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程思政”赋能:高校公共体育散手课教学创新的多元路径探索

作者

马利波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 110136

一、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类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散手课作为公共体育课程中的特色项目,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教育价值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散手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传统、思政元素融入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因此,探索“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散手课教学创新的多元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散手课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公共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散手课作为公共体育课程中的特色项目,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通过在散手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不高、参与度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等。散手课作为公共体育课程中的特色项目,具有较高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通过在散手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散手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武术项目,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如“尚武崇德”“以和为贵”“自强不息”等。通过在高校公共体育散手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散手技能的同时,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散手课教学创新的路径探索

(一)优化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1.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在散手课教学中,可以结合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和历史人物,讲述中国武术在抵御外侮、保卫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介绍中国武术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让学生了解中国武术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2.融入集体主义教育内容 散手比赛是一项团队协作的运动项目,需要队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对抗赛、团队战术演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胜利。

3.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散手作为一项中国传统武术项目,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散手的招式、套路、技法等,向学生讲解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文化内涵。例如,讲解散手中的“刚柔相济”“动静相宜”等哲学思想,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平衡、和谐共生等理念。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1.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散手教学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悟思政教育的深刻内涵。例如,在讲解散手的防守技巧时,可以创设模拟比赛的情境,让学生扮演进攻方和防守方,通过实际对抗让学生感受防守技巧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沉着应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散手技能训练和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分配学习任务、进行学习评价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学会协作、学会分享。

3.案例教学法 结合散手比赛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学习散手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分析中国散手队在国际比赛中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散手比赛的战术运用、心理调节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经验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1.提升教师思政素养 组织体育教师参加“课程思政”专题培训、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和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培训,让教师深入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掌握将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2.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培训和教学比赛,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教学培训和教学比赛,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

3.建立教师交流平台 建立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相互合作。通过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分享“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教学心得等,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四、结论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散手课教学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融入散手课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提升教学效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晓娟. 太极拳文化及其哲学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 26(10): 123 - 125.

[2]张明. 高校体育教学中太极拳文化传承的策略研究[J]. 体育学刊, 2017,24(5): 98 - 102.

[3]李华. 太极拳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 2019,6(32): 187 - 189. 刘伟. 太极拳哲学思想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J]. 体育文化导刊, 2016, (8): 56 - 59.

[4]陈丽. 高校体育教学中太极拳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应用[J]. 教育探索, 2017,(4): 78 - 81.

[5]赵强. 高校体育教学中太极拳文化传承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体育科学研究, 2018, 39(2): 112 - 116.

作者简介:马利波 1980.10 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