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探索
郭文娟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呼和浩特 010070
摘要:本文聚焦于“互联网 +”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构建。深入分析了该背景对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影响,阐述了中高本贯通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并详细探讨了从基础课程到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程以及拓展课程的具体设置与衔接,旨在打造适应时代需求、具有连贯性和进阶性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为培养高素质的中高本贯通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互联网 +;工程造价;中高本贯通;课程体系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 +”已深度融入各个行业领域,工程造价专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路径,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为系统、连贯的学习历程。在此背景下,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成为实现工程造价专业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任务。通过整合不同教育阶段的课程资源,融入 “互联网 +” 技术元素,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建筑行业对工程造价专业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1 “互联网 +” 对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影响
1.1教学资源与内容的拓展
“互联网 +”打破了传统课程资源的局限性,使得海量的在线课程、电子教材、行业案例等资源得以汇聚。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工程造价课程视频,“互联网 +”相关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BIM(建筑信息模型)等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1.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借助互联网平台,多种创新教学方法得以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日益普及,教师可将部分教学内容制作成在线课程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则进行重点讲解、案例分析与互动讨论,课后通过在线作业与答疑巩固所学知识。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可用于构建虚拟施工现场和建筑模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程环境。
1.3实践教学的变革
互联网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平台与途径。一方面,远程实习与在线项目实践成为可能,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参与企业的实际工程造价项目,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虚拟仿真实验软件的应用能够模拟各种复杂的工程场景与造价计算情境,有效弥补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足。
2.中高本贯通课程体系构建目标
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使其兼具工程造价传统知识与 “互联网 +” 应用技能,能在项目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全面造价管理与决策。
提升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激发其探索新方法、技术与模式,利用大数据、BIM 等创新,强化实践,培养团队与沟通能力,适应行业需求。
促进职业发展与终身学习,为学生进入行业奠基,注重职业素养与道德培养,赋予自主学习和信息素养,使其能随行业发展而成长,适应市场变化,达成终身学习与职业晋升。
3.中高本贯通课程体系具体设置
3.1中职阶段课程设置
中职阶段着重基础素养与专业入门培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筑牢学生基本能力,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工程测量等专业基础课程则开启工程造价知识的大门,让学生初步掌握识图、材料认知与测量技能,为后续学习铺垫基石。
3.2高职阶段课程设置
高职阶段大力强化核心技能与拓展实践。公共基础课程里,高等数学为专业定量分析助力,大学英语助力国际交流,计算机网络技术保障信息化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涵盖工程造价概论、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软件应用以及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全方位培养学生准确计价、软件操作与合同管理能力。同时,市政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等专业拓展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让学生在模拟与真实场景中巩固知识、积累经验。
3.3本科阶段课程设置
本科阶段深度聚焦专业深度与综合应用。公共基础课程如大学语文提升文学与表达素养,线性代数与概率论提供复杂问题数学工具。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工程经济学助力造价决策经济分析,工程造价管理传授全过程管理精髓,工程结构力学明晰结构对造价影响,建筑设备工程确保设备成本精准计算。专业核心课程里,工程项目管理培养学生项目全流程管控能力,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与 BIM 技术在造价信息处理与决策支持中的应用,工程造价风险管理使学生掌握风险应对策略,建设法规与合同管理让学生依法依规处理造价事务。实践教学中的专业实习让学生深度参与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从投资估算到结算审计,积累丰富实践经验,毕业设计则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工程造价项目设计或理论研究创新探索,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与综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 课程体系的衔接与优化
4.1课程衔接
课程衔接方面,知识衔接呈现递进性。从中职到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为工程计量与计价的识图奠基,工程造价概论深化造价认知;从高职到本科,工程经济学助力工程项目投资分析,工程造价管理走向更深入的全过程管理探索,拓宽学生视野。技能衔接亦紧密相连,中职基本技能服务高职工程量与造价工作,高职软件应用及招投标管理技能为本科阶段的复杂操作与法规应对筑牢根基,如本科阶段可基于高职基础利用 BIM 软件协同管理造价,在合同管理上深入拓展法律与策略知识以应对复杂情境。
4.2课程优化
课程优化举措显著。删减重复内容时,以建筑材料课程为例,中职着重基础性能识别,高职聚焦成本计算控制,本科探讨材料技术发展影响,有效避免资源与时间浪费。更新课程内容上,紧跟 “互联网 +” 与行业变化,工程造价软件应用课程随 BIM 技术融入增加交互应用内容,工程造价管理课程纳入大数据分析成果,确保课程与行业同步发展。
5 结论
在 “互联网 +” 背景下构建工程造价专业中高本贯通课程体系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遵循系统性、进阶性、融合性与实践性原则,明确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促进职业发展与终身学习的目标,精心设置中高本各阶段的课程内容,并做好课程的衔接与优化工作,能够打造出一套科学合理、富有成效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将为工程造价专业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教学支撑,为建筑行业输送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熟练掌握 “互联网 +” 技术、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推动工程造价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 “互联网 +” 技术的不断进步与行业的持续变革,课程体系也需要不断进行动态调整与优化,以确保其始终保持适应性与先进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发布日期]. [网址].
[2] 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发布日期]. [网址].
[3] 关永冰. 工程造价专业“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18): 249 - 250.
[4]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2024 级工程造价专业三二分段中高职贯通培养高职段人才培养方案[Z]. 2024.
[8] 张小涛, 等. “互联网+教育”视域下依托 BIM 的高职学生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开发的智慧路径研究——以智慧课堂教学为例[J]. 职教论坛, 2021(02): 87 - 92.
[10] 四川建设职业教育集团举行“中-高-本”贯通教学研讨会[EB/OL]. [报道日期]. [网址].
作者信息:郭文娟(1982.08-),女,工程硕士,副教授。
课题名称: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互联网+”中高本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