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融入路径探索
古丽加米莱穆·努尔甫
乌鲁木齐市第八幼儿园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引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文化被众多教育者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这既能帮助幼儿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又能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可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在此基础上组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掌握大量的文化知识,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教师还要为幼儿打造一个涵盖文化知识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他们,使其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优速提升。
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价值
(一)丰富幼儿园教学的文化内涵
幼儿园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教师不仅要帮助掌握大量的常识和技能,还要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其文化自信和综合素养。在当前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中,教师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了解不同地区的风俗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时代新人。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可将课堂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为幼儿提供不同地区的学习素材,让他们也能接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有利于丰富幼儿园教学的文化内涵。而且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国发展史和价值追求,教师可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强化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1]。
(二)促进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
要想更好地促进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教师应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与优化,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让幼儿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和各地区的风俗习惯,树立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使其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因材施教。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教育家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着直接影响,这也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融入路径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幼儿园教育中,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影响。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大量的常识和技能,积累更多的知识经验,强化自我认知。学习环境也会随着幼儿的表现而发生改变,这两者之间时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教育中,教师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传统文化引入到课堂中,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轻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不仅能让幼儿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还能让他们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与其他幼儿进行文化互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强化幼儿对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具体来说,教师可布置有着文化特色的班级环境,潜移默化地感染幼儿,培养其创新精神和文化素养[2]。例如,教师可带领幼儿剪窗花或教室中的图案,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了解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综合素养有所提升。
(二)丰富传统文化的融入形式
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国古代人的智慧,是中华民族儿女的实践所得。它不仅代表人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感悟,还象征着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追求。要想更好地传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师应从小抓起,在幼儿园教育中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可组织多种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探索中了解更多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如在手工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彩纸、沙包等素材,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创作,这能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教师应留心观察与指导,并对其创作成果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其获得满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3]。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组织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三)发挥民间故事的育人价值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民间故事中,有着较强的文学和生活气息,这对幼儿文化素质的培养有着关键作用。通过民间故事,幼儿能够了解到更多的神话传说和古代人民的智慧,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将课堂知识与不同地区的民间故事相结合,让幼儿掌握大量传统文化的同时,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绪情感以及所要表达的深刻道理,这能给他们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如在“孔融让梨”故事中,该故事介绍了孔融帮助兄弟挑选梨,教师不仅要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还要让他们懂得孝道的真正含义,学习孔融的道德品质。又如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让幼儿置身于公交车中,教育他们要懂得尊老爱幼、主动将座位让给老年人,并引导他们比较“孔融让梨”的场景,深入理解尊老爱幼的真正含义,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4]。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理解,续写“孔融让梨”的故事,这能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进而提升其核心素养。
(四)获得幼儿家长的大力支持
在幼儿园教育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家校共育,教师应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改变他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最重要的是要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就目前而言,一些家长认为教育要从小抓起,否则上学之后会跟不上进度,所以在幼儿园阶段,就为他们报名各种各样的补课班,学习小学的语文、数学等。而且这些家长还会根据幼儿的知识水平和测验成绩来判断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实际情况中,幼儿园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掌握大量的生活常识和技能,为他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轻松的学习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幼儿能自主进行游戏活动,探索新知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有利于促进其全面发展[5]。因此,幼儿园教师应结合信息技术创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让他们理解幼儿园教育的意义,还要帮助家长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注重幼儿生活常识的掌握,还要促进其全面发展,如此才能让幼儿健康的成长。同时,要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并让家长体会到文化的重要性,意识到这对幼儿今后人格塑造、文化认同感培养有着关键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在这一时期中,教师应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可将课堂知识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让幼儿了解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这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还能培养其文化认同感和责任感。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结合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传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其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有所提升,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玉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路径[J].甘肃教育,2023(16):117-120.
[2] 盖兰英.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融入[J].儿童绘本,2020(14):95-96.
[3] 赵俊,李盼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路径探索——以郑州市地方文化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 8(15):152-156.
[4] 代雨婷,万贝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路径[J].环球慈善, 2024(11):0151-0153.
[5] 郑静.采韵传统文化 沁润美好童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路径[J]. 2025(3):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