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王燕平
文县教育局 甘肃陇南 746400
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作为一门充满人文关怀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滋养。因此,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语文教材,挖掘情感教育元素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学精品,每一篇都蕴含着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从字里行间捕捉情感线索。与此同时,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人物的情感内涵。以《孔乙己》为例,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他穷困潦倒却又自命清高。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时的动作和神态,体会他内心的虚荣和无奈;分析他在被嘲笑时的语言,感受他的痛苦和悲哀。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此外,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根源,教师在教学前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知识[1]。比如,在教授杜甫的《春望》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安史之乱的背景,让学生明白诗人在国家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情境下,为何会发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慨。通过了解写作背景,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品味情感
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够为学生营造出逼真的情感氛围。在教授古诗词时,教师可以播放与诗词内容相关的音乐和图片。例如,在教授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播放悠扬的古筝曲,同时展示山间秋夜的美丽图片,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景象。在音乐的渲染和图片的直观展示下,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之中,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角色扮演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亲身体验角色的情感变化[2]。在教授戏剧单元时,如《茶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通过对角色的揣摩和演绎,能深入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世界。在扮演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老舍先生通过《茶馆》所表达的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这种亲身体验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另外,课堂讨论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在教授《我的母亲》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文中母亲的形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母亲身上学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本内容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激发情感共鸣,同时也能加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情感潜力
生活是情感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积累情感素材。可以让学生写观察日记,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事情。比如,学生可以记录一次与父母的争吵,然后分析争吵的原因和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记录一次帮助他人的经历,体会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通过观察生活,学生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温暖,为情感表达积累丰富的素材。许多文学作品都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文本情感[3]。在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童年的乐园,分享在乐园中的快乐经历。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童年与鲁迅的童年进行对比,体会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对三味书屋生活的复杂情感。通过结合生活体验,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情感。除此之外,实践活动是让学生表达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语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等。在诗歌朗诵会上,学生可以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在演讲比赛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情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四、延伸课堂教学,增强情感教育实效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经典名著、散文集、诗歌集等。这些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能拓展学生的情感视野。例如,推荐学生阅读《简•爱》,让学生感受简•爱追求平等、自由和尊严的坚定信念;推荐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学生体会保尔•柯察金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通过阅读优秀读物,学生能接触到不同的情感世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文学社团是学生交流和展示文学才华的平台,教师可以组织文学社团活动,如文学创作讲座、文学采风、作品交流等。在文学创作讲座中,教师可以邀请作家或语文专家为学生讲解文学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在文学采风活动中,学生可以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创作灵感;在作品交流活动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孩子的情感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进行情感教育。例如,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文学作品,分享读书心得;可以与孩子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通过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增强情感教育的实效。
五、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基于语文教材挖掘情感教育元素、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品味情感、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情感潜力以及延伸课堂教学增强情感教育实效等途径,能够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优势,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情感成长的摇篮,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情感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义同.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J].学周刊,2024,(35):112-114.
[2]闫银花.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C]//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广东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2024 年广东省特殊教育专业学术会议论文集.甘肃省兰州市第七中学;,2024:783-786.
[3]马正兵.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安徽教育科研,2024,(26):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