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融工程技术提升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谢旭峰
摘要:如今金融市场呈现复杂的发展趋势,金融风险问题日渐突出,要想保证金融系统稳定运作,应在银行中科学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切实管控银行风险。本文主要围绕银行风险展开,基于金融工程技术,分析银行经营管理环节的主要风险,结合数据库的建立、信用评估的强化、网络防范机制的创建、利率的管理等不同维度探究强化银行风险管控的路径,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营。
关键词:银行经营管理;信用评估;数据库;金融风险;利率管理
引言:金融工程囊括了多领域专业内容,诸如计算机科学、数学,如今银行运作阶段经常面临着风险问题,故而需要采取创新的、有效的金融工具。以金融工程技术为风险管理手段,科学控制信用层面、市场层面等不同维度的风险现象,打造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降低互联网金融的不良影响,综合提升银行的风险抵御水平,提升银行自身效益。
一、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风险分析
银行经营阶段,因内外部因素影响容易出现引发经济损失的问题,银行人员需正视风险问题,明确风险类型针对性落实应对举措。银行风险中,信用风险经常发生,部分人员得到银行的信用支持后,未严格依据规定的合同内容来执行,本金、利息的偿还金额与要求不符;利率风险,主要和资本市场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当市场发生变化,开展不同形式的业务,比如贷款形式、存款形式等,对银行中的负债成本形成一定的影响;流动性风险,银行中存在着流动资产,若即时支付期限已到的负债需求与之不符时,银行大概率出现失去清偿能力的情况[1]。
二、针对金融工程技术的应用分析强化银行风险管理的路径
(一)建立全面的数据库,强化信息档案的决策管理
如今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水平相对较快,面临大量的数据信息,为了强化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执行力,有必要从数据入手。结合金融工程技术来看,可通过创建完整的数据库进一步落实处理操作,当银行日常运作环节,对于风险管理形成的不同数据信息,可划分类别实现分析,围绕公众的需求,从而形成匹配的数据模型。数据库的建立,银行可细化梳理数据,数据分析阶段也能得到有效的支撑,促使银行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转型升级。金融工程技术为银行管理带来了高效支持力,将人力层面、物力层面的成本限制在合理范围内,有利于银行的风险管理。比如,在银行融资中,发挥金融工程技术优势,强化融资的安全管理力度。当融资业务展开前,要综合调查市场信息把握用户的需求,全面整理内部信息的同时,应确保和外部信息存在映射的关系。结合风险管理要求,创建风险应变模型,为了应对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以客户为主,为其打造融资风险动态模型,面对金融风险可量化处理。
(二)强化信用评估,保证交易公正
在金融市场中,信用评估具有关键性作用,对双方交易具有显著影响,打造趋于完善的金融体系,可科学推进金融市场发展,避免出现违反约定内容的情况。纵观金融工程技术,其可以看出是一种金融方法,有关人员面对金融风险时,应保持理性的状态,利用客观的方式,深层推进金融理论,同时不能脱离市场的发展需求,不间断地完善金融产品,促使产品与实际需求相适应。增加金融工程的应用频率,有关人员可针对评估工具、方法找出其中的差异,切实形成更高水平的信用评估能力,保证金融工程风险管理与控制到位。以金融工程技术为推动力,促进信用层面的衍生工具发展,在科学组合条件下完善金融产品,有效应对信用风险问题[2]。
(三)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机制
深层把握现实工作需求,以金融工程技术为载体,工作人员开发研究处理信贷问题的信息管理系统,联系现阶段的风险管理问题,从而加入近期的风险管理思想,利用互联网实现各部分的连接,面对具有流动性的风险,实现及时监测管控,对日常信息细致计算、分析,保证互联网金融处于安全范畴内。互联网金融发展阶段工作人员要抓住其中的机会,积极建设联网核查认证系统,利用身份信息清晰认证,高效完成联网核查过程,从而实现交易风险问题的限制,促进金融机构实现安全的、稳定的运营状态。
(四)优化金融财务风险处理机制,科学保障信息隐私安全
在金融工程技术中,其中组合与分解术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当此项技术运用于银行的风险管理领域时,隶属原生范畴的金融工具可作为应用工具,比如债权、股票,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衍生金融工具,以远期协议、期货等为主,科学化完成所需信息的整合,从而得到特定的金融产品,有关人员也可以利用拆分、组合等手段,应对不清晰的财务风险内容时,经过理顺、划分后,获得“风险点”内容,将其再次组合在一起,在规范范围内落实风险管理技术,推行新的金融产品,尽可能促使风险转移,提升套期保值的效果,将交易期间的成本限制在最小水平内。大力运用金融工程技术,为互联网的融资阶段带来支持,形成精准高效的结算功能,结算功能顺利运用的情况下,控制金融问题,规范金融信用体系。此外,工作人员应在严谨、合理的条件下构建授信管理体系,尤其要关注内部的信用情况,对其等级评价体系不断改进,为实现风险的量化处理提供相应的评价工具,一旦出现风险状况,预警机制以及响应机制也会生效,有利于抵制银行风险问题。
(五)科学管理利率,应对利率波动问题
银行风险管理阶段,要慎重实现利率风险的把控。借助金融工程技术,基于利率创建相匹配的预测模型,还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实现利率互换处理,为银行管理带来协助,控制利率的风险情况。比如,在银行中,展开利率互换合约,明确固定形式利率债务的情况,采取转换处理操作,从而形成了浮动形式的利率债务,这样一来在后续发展阶段可对利率成本实现锁定,控制利率的波动。
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银行经营阶段,经常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经济损失的问题,银行人员需正确看待风险问题,明确风险类型针对性落实应对举措,建立全面的数据库,强化信息决策管理,加强信用评估,保证交易公正,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机制,优化金融财务风险处理机制,科学保障信息隐私安全,正确应对利率波动问题,促进银行稳定经营。
参考文献:
[1]丁敬雯.数字化转型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效应分析与国际借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4,(04):138-153.
[2]张海永,王东民.新文科背景下金融工程专业信息化改造升级路径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3,37(04):35-38.
作者简介:谢旭峰,男,2004.4,本科金融学院在读,专业方向为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