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与评价机制研究
杨彩彩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 743400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核心素养乃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评价机制,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深入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策略,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显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情境创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亲身实践、自主探究的机会。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几个要点:一是贴近学生生活,选取学生熟悉的场景或现象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亲切感和好奇心;二是富有挑战性,设置适度的认知冲突或问题障碍,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三是突出开放性,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发表见解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在游乐场中,学生乘坐过山车,亲身体验过山车从高处下滑,快到地面时又上升到另一个高度的过程,整个过程中过山车没有借助外力,凭借这样一个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过山车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引出机械能守恒定律。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小车和斜面,设计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影响小车上升高度的因素,如初始高度、斜面材料等。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亲身感受能量转化的过程,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1]。
二、问题导向,激发探究欲望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方面,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主动探究。问题要具有适度的挑战性,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在问题解决的过程里,学生要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推理论证、实验探究,在亲身实践中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挑战权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在这方面也得多多鼓励。同样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三节“向心加速度”为例来讲。教师可以抛出这么一个问题:天体为何会沿椭圆轨道运动呢?很多学生对此感到不解。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圆周运动和向心加速度知识进行分析:天体在近日点处速度大,向心加速度也大;在远日点处速度小,向心加速度也小。速度和向心加速度的这种变化,致使天体轨道呈椭圆形。通过问题分析,学生对天体运动有了更深刻地认识,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时,学生还能够提出新的问题,例如:能否计算出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近日点和远日点的距离?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合作学习,培养科学精神
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一种有效方式,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便共同完成探究任务。于高中物理教学当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以及平台,进而引导学生借助小组讨论、分工合作这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的过程里,学生则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并且尊重不同观点,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学生还需发挥各自的特长,从而为小组的任务完成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无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沟通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就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一章第四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实验,利用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器材,去搭建不同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测量各处的电流和电压,并且进行对比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有的负责电路搭建,有的负责数据记录,有的负责实验结果分析。大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最终共同完成实验任务。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而且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了科学态度和责任感[2]。
四、科学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在核心素养背景之下,高中物理教学评价应该突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多元性以及灵活性。评价内容要全面,既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也关注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情感态度。评价主体要多元,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以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方式要灵活,采取笔试、实验、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升素养。就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三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的复习评价为例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科普作品展评活动,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有关电磁感应或电磁波应用的科普作品,像变压器模型、无线充电器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展示,并且开展互评。评价指标包括: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制作水平、展示效果等。通过展评活动,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进而加深了对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理解。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也得到锻炼提升。这种评价方式丰富多样,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之下,高中物理教学要立足学生发展,同时着眼学科素养,积极地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具体来说,要重视情境创设,以此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精心地设计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开展合作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实施科学评价,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广大物理教师与时俱进,勇于实践,不断地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马新隆.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提升与物理实验反馈机制更新路径研究[J].时代青年,2025,(10):61-63.
[2]宋晓丹,张勇.指向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量规设计——以“摩擦力”教学为例[J].广西物理,2022,43(02):118-120.
[3]谭涛.浅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影响下的高中物理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0):287.
本文系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4 年课题《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与评价研究》成果论文,课题立项号:PL[2024]LXH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