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许雲珠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成都 610500
2023 年,习近平同志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讲话,并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以此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演讲与八项行动中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方法论的整体性原则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目的紧密相关。整体性原则就是基于联系和矛盾观的方法论: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建立的。“一带一路”是两个结合的重要体现,其推进的过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表示万事万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他们之间不同的要素和结构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些不同的要素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他们各司其职又相互融合,呈现出整体的发展态势。
“资本空间逻辑的合理运用、资本与权力关系的双向追问、中国传统“和合”思想的当代实现”[1]在经济学的角度上讲,宏观层面出发,追求关系和资本上的增加。经济学对于“一带一路”的研究发现其体现了中国传统中“合”的思想,表现出了资本空间中整体性的合逻辑运用,谋求利益最大化。
整体性原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原则,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当中通过实践证明整体性的原则,有助于破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现存社会中一系列矛盾的解决。要把握整体就是要从过程中、从各个部分和要素中、更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中把握整体。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整体性原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每项实践运用的试点、实施以及发展都是整体协调统一的结果。整体性的原则不仅要求我们把握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还要求我们把握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要注重集体的观念以及集体的精神,要求我们关注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的观念。
二 、“一带一路”倡议与整体性原则
1. 主题的整体性
主题是最核心的部分是统筹思想与实践的基本所在,只有上层的顶层设计完整准确,才能使得下面各个要素协调分工协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丰富多样,因为有不同的文化,自然就会产生诸多文化上的矛盾,并且国家合作是以国家利益为主导的,在互惠互利之前是没有办法进行总体性合作的,因此首先要建立一个思想引领上的符合沿线国家利益的主题内容,要从思想上进行引领,从顶级层面进行设计,才能切实地做出实际的合作,真正的做到互惠互利。“一带一路”本身也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重要实践,因此它的主题本身也是在总体观的条件下产生的,是全球经济失衡问题解决的重要措施。十年的合作经验,在实践中证明了我们主题的正确性,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也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绿色技术和环保标准,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加可持续的条件,实现经济和社会效应的双赢(Rodenbiker,2022)。”[2]对于人来讲,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各国之间的联系中存在矛盾,但是只要有合作的愿望愿意去协调,那就可以变成繁荣的高地。从自然与人类之间来讲,“要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绿色生态体系,解决好生态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意识、保持顺应自然自觉、践行保护自然理念、走绿色且低碳、循环且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我们不仅是看到了现在的经济发展,而且为后世的发展也会将其纳入其中考虑,充分的考虑现在与未来可能的的各项状况,体现了世界各国家各地区人民的整体性,体现了自然与人类的整体性,体现了现在与未来的整体性。“在多边层面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亚太经合组织、博鳌整亚洲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等区域合作机制进行统筹合作。”[4]上层建筑的顶层设计,为具体的要素搭建了合作的平台与及构架,从整体的角度从上层的角度对下层进行规定,有助于系统的层次性正常运行,也有助于各部分和要素发挥重要作用。
2. 发展的整体性
时至 2023 年“一带一路”已经走过了十年的时光,“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一直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地区,地狱并不是限制因素,我们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人民聚集到“一带一路”倡议这个总体之中,并不断地扩大规模和影响,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并没有丢下任何一个想要加入的国家,我们在发展共存当中始终秉持整体性的原则。
从时空维度上来说,“一带一路”十年的历程证明了,这是符合时代进步逻辑的正道,不仅是对历史、人民负责,还是对世界负责,这有助于全球共同携手应对挑战。同时,“一带一路”中进行的各项文化交流活动以及教育的帮扶,也是在不断提升沿线国家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进一步的使沿线国家后续发展能够更加顺利,为子孙后代创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这不仅仅是看到了目前的合作现状,更是以整体性原则超越时空的限制,将现在和未来都包含在整体之中,我们不仅要现在好,未来也要好。
3. 成果的整体性
“一带一路”的发展成果由沿线国家的人民共享,每一个国家都可以从中获得利益,中国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10 年来我们取得的成果共享,跨越了不同的文化、文明、社会制度、以及社会发展阶段,搭建出了一个新的整体构架在这个整体构架中,我们享受了共同发展的最大利益,同样也共享共同发展的成果。“全人类的共同愿望是和平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要求摒弃零和博弈思维,走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4]中国目前正在建设的中国是现代化的道路,正在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不仅仅是体现于中国内部,而且适用于世界这个大的整体。中国的现代化并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融入世界大环境的现代化,是期待广大发展中国家一同进行的、一同实现的现代化。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无论是从开始,还是从结果而言,都不是为了单个国家或利益集团服务的,而是真正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地将各项成果落实到人民,充分体现了人民是一个利益的整体,我们要树立大局的观念,不能只将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放在首位,而要把集体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要从整体看问题,进一步推动共同的发展,使得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是“一带一路”倡议措施实施的底层逻辑,要将“一带一路”倡议看作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下面有国家、文化、合作形式等多种要素,要注重从整体入手,要看到各要素的作用,也要注重要素之间的优化配置形成 1+1 大于二的整体效果。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才能使得“一带一路”的倡议具有清晰的底层逻辑,表示其理论的科学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一带一路”倡议能够真正运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程,周丽.“一带一路”的经济哲学追问[J]现代经济探讨,2015.10:30-34.
[2] 李琪辉.“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国际研究现状与展望[F].经济学动态,2023.10:21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50.
[4] 刘伟.读懂“一带一路”蓝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150-163.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