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审核规范化管理路径探析

作者

谭源

衡阳市珠晖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湖南衡阳 421000

引言

事业单位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职能,其干部队伍素质直接关系到服务效能与治理水平。干部人事档案作为记录干部成长轨迹、政治表现、业务能力的核心载体,是组织开展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监督管理的关键依据。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持续深化,传统档案审核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审核标准不统一导致结果缺乏公信力,流程不规范影响工作效率,信息化水平低制约信息共享等。

一、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审核管理现状

1.1 审核标准与制度建设

国家及地方围绕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起基本制度框架,明确了档案审核的核心内容与基础要求,涵盖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审查等方面。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审核标准存在明显细化不足的问题。对于部分关键档案信息,如干部学历学位认证、工作经历衔接、奖惩记录核实等,缺乏具体且统一的判定标准和操作细则。

1.2 审核流程与操作规范

当前干部人事档案审核流程包含档案接收登记、材料甄别分类、信息核实比对、问题处理反馈等多个环节,但整体流程设计缺乏系统性和标准化。各环节之间衔接不够顺畅,存在重复劳动和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例如,在档案接收环节,因未明确材料提交清单和初步审核标准,导致后续甄别阶段需反复确认材料完整性,浪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在信息核实过程中,对于材料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判定缺乏统一的操作指南,审核人员往往依据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进行处理,易产生审核偏差。

1.3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

尽管部分事业单位已着手开展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工作,但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现有的档案管理系统功能较为单一,大多仅能实现档案基础信息的录入、存储和简单查询,缺乏智能审核、数据分析、风险预警等高级功能。档案信息更新不及时,干部工作调动、职务晋升、培训进修等产生的新材料,无法快速准确地录入系统,导致档案信息与干部实际情况存在时间差。

二、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审核规范化管理的实践经验

2.1 审核标准体系优化实践

各地在完善干部人事档案审核标准体系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制定详细的审核实施细则,对干部档案中的各类材料,如学历证书、职称证明、入党材料、考核表等,逐一明确审核要点、判定标准和审核方法。针对重要档案信息,建立分级审核制度,实行初审、复审、终审多级复核机制,确保审核结果准确可靠。例如,在学历学位审核中,明确规定需通过教育部指定的学历认证平台进行验证,并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学历的认证流程和要求作出详细说明。

2.2 信息化技术应用实践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干部人事档案审核管理带来了新的变革。许多地区和单位开发了智能化档案审核系统,借助图像识别技术,能够自动提取档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与系统已有数据进行比对,快速发现信息不一致或异常情况;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档案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识别档案材料中的潜在问题和风险点,实现异常预警功能,大大提高了审核效率和准确性。同时,积极搭建档案信息共享平台,打破单位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干部档案信息在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

2.3 管理模式创新实践

在档案审核管理模式创新方面,各地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推行 “全链条”审核管理模式,将档案审核工作贯穿干部从入职、调动到晋升的全职业生涯,实现动态化、全过程管理。建立档案审核责任追溯机制,明确每个审核环节的责任人员,对审核结果终身负责,有效增强了审核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使命感。此外,加强与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的协同合作,构建起多部门联动的审核管理机制。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考察等工作中,各部门共同参与档案审核,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实现信息共享、问题共商、协同解决,显著提升了档案审核管理的整体效能,为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审核规范化管理的优化路径

3.1 健全审核标准与制度体系

进一步完善干部人事档案审核标准与制度体系,需制定覆盖档案全生命周期的统一规范。从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到审核、保管、利用、销毁等各个环节,都要明确具体的操作流程、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建立标准动态更新机制,根据干部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及时修订和完善审核标准,确保其始终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加强制度执行监督力度,建立定期检查和评估机制,对各单位档案审核标准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执行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督促整改。

3.2 强化信息化技术支撑能力

加大信息化技术研发和投入力度,全面升级档案管理系统功能。开发智能审核模块,集成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档案材料的自动化审核、智能分类和数据分析,提高审核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推动档案管理系统与干部管理信息系统、人事政务平台等深度融合,打通信息共享渠道,实现干部信息的实时更新和联动管理。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等多种安全措施,保障档案信息在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通过强化信息化技术支撑,构建起高效、安全、智能的档案审核管理信息化平台,为干部管理工作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

3.3 创新审核管理与服务模式

创新审核管理与服务模式,需从人员培训、流程优化和服务意识提升等方面入手。加强档案审核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学习、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审核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对现有审核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简化不必要的环节和手续,推行 “一站式” 审核服务,实现档案审核业务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强化服务意识,主动了解干部需求,为干部提供档案审核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和疑难问题解答等服务。建立健全服务评价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意见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干部对档案审核服务的满意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干部对档案审核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四、结论

尽管当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通过总结实践经验,从健全标准制度、强化技术支撑、创新管理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能够有效提升档案审核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未来,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推动档案审核管理工作与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同频共振,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推进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洪俏.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模式优化研究[J].兰台内外,2025,(08):44-46.

[2]王芳.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思考[J].兰台内外,2024,(33):36-38.

[3]时小燕.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4,27(18):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