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效果研究
文靓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 医务科 吉林省白城市 137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里常见的疾病。多发于 40 岁以上的成年人,且男性发病时间往往比女性更早[1]。冠心病发病原因主要和冠状动脉的变化有关,当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血管管腔会变得狭窄,严重的甚至完全堵塞,使得心脏肌肉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养分出现坏死。冠心病患者的表现不一,包括胸痛、心绞痛、胸口发闷、疼痛、伴有心悸、呼吸急促的症状[2]。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很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实时监测非常关键,通过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患者心脏的情况,为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依据。在众多监测手段中,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方面有很大优势,能长时间记录患者在日常生活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化,相比普通心电图只能短暂记录心脏电活动,动态心电图可以捕捉到患者在不同时间、不同活动状态下,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病情,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更好地保障冠心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2.12--2023.12.31 的 120 例疑似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男 70 例,女 50 例;年龄 36-69 岁,平均(53.65±4.28 )岁。
1.1.1 纳入标准
① 患者资料完整; ② 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1.2 排除标准
① 患者参与其他研究项目; ② 患者存在精神障碍。
1.2 方法
1.2.1 常规心电图
引导患者平卧在检查床上,提醒其放松全身肌肉,避免因肢体紧绷影响检测数据。同时,指导患者保持平稳呼吸,防止呼吸频率过快或过深导致心电图波形出现干扰。使用 12 导联心电图机器进行检测,正确连接各个导联线,确保电极片与皮肤紧密贴合,然后将扫描纸速设定在适宜速度,增益调整到标准数值,同时保证记录纸平稳运行。完成检测后,观察 ST 段变化。
1.2.2 动态心电图
采取 12 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器检查,连续接受 24h 心电信号监测,在对患者进行监测前 48h 不得使用β受体阻断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洋地黄等,在对患者检查前需将体位造成的 ST-T 变化情况排除,用酒精棉球对身体进行擦拭,避免皮肤干燥影响监测结果,将导联电极粘贴至患者胸前体表部位,上肢分别粘贴在胸骨柄两肋间锁骨中线,双下肢粘贴至左右侧肋缘 1cm 锁骨中线。佩戴好记录仪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叮嘱其避免洗澡、出汗及剧烈运动,在心电监测过程中避免使用手机等对检查产生干扰的物品,记录胸闷、胸痛等情况,24h 记录完成后将储存卡输入计算机分析心电活动。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标准:ST 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 .>0.1mV ,同时下移时间 ≥1min ,两次 ST 段下移间隔时间 ≥1mi n。
1.3 观察指标
1.3.1 评估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结果。
1.3.2 评估不同检查方式诊断效能,包括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 % )表示,比较用 x2 检验。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结果
120 例疑似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经金标准诊断为 109 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出 106 例高于常规心电图 98 例,见表 1。

2.2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效能
动态心电图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 95.41% 、 81.82% 、 94.17% ,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的 87.16% 、 72.73% 、 85.83% ,见表 2。

3 讨论
冠心病作为常见心血管疾病,其病理核心是心肌缺血,会对心脏功能产生多维度影响。当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变窄或堵塞,心肌细胞无法获得充足氧气与养分,细胞电活动的稳定性被打破,原本规律的心脏跳动节奏出现紊乱,心律失常由此发生。心律失常若在冠心病患者体内长期存在且未得到有效干预,心脏的泵血功能将受到严重影响[4]。心律失常时,心脏跳动节奏异常,无法实现高效泵血,长此以往,心脏负荷过重,心肌逐渐失去代偿能力,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5]。因此,需要更精准的检测手段,为患者提供准确的检查结果,鉴于此,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20 例疑似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经金标准诊断为 109 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出 106 例高于常规心电图 98 例;动态心电图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 95.41% 、 81.82% 、94.17% ,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的 87.16% 、 72.73% 、 85.83% 。分析原因:在冠心病诊疗中,动态心电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常规心电图不同,动态心电图能长时间记录患者在日常活动、休息等不同状态下的心电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的分析,医生可以判断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否与身体活动相关,了解患者在运动、情绪波动等情况下的心脏反应,为病情评估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同时,通过观察心电图中 ST 段的变化,可以判断心肌供血状况。当 ST 段出现压低现象,往往提示心肌可能处于缺血状态,为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此外,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过程中,动态心电图可以持续监测患者心电信号变化,进而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发现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准确性高于常规心电图,可以提供有效诊断结果,辅助医生进行后续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陈世敏,付冬冬,贠海雁.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24,32(11):122-124.
[2]李俊梅.动态心电图检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4,19(4):67-70.
[3]江桂瑶.12 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伴发心律失常的评估 价值[J].西藏医药,2024,45(1):18-20.
[4]李晓君,于飞,陈竹涛,等.心电图 QRS-T 夹角联合 T_(p)-T_(e)对冠心病 PCI术后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4,14(21):11-14.
[5]雷蕾,杨玲,王琳玲.24h 动态心电图心电 Lorenz 散点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药前沿,2024,14(1):62-64.
作者简介:文靓,1982.6.12,女,汉,吉林白城,本科,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心血管内科、心电图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