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复杂地形中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谢邦旺
海南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海南省海口市 571100
摘要:在现代公路工程建设中,复杂地形的出现对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复杂地形不仅涉及多样化的自然条件,而且会影响施工设备的选择、材料的配送及施工工艺的实施。因此,研究在这些特殊环境下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适应复杂地形的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法,以期提高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为公路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公路工程;复杂地形;沥青混凝土
本研究探讨了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公路工程中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应用。首先,对沥青混凝土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理解其物理和化学特性。其次,定义并分类复杂地形,包括丘陵、山区等不同地形对施工的影响。在施工技术方面,强调了前期准备的重要性,包括地形勘测和方案制定;随后详细论述了沥青混凝土的制备与拌和过程,确保混合料的质量;运输与摊铺环节则需特别注意设备的选择与作业方法,以应对复杂地形;针对路面接缝处理,提出了有效的技术措施,以提高路面的整体性能与耐久性。通过这些研究,旨在提升沥青混凝土在复杂地形中的施工效率与质量。
1.沥青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沥青混凝土是以沥青为结合料,配以矿料和适量的添加剂,通过一定工艺混合而成的一种人工复合材料,它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道路、机场跑道及其他交通设施的建设。沥青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沥青、粗骨料、细骨料、填料和水,是一种重要的路面材料。
沥青作为结合料,在热状态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够渗透到矿料之间,形成坚固的复合结构。随着温度降低,沥青会逐渐冷却凝固,从而确保混合料在路面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根据其用途和性能要求,沥青混凝土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沥青表层、沥青底层等,每种类型在配比和施工工艺上有所不同。
沥青混凝土的优越性体现在其抗压、抗拉、抗疲劳等性能,具备一定的弹性和塑性,可以有效抵御外界荷载和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从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此外,沥青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防滑性和噪音吸收功能,为行车安全和舒适性提供保障。
2.复杂地形的定义与分类
复杂地形是指具有多样化自然特征和地貌形态的区域,这些特征和形态对工程建设和施工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复杂地形可以根据其地形起伏、土壤性质、水文条件以及气候因素等进行分类,常见的复杂地形类型包括山区、丘陵、平原与湿地交错地区,以及河流切割的地带等。
在山区,地势陡峭、高差大,施工难度增加,需要采用特殊的支护和施工技术。丘陵地区往往存在不规则的坡度和土壤松散的问题,这对基础设施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平原和湿地交错区域则可能面临渗水、软土等问题,施工过程中需注重土壤改良与防水设计。此外,河流切割地带常伴随水位变化、冲刷力量等因素,这要求在施工方案中考虑水文条件的影响[1]。
3.公路工程复杂地形中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3.1施工前期准备
在公路工程复杂地形中的沥青混凝土施工前期,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地形勘测和路线规划。工程师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评估地形的复杂程度,包括坡度、土质、水文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同时应准备所需的施工设备和材料,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具备足够的资源。施工队伍的组织与管理也至关重要,要对参与工程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沥青混凝土相关的施工技术和安全操作规范。在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要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检验,确保所用沥青、矿料等原材料符合设计要求,以确保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最后,施工进度的合理安排也是前期准备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合理安排作业班次和工序,确保各个环节能够有序推进,包括准备材料、设备调试、人员到位等,从而为高效的沥青混凝土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3.2沥青混凝土制备
在复杂地形中,必须特别注意沥青混凝土的配比设计,以适应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工程要求。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沥青类型和矿料成分,沥青的选用应该考虑其黏度、温度稳定性以及抗老化性能,而矿料则需要满足粒径分布、强度和级配要求。
其次,沥青与矿料的加热处理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沥青需要在140℃-180℃之间加热,使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在此温度范围内,矿料的预热也应同步进行,以便减少沥青冷却带来的粘附力减弱,从而改善混合料的整体性能。在制备过程中,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充分的拌和,以确保沥青与矿料的均匀结合,混合时间和搅拌速度应根据具体配方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拌和效果[2]。
3.3沥青混凝土拌和
沥青混凝土的拌和是施工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复杂地形中,需要特别注意拌和的均匀性和一致性。选择合适的拌和设备是关键,通常使用的设备包括强制式搅拌机和连续式拌和机。在选择设备时,应根据工程规模、场地条件和施工进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提高拌和效率并且保证混合料的质量。
在沥青混凝土的拌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组成材料的投料比例和称量精度。一般来说,投料顺序为粗骨料、细骨料、填料与沥青。在加热沥青时,要确保其温度在140℃-180℃之间,并避免过热或入料时间过长,以防止沥青性能的下降。在加料完毕后,启动搅拌设备,确保各组分能够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混合料。
在拌和过程中,应定期取样进行温度和性能测试,确保混合料在预定范围内的性能指标,包括马歇尔稳定度、流值和空隙率等。如果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机调整配比或设备参数。
3.4运输与摊铺
沥青混凝土在完成拌和后,须及时进行运输与摊铺,以保持其温度和性能。在复杂地形中,运输环节的难度增加,因此在选用运输工具时,需优先考虑保温能力与载重能力。常用的运输车辆有专用的沥青混凝土运输车,能够有效阻止混合料的降温,同时保持较低的物料损失。运输时,还需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尽量避开交通拥堵和减速带等障碍,以缩短运输时间,确保沥青混凝土在能够维持理想温度范围内送达施工现场。在运输过程中注意车辆的稳定性,防止因颠簸引起混合料分层或水分蒸发。
抵达施工现场后,及时进行摊铺操作,摊铺机的选择是这个环节的另一个关键点。使用现代化的沥青摊铺机,可实现更为精确的摊铺厚度和宽度控制。在复杂地形中,摊铺过程需灵活调整,根据现场状况适时改进摊铺角度和速度。此外,还需确保摊铺后混合料的压实程度,以防止因受力不均而导致的路面变形或开裂。
摊铺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压实作业,以确保沥青混凝土的密实度。通常,使用压路机进行多轮次的碾压,以达到设计要求。在压实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路面的温度,以防止温度过低而导致的压实不足,整个运输与摊铺环节的顺利实施,不仅影响施工的效率,也直接关系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最终质量[3]。
结语
通过对公路工程复杂地形中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可以看出沥青混凝土作为重要的路面材料,其优越性能在复杂地形中尤为关键,复杂地形的多样性要求针对不同的地形进行分类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未来,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法将进一步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地形的需求,确保公路工程的安全性与耐用性,为交通运输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博.公路工程复杂地形中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4,5(22):111-113.
[2]陈明晶.复杂地形条件下公路工程平面坐标系的建立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4,47(04):162-165+168.
[3]张林波.公路工程路基高边坡施工关键技术[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3,4(11):64-66.