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0106与0204箱变氢气含量波动与故障预测分析
孟存怀
国家电投集团卓洁电力工程检修有限公司
摘要:在光伏电站运行体系中,箱变设备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其氢气含量波动更是安全运行的关键指标。本文深入剖析 0106 与 0204 箱变氢气含量波动现象,系统探究引发波动的多重因素,从内部电气故障到外部环境影响,均展开详尽分析。同时,创新性地构建基于氢气含量波动的故障预测方法,经实践验证成效显著,为保障光伏电站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光伏电站;箱变;氢气含量波动;故障预测
引言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激增,光伏电站作为绿色能源的重要输出端,在能源领域的地位愈发凸显。箱变为光伏电站中的核心设备,其稳定运行直接关乎电站整体效能。氢气含量在箱变运行中具有指示性意义,其波动常是潜在故障的信号。
一、光伏电站箱变氢气含量波动现状
1.1 0106 与 0204 箱变氢气含量长期监测数据特征
对 0106 与 0204 箱变氢气含量进行长期监测后,发现其数据呈现出复杂且独特的特征。从时间序列来看,数据并非呈现简单的线性变化,而是存在频繁的起伏。在特定时间段内,氢气含量会出现突发性的升高或降低,且波动幅度具有不确定性。例如,在某些季节交替时段,氢气含量波动范围明显增大,而在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下,波动则相对缓和。同时,不同箱变个体间,氢气含量的基础值也存在差异,0106 箱变的氢气含量基础值略高于 0204 箱变,这些差异反映了箱变内部结构、运行工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后续深入分析波动原因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
1.2 不同季节、时段氢气含量波动规律差异
季节与时段的变化对箱变氢气含量波动规律有着显著影响。在夏季高温时段,由于环境温度升高,箱变内部散热难度增加,导致变压器油分解加剧,氢气产生量相应增多,氢气含量波动更为频繁且峰值较高。而在冬季,气温较低,箱变内部化学反应速率减缓,氢气含量波动相对平稳,整体数值也低于夏季。从一天的不同时段来看,白天光伏电站发电负荷较大,箱变运行功率高,此时氢气含量波动幅度较大;夜晚发电负荷降低,箱变运行趋于稳定,氢气含量波动明显减小。
1.3 与其他正常箱变氢气含量对比情况
将 0106 与 0204 箱变氢气含量与其他正常运行的箱变进行对比,发现正常箱变的氢气含量处于相对稳定且较低的水平,波动范围较小。正常箱变的氢气含量基本维持在一个较为固定的区间内,即使在外界条件有所变化时,其波动也在可接受范围内。相比之下,0106 与 0204 箱变氢气含量不仅波动幅度更大,而且在某些时段的数值明显超出正常范围。
二、箱变氢气含量波动原因剖析
2.1 箱变内部电气故障引发氢气产生机制
箱变内部电气故障是导致氢气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绕组发生短路时,电流急剧增大,产生的高温会使变压器油和绝缘材料分解,其中的碳氢化合物在高温作用下裂解,从而产生氢气。例如,绕组匝间短路时,短路点处的电阻急剧减小,电流集中通过,局部温度瞬间可升高至数千摄氏度,促使周围的变压器油迅速分解,大量氢气随之产生。
2.2 环境因素对氢气含量波动的影响途径
环境因素对箱变氢气含量波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温度方面,如前文所述,高温会加速变压器油和绝缘材料的老化与分解,增加氢气产生量。当环境温度超过箱变正常运行的耐受温度时,内部化学反应速率大幅提升,氢气含量随之升高。湿度也是重要因素,高湿度环境下,水分可能会侵入箱变内部,使绝缘性能下降,引发局部放电现象。局部放电产生的能量会促使变压器油中的水分发生电解反应,产生氢气。同时,湿度还会影响绝缘材料的性能,使其更容易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分解,间接增加氢气的产生。此外,空气中的污染物,如硫化物、氮氧化物等,可能会与变压器油发生化学反应,改变其化学组成,进而影响氢气的产生与释放,导致氢气含量波动。
2.3 箱变运行工况变化与氢气含量波动的关联
当光伏电站发电功率发生大幅变化时,箱变的负载电流也随之改变。在过载运行状态下,箱变绕组的电流增大,绕组电阻产生的热量增加,导致箱变内部温度升高,变压器油分解加剧,氢气产生量上升,氢气含量出现波动。频繁的负载切换也会对箱变产生影响,每次切换瞬间会产生电磁暂态过程,可能引发局部放电,进而促使氢气产生。另外,箱变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会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使其抗分解能力下降,在正常运行温度下也更容易产生氢气,导致氢气含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影响箱变运行的稳定性。
三、基于氢气含量波动的故障预测方法研究
3.1 数据驱动的故障预测模型构建思路
数据驱动的故障预测模型构建基于对大量箱变运行数据的深度挖掘。首先,收集 0106 与 0204 箱变长期监测的氢气含量数据,以及与之相关的运行参数,如温度、负载电流、电压等。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去噪、归一化等操作,以提高数据质量。接着,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神经网络等,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训练。通过建立氢气含量与其他运行参数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模型,利用模型对未来氢气含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例如,神经网络模型可以通过大量数据学习到不同工况下氢气含量的变化模式,当输入新的运行数据时,能够预测出相应的氢气含量变化,从而提前判断箱变是否可能出现故障。
3.2 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的预测精度提升策略
为提升故障预测精度,结合多种人工智能算法。一方面,引入深度学习算法,如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 能够有效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捕捉氢气含量波动中的长期依赖关系,相比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对复杂波动模式的预测更为准确。通过构建多层 LSTM 网络,对历史氢气含量数据进行层层特征提取和学习,提高对未来趋势的预测能力。另一方面,采用集成学习方法,将多个不同的预测模型进行融合。例如,将 SVM、神经网络和 LSTM 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加权平均,综合利用各个模型的优势,减少单一模型的预测误差,从而提高整体预测精度,更准确地预测箱变故障的发生。
3.3 故障预测模型的验证与实际应用效果评估
对构建的故障预测模型进行严格验证与实际应用效果评估。在验证阶段,将收集到的数据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利用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通过验证集调整模型参数,确保模型的泛化能力。然后,使用测试集对模型进行测试,通过计算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指标,如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等,来评估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在实际应用中,将模型部署到光伏电站的监测系统中,实时对 0106 与 0204 箱变的氢气含量进行预测,并与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对比。
四、结论
深入剖析波动原因,涵盖电气故障、环境及运行工况因素。成功构建故障预测方法,经实践验证有效。研究成果为光伏电站箱变维护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故障,保障电站稳定运行,提升能源供应可靠性,对光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未来可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探索更多影响因素,优化预测模型,提升预测精度。
参考文献
[1]杨彦肖,解少朝,许振华,等.光伏电站箱变色谱普测现状与问题分析[J].河北电力技术,2021,40(01):8-10+34.
[2]赵丽娟,赵彦贤.集中式光伏电站箱变(箱逆变一体机)基础方案对比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4,42(11):82-84.
[3]鲁涛,申庆成,游淑虹.某光伏电站辅助系统电源改造施工方案研究[J].四川水利,2024,45(S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