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情境化教学实践策略

作者

祁莉莉

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大河湾镇学校 162650

2022 年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加速了教育改革进程,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音乐教育不再局限于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更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与综合能力。情境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法,将音乐教学与具体生动的情境相融合,营造出富有感染力与吸引力的学习氛围,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情境化教学,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需求,对达成新课标目标意义重大。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情境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是最好的老师。情境化教学能突破传统音乐教学的单调模式,把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鲜活有趣的情境。通过创设与音乐作品相关的生活场景、故事情境等,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音乐魅力,迅速吸引其注意力,促使其主动投入音乐学习。

(二)助力感悟音乐内涵

音乐作为抽象艺术形式,小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内涵存在一定难度。情境化教学为学生理解音乐搭建了桥梁。通过构建与音乐作品情感基调、创作背景相契合的情境,学生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三)提升音乐核心素养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涵盖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方面。情境化教学在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方面优势显著。在情境中学习音乐,学生能更敏锐地感知音乐之美,增强审美感知能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情境化教学实践策略

(一)创生活情境,对接日常体验,激发音乐热情

生活是音乐创作的不竭源泉,将生活情境融入小学音乐教学,能让学生深切体会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场景,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直观、生动,学生能在熟悉情境中轻松理解和接受音乐内容,进而点燃对音乐学习的热情。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从家庭、校园、社会生活等多方面挖掘音乐元素并融入教学。

以三年级人教版教材中的《爱唱歌的小杜鹃》为例,教师可精心打造沉浸式森林音乐会生活情境。课程伊始,组织学生前往校园花园或树林,引导其静心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如树叶沙沙声、鸟儿啼鸣声、虫鸣声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自然之美,培养音乐审美感知素养,学会捕捉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回到教室后,播放剪辑的森林音频,配合展示森林中鸟儿飞翔、小动物嬉戏的高清图片,强化森林氛围。随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校园里听到了很多大自然的声音,那在美丽的森林里,有没有听过小鸟唱歌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爱唱歌的小杜鹃的音乐世界。”教学歌曲时,教师先逐句教唱旋律和歌词,让学生建立基本旋律印象,再引导学生模仿小杜鹃的叫声感受轻快节奏,锻炼节奏感和音乐表现能力。为增强情境真实性,将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森林中的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等角色,各小组根据角色特点设计动作和神态,随歌曲旋律表演。在此过程中,学生需相互协作、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发挥想象,创造性诠释角色,提升文化理解与创新素养。

(二)设故事情境,串联音乐元素,引发情感共鸣

故事情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将音乐作品中的元素串联起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结构和情感。教师可根据音乐作品特点编写故事,通过讲述引导

学生进入音乐情境,使其深入感受音乐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故事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音乐剧《东郭先生与狼》时,教师在教室角落布置纸板制作的小山、树木模型等,营造野外环境氛围。课程开始,教师生动开场:“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一个充满智慧与惊险的故事世界。在山林边,住着善良的东郭先生。有一天,他背着装满书籍的口袋准备去远方讲学。”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其带入故事情境。接着,详细讲述完整故事,适时穿插音乐元素介绍。如讲到狼被猎人追赶向东郭先生求救时,播放相应音乐,引导学生聆听:“大家听,此时音乐节奏紧凑、旋律紧张,就像狼惊慌失措奔跑的脚步,让我们感受到它面临的危险。”将故事情节与音乐节奏、旋律紧密相连,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对故事气氛的渲染作用,同时让学生随剧情发展产生不同情绪,加深对音乐剧的理解。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假如你是东郭先生,听到狼的求救会怎么做?”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动作和表情表现想法。讨论结束后,邀请部分小组表演,播放相应音乐片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角色情感。表演结束后,再次播放音乐剧完整音频,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和表演,感受音乐情感变化。

(三)构建视听情境,融合多元感官,深化音乐感知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构建视听情境与之高度契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视听情境,融合视觉与听觉,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播放契合音乐作品的视频、展示精美图片等视觉素材,可将音乐描绘的抽象场景和复杂情感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以五年级人教版教材中的《美丽的家乡》教学为例,教师精心构建视听情境。教学开始,播放剪辑的高清视频,展示家乡的青山绿水、古老建筑、热闹民俗活动等场景,同时播放《美丽的家乡》歌曲旋律,让学生沉浸其中,直观感受歌曲描绘的家乡魅力,初步建立对家乡的美好情感认知,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在歌曲讲解阶段,教师强化视听融合,展示家乡特色建筑特写图片和传统节日活动精彩图片,如舞龙舞狮、传统祭祀仪式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看到家乡蜿蜒的河流,想想歌曲旋律走向和节奏是怎样的?”鼓励学生探讨视觉元素与音乐元素的关联,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蜿蜒河流如同歌曲优美流畅的旋律线条,欢快节日活动对应歌曲活泼轻快的节奏。在歌曲学唱环节,基于之前视听情境的深度体验,学生脑海中满是家乡美好画面,内心充满对家乡的热爱,全身心投入演唱,歌声饱含深情,精准把握歌曲旋律和节奏,将对家乡的眷恋与热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情境化教学凭借独特优势,成为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热情、帮助学生体悟音乐深层内涵、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力工具。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从生活、故事、视听等多个维度创设契合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情境,为学生搭建通往音乐殿堂的桥梁,让他们在有趣氛围中感受音乐魅力。

参考文献

[1] 朱新维.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融合性教学实施策略[J]. 小学教学研究,2024(13):81-82. DOI:10.3969/j.issn.1006-284X.2024.13.028.

[2] 林晓萍.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讨[J]. 考试周刊,2024(9):13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