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创新对建筑施工效率的影响
郭春宝
152601198406093615
摘要:本研究聚焦施工技术创新对建筑施工效率的影响。首先概述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剖析新型建筑材料应用、施工工艺革新、BIM 技术等创新类型及其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特点,列举装配式建筑、深基坑支护、绿色施工等技术实例。进而探究其影响机制,包括简化施工工序实现流程标准化、自动化以优化施工流程,节约材料、合理调配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工程质量减少返工、降低安全事故影响。同时分析创新推广面临的技术壁垒、成本投入、人员观念等挑战,提出加强研发合作、优化成本控制、开展人员培训宣传等应对策略。研究表明,施工技术创新能显著提升施工效率,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施工技术创新;施工效率;影响机制;推广策略
引言
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施工效率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传统施工技术在面对大规模、复杂化项目时,逐渐暴露出效率低下的弊端。在此背景下,施工技术创新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深入探究施工技术创新的类型、影响机制以及推广策略,对提升建筑施工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概述
1.1创新类型与特点
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涵盖多个维度。在新型建筑材料应用方面,如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等,展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显著提升建筑结构承载能力,其创新性体现在突破传统材料性能局限,先进性表现为生产工艺与性能指标领先,实用性则在于契合各类建筑项目需求。施工工艺革新同样关键,例如逆作法施工,改变传统自上而下的施工顺序,可实现地上地下同步作业,创新性在于颠覆传统施工流程,先进性体现在缩短工期、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实用性则体现在适用于城市中心等场地狭窄项目。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通过构建三维信息模型,整合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创新性在于打破信息孤岛,实现高效协同,先进性表现为可视化、模拟化优势,实用性体现在贯穿设计、施工、运维各阶段。
1.2常见施工技术创新
装配式建筑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它将建筑构件在工厂预制,再运输至现场组装。其技术原理是通过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实现建筑产品的高效生产。在住宅建设等项目中应用广泛,实施要点在于构件精准预制、现场高效装配以及节点连接质量把控。深基坑支护新技术不断涌现,如桩锚支护体系,利用桩体与锚索共同作用,稳定基坑边坡。在城市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中应用频繁,实施时需精准计算桩锚参数,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可靠。绿色施工技术以节能、环保为核心,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施工现场的应用,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满足部分施工用电需求。适用于各类追求绿色环保的建筑项目,实施要点在于合理规划太阳能设备布局,提升能源转化效率。
二、施工技术创新对施工效率的影响机制
2.1 对施工流程的优化
施工技术创新极大地简化了施工工序。以装配式建筑技术为例,传统建筑施工需在现场进行大量的混凝土浇筑、墙体砌筑等繁杂工序,而装配式建筑将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输至现场装配,减少了现场湿作业,原本需多道工序协同且耗时较长的施工流程,被简化为预制构件运输、定位与安装等少数关键步骤,大幅提升施工效率。同时,施工技术创新推动了施工流程的标准化与自动化。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通过建立精确的三维模型,为施工各环节提供标准化参照,各施工团队依据模型精准作业,避免因沟通不畅、理解偏差导致的施工错误与返工。
2.2 对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在材料节约方面,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效果显著。高性能混凝土凭借其高强度、高耐久性,在满足建筑结构要求的同时,可减少材料用量。在高层建筑中使用高性能混凝土,相比普通混凝土,可降低水泥、骨料等原材料消耗,减少浪费。施工技术创新还能合理调配人力与机械设备资源。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结合施工进度计划与实时数据,精准调度施工人员与机械设备。如在大型项目中,利用智能调度系统,根据不同施工区域的任务量与时间节点,合理安排塔吊、挖掘机等设备作业,避免设备闲置与人员窝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3 对工程质量与安全的保障
施工技术创新有效提升了工程质量。以深基坑支护新技术为例,桩锚支护体系通过精确计算与合理设计,为基坑边坡提供稳定支撑,减少因边坡失稳导致的质量问题,避免后续返工修复,节省时间成本,间接提升施工效率。从安全角度看,技术创新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率。
三、施工技术创新推广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3.1 面临的挑战
在技术层面,施工技术创新推广面临诸多壁垒。部分新型施工技术在研发初期,技术成熟度较低,存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一些新兴的智能建造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因软件与硬件设备的兼容性问题,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故障,影响施工进度,使得施工企业对其望而却步。技术创新往往需要配套的专业设备与工具,但这些设备的研发与生产相对滞后。以装配式建筑为例,缺乏高精度的构件吊装设备,影响了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推广速度,因为施工企业难以在现有设备条件下保证施工质量与效率。成本投入也是一大挑战。施工技术创新前期研发需要大量资金,从新技术的理论研究、实验验证到实际应用测试,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支持。对于大多数施工企业而言,有限的资金预算使得他们在技术创新投入上捉襟见肘。新技术应用初期,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成本高昂。引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企业不仅要购置专业软件与高性能计算机设备,还需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抑制了企业推广新技术的积极性。
3.2 应对策略
针对技术壁垒,应加强技术研发合作。施工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可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整合各方资源。科研机构与高校发挥其科研优势,专注于新技术的研发与优化,施工企业则提供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应用测试,反馈技术问题,促进技术改进。加快专业设备与工具的研发生产,政府可通过政策扶持,鼓励相关企业加大对施工设备研发的投入,提高设备的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新技术推广提供硬件保障。在成本控制上,政府可设立专项技术创新基金,对积极推广新技术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压力。企业自身应优化成本管理,通过批量采购设备、集中组织培训等方式,降低新技术应用的边际成本。企业可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创新融资模式,如采用融资租赁方式获取新技术设备,缓解资金压力。为改变人员观念,企业需开展全面的人员培训与宣传工作。针对施工人员,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如在线课程学习基础知识,现场实操培训提升应用能力,让施工人员逐步掌握新技术。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学习新技术并在工作中应用出色的员工给予奖励,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对于企业管理层,定期组织行业研讨会、参观学习先进企业等活动,让管理层深入了解施工技术创新的趋势与效益,转变观念,为新技术推广提供决策支持。
结语
本研究全面剖析建筑施工技术创新。从创新类型、特点及常见实例,到对施工效率在流程、资源、质量安全层面的影响,再到推广挑战与对策,清晰呈现技术创新的价值与实施路径。施工技术创新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未来应持续攻克难题,推动技术创新广泛应用,助力建筑行业迈向高效、优质、可持续的新征程。
参考文献
[1]马宁.工程技术进步对建筑施工效率的影响[J].中国品牌与防伪,2024,(12):189-191.
[2]王宁宁.施工技术创新对建筑施工效率的影响[J].石材,2024,(08):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