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作者

杨桐桐

敦化市额穆镇中学校

1 “教-学-评”一体化与中学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关联性研究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整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这一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初中历史知识体系繁杂,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而大单元教学则是将相关联的历史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逻辑联系的教学单元,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

“教-学-评”一体化为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导向。教学目标是大单元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需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教学评价则围绕这些目标展开,确保教学过程不偏离方向。

此外,大单元教学模式为“教学-学习-评价”一体化策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该模式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在联系,使得教师能够在较为完整的教学单元内,系统性地规划教学活动与评价机制。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学习与评价得以在整个单元教学周期内实现有机融合,确保了三者之间的无缝对接。

2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原则

2.1 目标导向原则

教学目标构成了“教-学-评”一体化体系的核心要素。在开展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教师需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认知水平,明确大单元的教学目标,并将其细化为具体的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的构建、教学方法的选取以及教学评价的执行均应以这些目标为核心,以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2.2 整体性原则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大单元教学法强调了知识体系的整合性和内在联系,因此“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亦需遵循此整体性原则。教师应将大单元视作一个有机整体,从宏观视角出发规划教学流程及评估机制,以实现教学、学习与评估三者的有机配合与协调一致。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单元内各课时之间的内在联系,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与逻辑性。

2.3 发展性原则

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终极目标在于推动学生全面成长。因此,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教学评价不仅应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应深入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进步状况,重视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和特长。同时,应激励学生积极投身于学习活动之中,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

2.4 可操作性原则

教学设计和评价方式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实际教学中顺利实施。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使用具体、明确的语言,使其具有可测量性;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到教学资源、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在选择评价方式时,要选择简便易行、科学合理的方法,便于教师操作和学生理解。

3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3.1 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教师需深入探究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依据学生的认知层次与生活实践,确立大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具备明确性、具体性,同时需具有可操作性与可测量性,例如:“学生能够准确阐述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并能深入分析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此外,教学目标需进一步细化为各课时的具体目标,确保每堂课的教学活动均具有明确的指导方向。

3.2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历史剧表演、实地考察等。这些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清政府官员、英国商人、普通民众等角色,通过模拟谈判、辩论等场景,深化学生对鸦片战争原因及影响的理解。

3.3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构建综合性的评价机制,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以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互补。形成性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涵盖课堂参与度、作业质量、团队协作表现等方面,教师可借助课堂观察、提问互动、团队互评等手段进行评估;终结性评价则聚焦于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例如单元测验、历史论文等。

3.4 实现教学与评价的实时互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对学生的学业进展进行适时的评估与反馈,依据评估结果对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应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即时的点评,对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同时明确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分析学生错误的成因,并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还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过程的主体,通过评价活动推动学生的学习进步与个人发展。

4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实施保障

4.1 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教学研讨会、骨干教师示范课等形式,为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2 完善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要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完善历史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为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同时,要组织教师开发和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历史故事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3 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

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通过评价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4.4 加强家校合作

强化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使家长充分理解“教学-评价”一体化的教育理念以及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特色,争取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通过组织家长会议、实施家访、电话沟通等多种途径,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进展,征询家长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构建家校教育的协同效应,共同推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5 结束语

综合前述分析,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核心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提升历史教学品质的有效策略。教师需深刻理解“教-学-评”一体化的深远意义,恪守相应的设计原则,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设计策略,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历史教学服务,进而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及全面成长。展望未来,结合具体教学实例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该理念的实践应用,进一步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进展,并助力学生全方位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明君.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新教育,2025,(14):66-68.

[2]罗敏.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探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J].智力,2024,(31):132-135.

[3]臧艺明.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J]. 家长,2024,(19):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