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作者

魏鹏

湖北宏信德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437300

摘要: 本文聚焦于工程管理领域,全面且深入地探究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优化的关键技术。通过细致剖析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构成,详细阐述从项目启动的决策规划阶段,到设计、招标采购、施工,再到竣工结算各阶段的成本控制要点。深入探讨基于 BIM 技术的精准成本测算、大数据驱动的动态成本监控、价值工程助力设计优化以及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等核心技术应用。同时,直面技术集成、数据质量、人员协同以及外部环境多变等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旨在为工程项目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提供坚实保障,强力推动工程行业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引言

在当今工程建设领域,市场竞争呈现出白热化态势,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优化已然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兴衰成败的核心要素。精准且有效地管控成本,不仅能够显著提升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为企业创造更为丰厚的利润空间,还能为项目的质量保障、进度推进筑牢坚实根基,确保项目得以顺利交付并高效运营。深入且系统地研究成本控制与优化的关键技术,是工程管理领域当下最为紧迫、最为关键的任务,对于全方位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整个工程行业健康、稳健、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

二、工程项目成本构成剖析

(一)决策规划成本

在项目初始阶段,市场调研、可行性研究、项目选址以及规划设计方案比选等一系列工作至关重要,而这些环节均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市场调研需要专业团队深入市场,收集各类数据,分析行业趋势、消费者需求以及竞争对手情况等,精准锚定项目的市场定位,为项目规划提供有力依据。可行性研究则从技术、经济、环境等多方面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其深度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项目后续走向。项目选址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周边配套设施等因素,合适的选址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项目竞争力。规划设计方案比选时,需对多个方案进行详细评估,包括建筑布局、功能分区、外观设计等方面,从中选出最优方案,合理规划项目布局,为后续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若在此阶段决策失误,例如市场调研不准确导致项目定位偏差,可行性研究不严谨致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的难题,项目选址不当增加运营成本,或者规划设计方案不合理引发频繁变更,都将极有可能导致项目停滞不前、频繁返工,进而额外增加大量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使项目从一开始便陷入困境,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工期延误等严重后果。

(二)设计成本

设计成本涵盖设计团队的薪酬支付、设计软件的使用费用以及图纸审查所耗费的成本等多个方面。设计团队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直接影响设计质量和进度,支付合理薪酬吸引优秀设计人才,是确保设计方案质量的关键。设计软件是现代设计不可或缺的工具,其使用费用因软件功能和使用时长而异。图纸审查则是保障设计方案符合规范、满足项目需求的重要环节,需要专业人员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细致审查。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犹如项目成本的 “调节阀”,优秀的设计方案能够巧妙降低施工难度,例如通过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减少复杂施工工艺的运用,大幅减少材料浪费,从源头上为成本控制立下汗马功劳。而不合理的设计则宛如一颗 “定时炸弹”,极易引发大量设计变更,可能是因为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条件不符,或者设计中存在漏洞和缺陷,这如同打开了成本飙升的 “潘多拉魔盒”,使项目成本失控,不仅增加设计变更费用,还可能导致施工延误,增加额外的人工、材料和机械成本。

(三)招标采购成本

包括招标文件编制过程中的人力与时间成本、招标代理费用、评标专家的评审费用,以及在材料、设备采购环节中的询价比价成本、运输费用、仓储费用等。规范严谨的招标流程与精准高效的采购策略,能够确保获取合理的价格与优质的资源,有效降低成本;反之,若招标采购环节把控不严,极易滋生围标串标、高价采购等乱象,使项目成本大幅增加。

(四)施工成本

作为工程项目成本的 “重头戏”,施工成本囊括了人工工资、材料消耗、机械设备租赁及使用费用、施工措施费、现场管理费等众多方面。施工过程中的管控精细程度直接决定了成本的高低走向,诸如人工窝工、材料超耗、机械闲置等问题,都将如 “滚雪球” 般大幅增加成本,给项目带来沉重负担。

(五)竣工结算成本

涉及结算资料的整理归档、审核校对以及可能存在的审计费用,还有处理结算争议所耗费的时间、人力与资金成本。结算过程若资料不全、审核出现疏漏,极易造成资金超付或承包商利益受损,进而引发纠纷,严重影响成本结算的准确性,使项目最终效益大打折扣。

三、工程项目各阶段成本控制要点阐述

(一)决策规划阶段

1.精准市场调研: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行业深度报告研读、实地走访访谈等多元化手段,全方位深入了解项目需求、市场供需动态、竞争对手的优劣势等关键信息,紧密结合区域发展规划,精准定位项目的功能与规模,坚决避免盲目投资,切实确保项目的可行性与成本效益达到最优平衡。

2.多方案比选:针对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案,从投资估算、运营成本、收益预测等多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估,运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专业指标进行精准筛选,择取最优方案,从项目源头牢牢把控成本,为后续建设铺就成本控制的 “康庄大道”。

(二)设计阶段

1.推行限额设计:以严谨的投资估算为上限,精细分解造价指标至各专业设计环节,设计师在限额范围内精心优化方案,巧妙运用价值工程分析方法,精准权衡功能与成本,如通过优化建筑布局显著提高空间利用率,果断摒弃不必要的装饰,坚决避免过度设计,确保每一分投资都用在刀刃上。

2.加强设计沟通:搭建业主、设计、施工三方紧密沟通的高效平台,施工单位提前介入项目,及时反馈施工难点,设计人员实时答疑解惑,进一步细化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因设计变更引发的成本增加,将成本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

(三)招标采购阶段

1.严谨编制招标文件:明确详尽的商务、技术条款,细化计价方式、支付节点、质量标准等关键内容;规范科学的评标方法,采用综合评标体系,兼顾价格、技术、信誉等多方面因素,有效遏制低价低质投标行为,为成本管控奠定坚实基础,确保招标过程公平公正、择优录取。

2.精准采购策略:建立优质供应商库,对材料、设备依据重要性、通用性等因素进行分类精细管理,紧密依据项目进度需求,适时适量采购,灵活运用集中采购、联合采购等策略降低采购成本;签订合同时明确周全的价格调整机制,从容应对市场波动,确保采购成本可控。

(四)施工阶段

1.精细化成本管理: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细分成本科目至最小单元,实时监控人工、材料、机械等各项成本消耗,对比预算偏差及时预警;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工序,减少交叉作业干扰,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如采用流水施工法、网络计划技术等科学方法,确保施工进度与成本控制协同共进。

2.严控工程变更:建立严格规范的变更审批流程,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多方联合审查,全面评估变更必要性、成本影响,未经批准严禁擅自变更,对违规变更严肃追责,确保成本稳定,避免因随意变更导致成本失控。

(五)竣工结算阶段

1.完善结算资料管理:施工全程严格规范资料收集流程,确保隐蔽工程影像记录、签证单、变更通知等资料齐全完备;定期整理归档,安排专人负责,为结算审核提供详实依据,减少争议,确保结算过程顺畅无阻。

2.强化结算审核监督:委托专业资深的造价审核单位,配备经验丰富、专业精湛的审核人员,采用全面审核法,对工程量、单价、取费等环节严格把关;建立多级复核制度,杜绝审核漏洞,保障结算成本精准无误,使项目最终效益得以如实体现。

四、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优化关键技术应用探讨

(一)BIM 技术助力成本精准测算

基于 BIM 强大的三维模型构建能力,集成设计、施工、造价等多维度信息,实现可视化、精细化的成本估算。在设计阶段,能够快速、精准地提取工程量,结合实时更新的市场价格信息,瞬间测算出项目成本;施工阶段,随着工程进展实时更新模型,动态反映工程变更,自动调整成本数据,为成本管控提供准确无误的依据,彻底避免传统算量计价方式带来的误差,使成本测算如虎添翼。

(二)大数据驱动成本动态监控

广泛收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海量成本数据,涵盖历史项目成本、市场价格波动、施工资源消耗等各个方面,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运用先进的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实时监控项目成本走势,对比同类项目找差异、查原因,提前精准预警成本超支风险,为项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让成本控制有的放矢。

(三)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

在设计阶段巧妙引入价值工程理念,组织跨专业团队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度功能与成本分析。通过严谨的功能定义、整理、评价流程,精准寻求功能提升、成本降低的改进方向,如优化结构选型降低材料用量,选用性价比高的建筑外观材料既提升美观度又控制成本,全方位提高项目价值,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

(四)人工智能辅助决策

借助人工智能算法的强大计算能力与智能学习能力,对工程项目成本相关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在成本预测方面,根据历史数据与实时动态信息预测未来成本走势;在方案比选时,快速评估不同方案的成本效益,为项目决策提供智能化建议。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模型,根据过往项目经验自动推荐最优的施工工艺、材料选型,助力成本控制与优化。

五、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工程优化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一)技术集成难题

1.问题剖析:成本控制涉及 BIM、大数据、价值工程、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前沿技术,然而现有软件、系统兼容性极差,数据接口不统一,导致技术集成困难重重,信息流通不畅,如同 “信息孤岛”,严重影响成本管控效果。

应对策略:大力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由行业协会、领军企业牵头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交互标准;软件开发商加强合作,打破技术壁垒,研发集成化管理平台,实现技术无缝对接,提升成本管控协同性,让多技术融合发挥最大效能。

(二)数据质量问题

1.问题剖析:成本控制高度依赖海量、精准的数据支持,实际操作中数据采集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问题极为突出,如施工资源消耗记录滞后、市场价格更新不及时,导致成本分析偏差严重,决策失误频发,使成本控制陷入 “盲人摸象” 的困境。

应对策略:建立严格规范的数据采集制度,明确数据责任人、采集频率、审核流程;利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实现数据自动采集,提高数据及时性、准确性,为成本管控筑牢根基,确保成本控制基于可靠的数据基石。

(三)人员协同障碍

1.问题剖析: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需业主、设计、施工、造价等多部门人员协同作战,然而各部门目标差异、沟通不畅,如设计人员重美观轻成本,施工人员追求进度忽视成本节约,削弱了成本管控合力,导致成本控制 “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协同效应。

应对策略:树立全员成本意识,通过系统培训、绩效考核引导员工关注成本;建立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成本管控会议,共享信息,协同解决问题,凝聚成本管控力量,让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四)外部环境多变

1.问题剖析: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受政策法规、经济形势、自然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显著。政策调整可能导致项目标准变更、停工整改;经济波动引发原材料价格大幅涨跌、融资成本变化;自然灾害使工程受损、工期延误。这些外部变化增加成本控制难度,让成本管控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应对策略:设立专业政策研究团队,实时追踪政策法规动态,提前预判风险、调整策略;优化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价格调整、供应保障条款;制定应急管理预案,储备应急物资,开展模拟演练,提升应急响应与恢复能力,确保成本控制在复杂环境下稳健运行。

六、结论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优化是一项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复杂系统工程,凭借精准把握成本构成、严控各阶段成本、巧妙应用关键技术,虽面临技术、数据、人员、外部环境等诸多挑战,但借由标准完善、技术赋能、协同创新、风险应对之力可成功突围。持续深耕成本管控,将确保工程项目成本效益最大化,助力工程建设优质高效完成,推动工程行业稳健前行,迈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杨涛. 大型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关键技术研究[C]//2024智慧施工与规划设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24:1-4.

[2] 朱霞.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造价预测研究[C]//新技术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24:1-4.

[3] 徐俊.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优化研究[D]. 江西:南昌大学,2009. DOI:10.7666/d.y165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