牌影响力。
(四)推“诚”——药创工坊活动建设凸显中药“诚”之特色
诚,是对中药从业者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总体要求。工坊的所有师生在活动建设上也秉承中药文化传承,并一心一意,诚意做事,将饱含中药文化内涵的药创产品展示给大众,将中药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
1.诚“求索”——药创团队寻访中药文化
浙八味驰名中外,尤其受历代医家推崇,张仲景和李时珍均在其著作中有记载。2000年前,“药祖”桐君在富春江畔留下来世界上最早的制药专书《桐君采药录》。东晋医药学家葛洪曾经在富阳炼丹14年,在崤山有小叠孔天坑、天井孔、仙人洞三处炼丹遗址;崤山脚下的溪因此而得名“葛溪”。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博物馆药学文化氛围浓厚,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与我们是校企合作单位。我们药创团队充分利用好身边的资源,诚心求索,积极探寻中药文化,感受中药文化之博大精深,提升团队中药文化素养。
2.诚“奉献”——志愿活动,服务社会
药创工坊在传播中药文化知识、宣传养生保健知识、助推当地经济、承担志愿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了多元化服务任务,实现了最大效益服务能力。
【实践活动】多种服务方式
“健益有为365”微信平台:开通“健益有为365”微信平台。根据二十四节气养生,定期线上宣传健康保健知识。
科普系列活动:定期开展中药传统知识科普系列活动。积通过云宣传、进社区、进校园等途径,定期开展社会培训及中医药传统知识科普活动。
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本专业面向企业开放GMP仿真实训室,开设了GMP仿真操作技能培训,为企业提供仿真模拟操作培训。积极开展市区级“药物制剂工”“中药炮制工”“药品购销员”等社会培训。
3.诚“相待”——助力家校融通,增进亲子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家庭、学校、社会协调育人的中要性更得以凸显。药创工坊提炼在中药文化中的“诚”中蕴含的以诚相待的价值观,对于当代中职学生的亲子关系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案例】养生汤服务家长会:学校召开家长会,药创工坊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开发并制作了“养生汤”,从配方设计到制作养生汤,全部由工坊学生完成,制作养生汤服务家长会。美味养生汤,受到老师和家长们一致好评,在此活动中,工坊同学们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辛勤的劳动成果,服务于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学员家长喝到自己孩子亲手制作的“养生汤”,自豪感油然而生,亲子关心也得以增进。
发展与展望
进一步在产品开发上提升文化内涵,将本地文化融入产品,即拓宽产品的开发渠道。进一步拓展项目组服务范围,多关注与吸纳本校毕业生的再就业及社会上有再就业需求的社会群体,提供技术培训支持,提升其中药文化素养,带领他们走上一条新的致富路,解决部分群体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追求教育的品质与幸福.郑州日报.2017-12-28(版次:24版)
[2]李玮.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J]学周刊.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