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大数据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

作者

付寿斌

四川佳诚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629000

摘要: 本文聚焦工程管理领域,深入探讨大数据技术如何赋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剖析传统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困境,阐述大数据在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控全流程应用优势,从数据采集整合、风险量化建模、智能预警、动态应对优化、协同管理强化维度,构建基于大数据的风险管理体系,探讨面临的数据质量、技术融合、人才短缺挑战及应对,旨在提升工程项目抗风险能力,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实现工程管理精细化、智能化。

一、引言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工程建设环境下,工程项目面临诸多风险,如成本超支、工期延误、质量缺陷、安全事故等,传统风险管理手段渐显乏力。大数据技术蓬勃兴起,宛如一把精准手术刀,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开辟全新路径,深度挖掘海量数据价值,实现风险精准洞察、高效应对,对推动工程行业稳健发展意义非凡。

二、传统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困境剖析

(一)风险识别滞后片面

依赖经验判断、问卷调查等方法,难以及时捕捉项目全生命周期潜在风险。对新技术应用、政策法规变动敏感度低,常遗漏新兴风险;各参建方信息孤岛,风险信息分散,识别视角局限,无法全面勾勒风险全貌,导致风险发现时已具一定破坏力。

(二)风险评估主观性强

多采用定性评估,专家打分受个人经验、知识局限,不同专家结论差异大;定量评估因数据不足、模型粗糙,难以精准量化风险概率与影响程度,风险评级不准,后续应对策略缺乏科学依据,易造成资源错配,防控效果大打折扣。

(三)风险应对僵化被动

应对策略多为事前预设、静态执行,缺乏灵活性。项目实际进展偏离计划时,难以及时调整应对;突发风险来袭,应急响应迟缓,协调资源效率低,无法快速适应复杂多变风险情境,使项目陷入被动困境。

(四)风险监控乏力间断

监控手段单一,依赖人工巡检、阶段性报告,数据采集不及时、不准确;风险监控频率固定,难实时跟踪风险动态,预警滞后,无法为风险处置争取先机,难保障项目平稳推进。

三、大数据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优势

(一)海量数据多源采集

整合项目各阶段、各参与方数据,涵盖设计图纸、施工日志、材料采购、设备运行、人员资质等信息,还可接入外部市场、气象、政策法规数据,全方位、多维度反映项目运行状态,打破信息孤岛,挖掘隐藏风险线索,拓宽风险识别广度与深度。

(二)精准风险量化建模

凭借大数据分析算法,对海量历史项目数据挖掘学习,构建风险量化模型,精准测算风险概率、影响范围、损失程度。如基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成本超支风险,依项目特征输入数据,输出科学风险指标,克服传统评估主观性,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三)实时智能预警推送

通过实时数据监测与分析,设定风险阈值,一旦突破,系统立即自动预警,借助短信、APP 推送等多渠道通知责任人。如安全风险监测,传感器采集现场数据,实时分析判断,遇异常瞬间预警,确保风险处置及时性,防患于未然。

(四)动态优化应对策略

依据实时风险数据反馈,动态调整应对策略。如工期延误风险出现,利用大数据模拟不同赶工方案效果,结合资源、成本约束,选出最优解,持续优化风险应对,提升项目韧性,适应多变环境。

四、基于大数据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一)全方位数据采集与整合

1.内部数据集成:搭建统一项目管理信息平台,贯通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等各方系统,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将 BIM 模型数据、进度计划、成本核算、质量管理数据无缝对接,构建项目数字化孪生体,精准反映项目实时物理状态。

2.外部数据引入:利用网络爬虫、数据接口等技术,采集市场价格波动、原材料供应、政策法规更新、区域地质灾害预警等外部数据,与内部数据融合,为风险分析提供全面信息支撑,提前预判外部因素引发风险。

(二)基于大数据的风险量化建模

1.风险特征提取:从海量项目数据中挖掘风险关键特征,如成本超支风险关联因素有设计变更频次、材料价格涨幅、施工工艺复杂程度等,运用数据降维、聚类分析提炼特征,为模型构建奠定基础。

2.模型构建与训练:选用适宜大数据算法,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深度学习等,结合历史项目风险数据训练模型,不断优化模型参数,提高风险预测准确性。定期更新模型,适应项目新特点、新环境,确保风险量化精准度。

(三)智能风险预警与推送

1.阈值设定:依据风险量化模型输出结果、项目风险承受能力,分级别设定风险预警阈值。如将成本超支风险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对应不同预警阈值,确保预警精准匹配风险严重程度。

2.预警推送:搭建预警信息推送系统,一旦实时监测数据触发阈值,立即通过多渠道向项目经理、相关部门负责人推送预警信息,包含风险详情、可能影响、建议措施,确保信息及时送达,责任人快速响应。

(四)动态风险应对与优化

1.预案库建立:基于风险量化与预警,结合历史经验、专家智慧,建立动态风险应对预案库,涵盖各类常见风险应对策略、资源调配方案、责任分工。如针对质量风险,制定返工、修补、加强检测等预案。

2.实时优化:收到风险预警后,利用大数据快速检索预案库,结合当前项目实际情况,如进度节点、资源可用状况,运用模拟仿真技术优化预案,生成定制化应对方案,实时跟踪执行效果,动态调整,确保风险有效控制。

五、基于大数据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1.问题剖析:工程项目数据来源广泛,格式多样,数据录入错误、缺失、重复现象频发;部分数据采集设备精度不足,数据更新不及时,影响大数据分析准确性,“垃圾数据” 易导致错误风险判断。

应对策略:建立严格数据质量管理规范,明确数据采集、录入、审核流程,落实责任人;采用数据清洗、校验工具,自动识别纠正错误数据;定期更新维护数据采集设备,确保数据精准可靠,为风险管理筑牢数据根基。

(二)大数据技术与工程管理融合困难

1.问题剖析:工程管理人员熟悉传统管理流程,对大数据技术理解应用能力不足;大数据技术供应商缺乏工程专业背景,开发系统与工程实际需求脱节,导致技术落地困难,无法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

应对策略: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高校工程专业增设大数据课程,企业开展在职培训,提升管理人员技术素养;促进工程企业与大数据企业深度合作,联合研发适用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系统,优化系统功能,实现技术与管理无缝对接。

六、结论

基于大数据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是工程管理领域革命性变革,从数据采集、风险建模、预警、应对到协同管理全链条重塑风险管理范式。虽面临数据、技术、人才挑战,但借数据治理、融合创新、人才培育之力可破局。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将精准把控工程项目风险,护航项目顺利实施,推动工程管理迈向智能化、精细化新高度,铸就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未来。

参考文献

[1] 郭婧,丁晓婷. 大数据时代电力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研究[J]. 数字化用户,2024(25):161-162.

[2] 樊倩.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海外通信项目风险预控模式研究[D]. 湖南:湖南大学,2018.

[3] 闫鹏. 基于组织韧性视角的工程项目网络风险管理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